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本文以森林資源狀況調查為研究主體,探討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中森林資源調查這一類型自然資源狀況調查的有效方法。森林資源調查基于GIS技術以“國土三調DLTB層”數據為基礎底圖,“林業一張圖”數據作為屬性參考圖,疊加高分辨率遙感影像進行地類對照。由于國土三調圖斑與森林資源管理“林業一張圖”數據分類標準不一致,且圖斑相交時會出現不同屬性值情況,導致森林資源圖斑屬性填寫有一定困難。本文針對這一問題給予相應對策建議,旨在為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森林狀況調查進行有益探索,為后續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調查體系。
關鍵詞: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 國土三調? 林業一張圖? 森林資源斑塊
中圖分類號:S75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5(c)-0244-05
Speci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forest resources of unified right confi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ZHAO Jing
(Changjiang Universit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7000 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forest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in the unified regist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est resources survey is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taking "DLTB layer" data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project as the base map, and "one map of forestry" data as the attribute reference map. Due to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data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the land three adjustment map and the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map, and the different attribute values when the map intersects, it is difficult to fill in the attribute of the forest resource map. In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the purpose of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unified forest status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registration, and forming a replicable and and popularized investigation system for follow-up work.
Key Words: Unified right confi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A map of forestry; Forest resource patches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然資源管理重要論述,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明確自然資源的登記范圍,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啟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做到全部國土空間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界定清晰。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自然資源登記單元類型劃分海域、無居民海島、自然保護地、水流、國務院確定的重點林區、濕地、草原、荒地、森林和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0個類型,其中自然保護地和水流自然資源還分有二級類型,每類登記單元對應不同的編碼,如表1所示。劃分則突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體現資源及權屬的科學性和系統性[1]。森林資源專項調查目標調查登記單元內森林資源的總面積、總數量和類型;并調查各種類型森林資源的類別、面積、數量和質量。由于自然資源地籍數據庫關于森林資源斑塊層屬性信息的填寫有一套專門的標準,與三調DLTB層、“林業一張圖”圖層屬性信息的標準不同,因而通過GIS技術在建立森林資源圖斑層屬性表時,需將三調DLTB、“林業一張圖”疊加起來,一個三調圖斑與一個或多個同類的林業一張圖圖斑相交時,根據相交部分圖斑中不同的屬性值情況,進行專門化分析,制定一套有效的規則體系,得出森林資源圖斑層對應的屬性信息。
1? 調查現狀
近年來,GIS技術在地理信息管理方面的應用不斷深入,多項工作需借助GIS技術完成。基于GIS平臺進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時,要對登記單元內自然資源進行地籍調查,自然資源地籍調查主要包括權屬調查、自然狀況調查、公共管制調查;本文主要研究自然資源狀況調查中的森林資源專項調查。自然狀況調查是結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和各類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取相應的地類圖斑,形成水流、濕地、森林、草原、荒地等5類自然資源類型界線[2]。并查清登記單元內自然資源的類型、數量等自然狀況信息。其中森林資源專項調查是依據國土三調成果DLTB數據,獲取森林類型、面積、包括圖斑數量等數據。主導功能、主要樹種、林種、總蓄積量等信息則依據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等森林專項調查成果數據,本文探究的森林專項調查成果數據為林業一張圖數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在我國實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實現統一管理的背景下開展的新一輪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摸清我國自然資源基礎家底,全面掌握真實、準確、可靠的自然資源基礎數據的重要而且必要的手段[3]。林業和國土三調對林地認定標準不一致,國土資源和森林資源地類劃分不一致。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對地類的劃分不同于林地變更調查,導致在同一圖班內出現地類不一致[4]。
