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2歲,最近吃飽飯后總是頭暈、乏力,請問這是怎么回事?
湖南 秦女士
秦女士:
飯后頭暈、乏力,甚至暈厥、跌倒,可能是餐后低血壓。餐后低血壓就是指用餐之后出現的低血壓,其診斷標準是“餐后收縮壓(高壓)下降20毫米汞柱”或“收縮壓(高壓)由餐前≥100毫米汞柱降至餐后<90毫米汞柱”。如果患者吃完飯后出現頭暈目眩等情況,即使血壓下降的程度未達到上述標準,也可確定為餐后低血壓。近幾年,臨床上餐后低血壓的發病率有明顯增高趨勢,特別是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及各種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患者。
人們進餐后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消化系統會調配更多的供血,這樣其他系統和器官中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從而導致血壓有下降的趨勢。但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是很靈活的,能夠及時觸動血壓調節機制,通過加大心率、收縮血管等方式來保持血壓的相對穩定,目的是有效保障其他器官的血液供給,不至于影響整個身體的運行。所以,健康人無論吃得有多飽,也不至于餐后出現明顯的血壓下降,更不會“撐到頭暈”。
然而,老年人對于血壓的調節能力有所減弱,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可能出現失靈,所以餐后維持血壓的能力就下降了,從而導致低血壓的發生。如果老年人本身就有心腦血管動脈硬化、心臟功能減退和各種血壓調節機制減退的情況,那么餐后低血壓的發生率和嚴重性就會大大提高。
有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出現餐后低血壓必須認真對待,因為嚴重的低血壓可能誘發嚴重的心腦血管供血不足,可能引發心梗、腦梗等嚴重事件。即便沒有出現嚴重的心血管事件,由于頭暈目眩等癥狀,老年人也很容易跌倒摔傷。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注意平穩降壓,并注意防范低血壓。用餐后也別著急做劇烈運動,如果有頭昏眼花的癥狀,應先坐下休息,避免站立行走時摔倒。此時盡可能測量一下血壓,明確是否發生了餐后低血壓。
建議有餐后低血壓的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調整降壓藥的服藥時間,避免藥物作用的高峰時段與餐后重疊。飲食上也要好好調整,少吃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一定要避免過飽,應少量多餐且飲食溫度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