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炎奎 李偉中 梁武 凌朝貴
摘要:隨著我國民眾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于水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質量的水稻更有助于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而提高稻米品質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發展水稻種植技術,因此,在水稻栽培的工作中,必須加強對于水稻種植技術的重視,充分認識到水稻種植技術對于水稻質量的重要作用,并不斷創新其種植技術,從而實現稻米品質的高質量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從稻米品質的影響因素以及技術角度提高稻米品質的有效方法這兩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稻米品質;策略分析
水稻的栽培不僅要滿足人們的基本生存需求,同樣也滿足人們對于食物品質的追求,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一直以來,人們對其都有著較高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水稻質量成為了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水稻的栽培離不開種植技術的支持,我國必須提高對于種植技術的重視,不斷發展更為科學、高效的種植技術,逐漸建立起高品質水稻種植技術體系,不斷提高稻米的生產量以及稻米自身的品質,從而實現我國農業生產的長遠發展。
1 ?影響稻米品質的因素
第一,環境與品種的影響。環境和品種可以說是影響稻米品質中最為基本的因素,就生產環境而言,水稻是一種喜歡濕潤和高溫的種植環境的作物,選擇其適宜的種植環境有助于提高水稻的質量,因此,在種植過程中,應合理選擇種植環境。此外,品種的選擇也會影響稻米的質量,稻米要注重選擇審定過的、被推廣的優質稻米品種。
第二,育苗技術的影響。育苗技術也是水稻栽培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田地的整理、播種技術、插秧技術以及田地的種植管理等,育苗的工作十分重要且復雜,科學的育苗技術有助于提高水稻的蛋白質含量,并且可以有效減少水稻的病蟲害,從而實現稻米產量以及品質的提升。
第三,污染物的影響。污染物同樣對于稻米的品質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水稻種植生產的過程中,如果存在很多污染物,很容易導致對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影響到水稻的種植環境,從而造成水稻品質的下降。因此,水稻種植一定要注重對于污染物的控制和清理,加強對于水稻種植環境的管理,以保證水稻種植環境的干凈無污染。
2 ?技術角度提高稻米品質的有效方法
2.1 ?合理培育和種植稻苗
水稻種植環境的選擇以及培育技術一直是水稻栽培中的重點內容,其對于水稻產量以及品質的提高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首先要選擇良好的種植環境,不同品種的水稻對于環境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作為一種喜高溫、濕潤的作物,選擇的環境要達到向陽、肥沃、滲透性好、與水源較近,方便灌溉等要求,并且選擇優質的水稻品種,從而保證水稻的高品質;其次,在種植的過程中,盡量滿足晚播種和育苗的要求,這種方式有助于提高水稻的口感以及營養價值,可以培育出更多的精米,同時稻苗的種植距離也要科學、合理,避免出現過稀或過密的情況出現,合理的種植距離有助于水稻對于水分和養分的吸收,保證了水稻的良好生長,從而使得水稻的品質大大提升[1]。
2.2 ?使用有機肥,加強污染物防治
在水稻的種植生產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到合理的使用肥料以及對污染物的清理和控制,很容易就會造成土地、水源以及周邊環境的污染,因此,水稻的種植生產要選擇使用高品質的有機肥,其主要是由動物糞便和腐爛的植物為原料構成的,這種有機肥更能滿足水稻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且有助于水稻養分的吸收,從而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的品質。此外,水稻生產環境中的污染物一部分還來自于殘枝枯葉和雜草,因此,想要改善水稻的種植環境,就必須加強對其環境的管理,工作人員要及時清理廢棄物,以防止其腐爛,從而減少污染的發生,并且,對于雜草問題,工作人員可以利用藥劑的方式去除雜草,這種方式成本低廉且效果突出,有助于水稻種植環境的養護[2]。
2.3 ?加強對于病蟲害的防控和治理
病蟲害一直是水稻種植生產過程中最令人困擾的部分,因此,想要保障水稻的品質,就必須加強對于防治病蟲害的重視,選擇科學的方法去治理。所以,水稻種植要選擇防病蟲害較高的水稻品種,并且可以通過有效的農業技術,選擇低毒農藥去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最大程度地減少農藥對水稻環境的污染,從而保證水稻的品質。此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也需要優質的生態環境的支持,良好的種植環境意味著環境污染較低,因而不易發生病蟲害。
3 ?結語
水稻作為現代飲食體系中最為常見的糧食之一,其品質的提升有助于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因此,在水稻種植生產的過程中,必須依靠科學的栽培技術來保障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 孫志斌.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淺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2):209-210.
[2] 廖克厚.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淺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