2? 技術路線
基于GIS平臺,以第三次國土調查統一時點更新成果“DLTB”圖層作為基礎底圖,“一張圖”數據作為屬性參考圖,圖斑森林覆被類型采用《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技術規定》(GB/T 38590-2020)分類標準,土地利用類型沿用國土三調地類劃分標準,利用“一張圖”圖形范圍對“國土三調”圖斑進行圖斑區劃,劃分出多個子圖斑;結合最新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分析地類、林種等屬性信息,從而填寫森林資源斑塊屬性信息[5]。在此過程中要以“國土三調”圖斑不合并、不修剪為原則,技術路線見圖1。“林業一張圖”提供主導功能、主要樹種、林種等屬性信息,由于林業圖斑與三調圖斑不重合,要充分考慮“一張圖”以及森林覆被類型可能包含的“國土三調”地類,將“國土三調”林地范圍外符合林地劃分標準的地類圖斑進行細化,區劃出林地子圖斑,完成二者融合,從而得出上述四類屬性信息[6]。“國土三調”則提供森林類型、面積、圖斑數量等屬性信息,可直接得出。
2.1 森林資源斑塊范圍確定
自然資源范圍確定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劃分合理性,二是資源完整性,三是邊界準確性,四是地形現勢性[7]。依據以上4個原則,森林資源調查以"國土三調"數據為基礎,在三調DLTB層提取地類編碼為“0301”“0302”“0305”“0307”的所有圖斑,以此作為自然資源確權森林圖斑層,不做任何合并或切分操作,做到“國土三調”圖斑不合并、不修剪。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自動提取,杜絕自由裁量,為后續便捷高效開展自然狀況信息的依職權變更登記提供技術支撐。使得圖斑數量與國土三調圖表數量保持一致。對應的森林資源有“0301喬木林地”“0302竹林地”“灌木林地”“0307其他林地”。這里的四種森林類型依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17),如表2所示,與國土三調土地利用分類標準一致。
2.2 森林資源斑塊屬性信息填寫
一個三調DLTB與一個或多個的林業一張圖圖斑相交時,根據相交部分林業一張圖圖斑中不同的屬性值情況,森林資源圖斑層屬性賦值依據4種規則,如表3所示。
2.2.1 屬性值域取并集按重要性或面積多少排序填寫的情況
如圖2所示,綠色圖斑為三調中的灌木林圖斑(即森林資源類型圖斑圖層中的圖斑),3個藍色圖斑分別為林業一張圖數據中的小圖斑,其主要樹種分別為針葉混、針葉混、闊葉混。則森林資源圖斑中“主要樹種”屬性賦值為“針葉混、闊葉混”(注:面積相對較大的針葉混排序在前,面積相對較小的闊葉混排序在后)。
2.2.2 按面積占比羅列填寫的情況
如圖3所示,紅色圖斑為三調中的喬木林圖斑(即森林資源類型圖斑層中的圖斑),其面積為1000m2,3個藍色圖斑分別為森林專項調查數據中的喬木林圖斑,自上而下林種分別為:水土保持林(112)、其他防護林(117)、用材林(230)。與綠色圖斑相交部分Ⅰ、部分Ⅱ、部分Ⅲ的面積分別為400m2、300m2、150m2,則森林資源圖斑層中“林種”屬性賦值為:水土保持林40%,其他防護林30%,用材林15%,待確認15%。
如圖4所示,紅色圖斑為三調中的喬木林圖斑(即森林資源類型圖斑層中的圖斑),其面積為1000m2,3個藍色圖斑分別為森林專項調查數據中的喬木林圖斑,自上而下主導功能分別為:公益林(10)、一般公益林(12)、重點商品林(21)。與綠色圖斑相交部分Ⅰ、Ⅱ、Ⅲ的面積分別為400m2、300m2、150m2,則森林資源圖斑層中“林種”屬性賦值為:公益林40%,一般公益林30%,重點商品林15%,待確認15%。
2.2.3 按面積占比匯總計算填寫的情況
如圖5所示,紅色圖斑為三調中的灌木林圖斑(即森林資源圖斑圖層中的圖斑),3個藍色圖斑分別為森林專項調查數據中的灌木林圖斑,面積及蓄積量如上所示,則森林資源圖斑層中“總蓄積量”屬性賦值為:1520m3(800+480+240),其他空白部分由于缺少專項調查數據,不做推算處理。
對于自然資源類型圖斑涉及的專項調查數據成果完全缺失造成整個自然資源類型圖斑某一項屬性無法填寫的,統一以“-”表示,與登記簿填寫說明保持一致。
3? 結語
對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清晰界定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主體,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本文基于GIS技術探究森林資源圖斑層屬性信息填寫的有效辦法,落實自然資源圖斑層數據庫建設。斑塊層可以直接服務于自然資源類型專題圖制作、登記簿信息指標提取,是自然資源統一確權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落實森林資源圖斑層屬性信息的填寫對自然資源統一確權工作極具現實意義,對今后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順利開展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曹勇剛,李鵬舉,馬智德.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與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有效銜接實踐[J].西部資源,2021(1):188-192.
[2] 王正強.林地“一張圖”在森林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新農業,2021(6):13-14.
[3] 曉葉.夯實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的“數字基礎”[J].中國土地,2018(9):1.
[4] 劉興旺.林地“一張圖”在森林資源管理中的分析與應用[J].智庫時代,2018(40):284-285.
[5] 韓耀文.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甘肅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0.
[6] 趙朝賀,楊禮平,屈帥,等.森林資源專項調查融合分類關鍵問題探討[C].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現代測繪》編輯部,2020:37-39.
[7] 邱媛媛,唐偉,陳春森.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技術難點探討——以浙江省開化縣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為例[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1,34(2): 29-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