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7歲,前不久摸到脖子右側有個疙瘩,因為之前身邊有朋友也有過類似的情況,檢查說是淋巴結腫大,后來自行消退了。我想著我這可能也是一樣的,就沒多在意。可過了一段時間不僅沒消反而大了些,我便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臂叢神經鞘瘤,得馬上手術,不然可能導致右上致癱瘓。明明都是脖子長了個疙瘩,怎么結果這般不同?臂叢神經鞘瘤是什么病?它與淋巴結腫大怎么區分?
四川 陳先生
陳先生:
神經鞘瘤是起源于神經鞘膜施萬細胞(又名雪旺細胞)的腫瘤,好發于中年人群,是一種生長緩慢的良性腫瘤,多長于顱內神經和交感神經。由于該病發病率較低,加上頸部血管、神經、肌肉等解剖結構復雜,常被誤診為腫大的淋巴結。臂叢神經鞘瘤常表現為頸部鎖骨上下區的無痛性腫塊,腫塊較大時可出現疼痛,甚至出現神經壓迫癥狀。腫瘤繼續增大可能出現上肢癱瘓,甚至損傷脊髓造成高位截癱。另外,臂叢神經鞘瘤雖為良性腫瘤,但仍有5%的惡變率,因此確診后應盡早治療。
顯微外科手術切除治療是目前臨床中治療神經鞘瘤較常采用的方式,該方法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可徹底切除瘤體。還可應用微創技術,如胸腔鏡、腹腔鏡等,同時聯合外科手術治療,適用于巨大的腹膜后和后縱隔的神經鞘瘤。神經鞘瘤大多為良性腫瘤,單純徹底切除的預后良好,復發概率較低。
而淋巴結是人體的免疫器官,其主要功能是防御外來細菌、病毒的感染。當身體受到外來微生物的感染,或被疾病侵襲時,淋巴結為了更好的發揮防御作用,就會反應性地增生,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也不可馬虎對待,因為導致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病因有不同的預后。淋巴結腫大有良、惡性之分。感冒、喉炎、頸部淋巴結結核等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淋巴結腫大屬于良性,這種腫大的淋巴結一般摸起來比較“光滑”,可以來回推動,按壓有疼痛感。經過抗炎等治療,腫大的淋巴結會恢復正常。而因惡性腫瘤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往往摸起來不夠光滑,經常是多個淋巴結連成一片,位置比較固定,不能自由推動。尤其是無痛的,不斷增大的,摸起來感覺比較硬(像摸額頭的感覺)或者比較韌(像摸鼻子的感覺)的淋巴結,要特別注意。
當然,要想知道“小疙瘩”到底是淋巴結腫大還是神經鞘瘤,或是淋巴結腫大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單憑“目測”和“手感”來判斷是遠遠不夠的。作為非專業醫師的普通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發現淺表部位出現不明原因的“小疙瘩”,就及時就醫。臨床常借助影像學檢查和病理檢查等來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