倪靜 周傳統 王勇 孫秀君 李愛華



摘要:首先建立地徑(D0)與胸徑(D1.3)的回歸方程,然后實地調查采伐木地徑(D0),推算出采伐木的胸徑(D1.3)并進行徑階區劃,使用《山東省主要樹種一元立木材積表》查表,從而求算出采伐木的材積。
關鍵詞:采伐木;地徑;胸徑;材積
山東省林業實地調查,立木的材積一般是通過每木檢尺立木的胸徑(D1.3)徑階值,使用《山東省主要樹種一元立木材積表》查表求得。但由于種種原因,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后,立木已被采伐,只剩下伐樁,無法進行胸徑(D1.3)的每木檢尺,只能通過量取地徑(D0)的數值利用地徑(D0)與胸徑(D1.3)的回歸方程推算出立木的胸徑(D1.3),然后計算出立木的材積。如下例論述這一方法的詳細過程,供參考。
1 ?建立地徑(D0)與胸徑(D1.3)的直線回歸方程
1.1 ?側柏樹種采伐木
此例是側柏樹種采伐木材積的推算過程,由于沒有找到適宜的關于側柏樹種地徑(D0)與胸徑(D1.3)相關的回歸方程,首先應進行實地調查,建立地徑(D0)與胸徑(D1.3)的直線回歸方程。
在采伐木的現場附近側柏林中選擇年齡、立地條件、經營管理水平等因子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地塊,實測立木(大樣本50株以上)的地徑(D0)和胸徑(D1.3)數值。調查實測要盡量涉及多個徑階的樣木,實際上側柏的直徑分布規律近似于正態分布,調查實測立木徑階株數也要盡量做到成正態分布,調查實測立木株數越多,建立的回歸方程就越有代表性。因人工林樹種的品種一般是比較單一,地徑(D0)與胸徑(D1.3)相關性較高,分化變異不大,為了減少野外調查的工作量,建立的地徑(D0)與胸徑(D1.3)的回歸方程只要能達到一定的精度要求,應盡量減少野外調查測量地徑(D0)與胸徑(D1.3)數值,減少野外調查的工作量。
1.2 ?實測地徑(D0)與胸徑(D1.3)
根據以上的論述組織有林業調查經驗的技術人員使用測樹圍尺進行野外調查,實測100株側柏樣木的地徑(D0)與胸徑(D1.3)數值,單位厘米,保留一位小數。調查詳細結果見下表1:
1.3 ?建立地徑(D0)與胸徑(D1.3)的直線回歸方程
由上表1可以建立側柏地徑(D0)與胸徑(D1.3)直線回歸方程如下:
D1.3= a+ bD0= -1.6881+0.9371D0,判定系數:R2=0.9675。
2 ?計算采伐木胸徑(D1.3)
2.1 ?調查實測采伐木地徑(D0)的實測值
技術人員到達采伐木現場,采伐木的株樹不多時應進行全部調查實測地徑(D0)的值;采伐木的株樹較多,野外調查時間緊張時,可以進行抽樣調查或設立有代表性的標準地。但如果是執法人員辦案應當全部實測。單位:cm,保留一位小數。如下表2:
2.2 ?求得胸徑(D1.3)的徑階值
為了提高側柏伐樁地徑斷面積的求算精度,分別量取伐樁的東西、南北直徑D1、D2。因采伐木不多進行全面調查,由公式D0=求算出其地徑,根據地徑(D0)與胸徑(D1.3)的直線回歸方程D1.3= -1.6881+0.9371D0,求算胸徑(D1.3)數值,進行徑階區劃見下表2:
3 ?求算采伐木材積
由上表2,得出每個徑階的株數,由《山東省主要樹種一元立木材積表》查得單株材積,計算出徑階材積,徑階材積求和得所有采伐木的材積。見下表3:
4 ?結論
(1)實際工作中,如果有適宜的調查樹種地徑(D0)與胸徑(D1.3)的回歸方程,可以直接采用,沒有必要再重新建立相關的回歸方程。用本文論述的方法所建立的樹種地徑(D0)與胸徑(D1.3)的回歸方程,是針對某一批調查采伐木建立的,調查對象如果發生變化要重新建立回歸方程。
(2)需要注意的是地徑(D0)與胸徑(D1.3)數值量取一定要認真,圍尺在圍測樹桿時要確保圍測面垂直于樹桿,圍尺要拉緊不能有彎曲。
(3)《山東省主要樹種一元立木材積表》是山東省林業勘察設計院1982年10月重印的,由于年代較遠,存在的誤差等問題仍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研究探討解決。
參考文獻
[1] 王允壽,張鵬.山東省主要林分樹種地徑一元材積表的編制[J].山東林業科技,1998(1):35-36.
[2] 浙江省林業學校.全國中等林業學校教材測樹學林業專用用[M].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