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久平
(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新疆鄯善838202)
三塘湖馬朗—條湖凹陷深層火山巖油藏是儲量增長和產能接替的重要領域,但中深部地層火成巖跨度大(1800~3600m),與沉積巖相比,存在可鉆性差、研磨性強、裂縫與破碎帶發育等難點,井壁穩定性差與漏失頻發,行程鉆速低,復雜事故率高,導致鉆井周期長,制約了深層火成巖勘探開發進程。
蘆4H井導眼于2017年5月23日完鉆,完鉆井深3800m,完鉆層位為二疊系蘆草溝組。鉆探過程中,在主要目的層段(對應蘆草溝組I段頂部3671.9~3722.6m油層段)錄井見到油氣顯示,氣測全烴最高達1.8%,巖性為含灰泥巖、含云泥巖及凝灰質泥巖互層,該段井壁取芯11顆,其中6顆有油氣顯示;核磁測井資料顯示目的層段物性相對較好,測井解釋油層6.2m/1層,差油層16.0m/1層。經過油藏地質綜合分析認為,自蘆4井向西儲層含油氣性變好,油層厚度亦有增厚趨勢,且ML1井已在該儲層段獲得工業油流,蘆4H井具備向西側鉆地質條件。經2017年5月26日油田公司勘探例會討論決定,要求在原設計軌跡基礎上重新調整設計,根據實鉆矯正后的構造圖,在ML1井以北185m處設計控制點C,以確保軌跡進入ML1井對應的主力油層中部。
根據蘆4H深部地層地質巖性特點,優化常規鉆井方式,提出“保證井下安全,減少復雜事故”的高頻旋轉沖擊破巖鉆井技術。

圖1 沖擊鉆頭:尖錐齒、斧頭齒
根據蘆4H探井深部地層巖性特點分析,沖擊鉆頭選用尖錐齒和斧頭齒兩種齒型,而尖錐齒作為備排齒,這種排齒方式主要是分擔沖擊載荷,保護切削結構,大幅延長進尺;斧頭齒主要是沖擊與剪切兩種混合的破巖作用,攻擊性更強,適合于砂泥巖互層夾少量砂礫巖地層,抗沖擊性能提高,保障了鉆頭使用壽命,延長了單只鉆頭進尺。兩種齒型的鉆頭,反扭矩更低,扭矩波動范圍更窄,有助于保持底部鉆具工具面穩定,實現更高的造斜率。
(1)尖錐齒鉆頭優點:
①PDC齒容易崩齒,而尖錐齒接觸點位置受力非常集中;
②PDC齒沖撞地層壽命較短,而尖錐齒沖撞次數較多,高效地破碎高抗壓強度的巖石。
(2)斧頭齒優點:
①相同鉆井參數下,斧頭齒的吃入深度大22%;
②斧頭齒中央突起部分局部應力高,高效破巖。

圖2 沖擊螺桿示意圖
鉆井底部動力鉆具主要是螺桿,沖擊螺桿相比于常規螺桿破巖效果較好,通過螺桿主軸每旋轉一圈,鉆頭短節就上下沖擊若干次,形成固定頻率的沖擊力,從而使鉆頭邊旋轉邊沖擊巖層,達到快速破巖的目的。
該井試驗中,有效解決了煤層、破碎、易縮易塌等復雜地層遇阻、卡鉆等鉆井難題,清除出難破碎的巖屑和掉塊,保證減少井下復雜事故的發生。
通過工具應用前后對比圖(圖3)明顯看出:返出巖屑變得均勻,返出量增多。沖擊螺桿比常規螺桿造斜段造斜率明顯高出3°~6°/30m,可以大幅縮短定向周期,有效提升復合鉆進時間,達到鉆井提速目的。

圖3 工具使用前后對比圖
參照區域地質巖性分析及復雜層段分布情況,采用針對性強的沖擊鉆頭,實現了在中硬地層中抗沖擊、抗磨、抗壓百分占比得出所適應地層的選型。相應的研究分析了井下動力鉆具后,提出了“高頻旋轉沖擊”的創新型底部鉆具模式,使得鉆具粘卡現象明顯降低。
沖擊鉆頭:蘆4H直井段、造斜段前期常規PDC鉆頭泥包、崩齒問題突出,嚴重影響鉆井平均機速,應用新型底部鉆具配合模式后,沒有出現泥包現象,鉆頭崩齒現象得到了較好解決,如圖4所示。

圖4 沖擊鉆頭使用前后對比圖
沖擊螺桿:優化瓣比,采用帶沖擊的中速大扭矩螺桿,增大鉆頭扭矩、提高破巖效率,延長螺桿使用壽命,提高生產時效,如圖5所示。

圖5 沖擊螺桿優化后示意圖
通過該井試驗,鉆具不拖壓時,當鉆壓加之14t時,出現工具面從0°直接旋轉至270°左右運行,反扭角較大,但當鉆壓降至10t或更小鉆壓6t時,反扭角變化較小,工具面較穩,由此判斷螺桿的沖擊力度較大,在井底帶動底部鉆具活動,有沖擊和防卡作用。
(1)直井段鉆具組合:?216mm沖擊鉆頭+?172mm 1.25°沖擊螺桿+?212mm扶正器+?172mm鉆具浮閥+?172mm定向接頭+?178mm無磁鉆鋌+?178mm DC+?212mm井壁修復器+?165mm鉆鋌×9根+?127mm加重鉆桿+?172mm隨鉆震擊器+?127mm加重鉆桿×11根+?127mm鉆桿。
(2)造斜段鉆具組合:?216mm沖擊鉆頭+?172mm單彎沖擊螺桿(1.5°)+?165mm單流閥+?165mm定向接頭+?165mm無磁鉆鋌+?127mm加重鉆桿×3根+?127mm斜坡鉆桿15根+?127mm加重鉆桿×42根+?127mm鉆桿。
(3)水平段鉆具組合:?216mm沖擊鉆頭+?172mm單彎沖擊螺桿(1.25°,雙扶208×212)+?165mm單流閥+?165mm定向接頭+?165mm無磁鉆鋌+?127mm加重鉆桿×3根+?127mm斜坡鉆桿×115根+?127mm加重鉆桿×42根+?127mm鉆桿。
通過開展項目研究試驗,成功形成了一套適應性強、經濟效益高的高頻旋轉沖擊破巖鉆井技術,如表1所示。
歷年來,針對鉆井提速井中高效破巖鉆井技術,通常采用“常規PDC鉆頭+常規單彎螺桿”模式,大塊巖屑、掉塊從井底帶離不出去,嚴重影響井下安全,中硬地層鉆頭磨損嚴重、進尺慢等制約項成為了鉆井提速的根本性原因。通過創新型底部鉆具組合方式,有效解決了高效破巖技術難題,創新了兩套底部工具,形成了一整套底部鉆具組合方式,同時具有經濟效益高、易于規模化推廣應用的特點。
通過開展優快鉆井現場試驗及推廣應用,深層蘆草溝組油藏優快鉆井與油氣勘探取得突破。與前期鉆井性能平均相比,鉆井周期由95.48d縮短至50.47d,機械鉆速由2.92m/h增加至5.43m/h,復雜事故時效由2.09%降至0.53%,有效解決了制約三塘湖深層火成巖鉆井的技術瓶頸,為規模高效勘探開發同類型油藏動用提供了經濟有效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