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富氫水杯、弱堿性水杯、礦物質水杯、負離子水杯等有著特殊功能的“高端”產品接連上市,雖價格不菲,購買者卻不少。
真相:目前最常見的水處理方法無外乎兩種,即電解和添加外來物質。兩者都能讓水產生一定變化,但想借此獲得產品宣稱的保健效果,有一定的技術難度。
弱堿性水杯:目前并沒有切實的證據證明水的pH值與健康有關。我國生活飲用水指標中確實有pH值一項,其限值范圍是6.5~8.5,但這并不是健康指標,而是出于防止金屬管道被pH值較低或較高液體腐蝕的考慮。
負離子水杯:提到負離子概念時,通常是指空氣中的負離子。在液體中負離子無法測定,水中負離子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負離子水杯讓水變好喝的說法就更無從談起。
礦物質水杯:從水中除掉一些物質容易,加入一些物質卻尤為困難,通常需要經過上千年時間,想靠幾個小時浸泡就使水中礦物質含量與天然水相當,幾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無論哪種功能水杯都沒有相關國家標準把關,存在各種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按照國家規定,任何涉水產品都不能宣傳功效,否則就是違規。
又到了吃葡萄的好季節!很多人會注意到葡萄表面有一層薄薄的白霜,且不易清洗掉,認為這是農藥殘留物等臟東西,選時就會避免有白霜的,洗時更是費勁將其去除。
真相:葡萄上的白霜是果蔬本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也被稱為果粉,屬于生物合成的天然物質。這類化合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等有機溶劑,所以無論是用水泡,還是洗、搓都不能徹底除掉。事實上,葡萄屬于不易生蟲的水果,且現在種植中大多采用套袋的方式,用到高濃度農藥的幾率很小,因此如果確定是葡萄自身的白霜,則沒有必要洗掉。從一定程度上說,帶白霜是葡萄新鮮的標志,但確實也不能避免個別商戶噴灑低濃度的殺菌農藥。區分方法是,正常“白霜”分布自然均勻,并不覆蓋葡萄表皮本身的顏色,讓葡萄看起來會更加漂亮。藥劑“白霜”外觀分布不均勻,其中還會有暗藍色的痕跡。
火紅的外殼、勁道的蝦肉,每年夏天,小龍蝦都是夜宵主角。然而,關于小龍蝦的傳言也從未停止過,近期關于“吃小龍蝦會得肺吸蟲病”的傳言又在社交媒體上被反復傳播,讓人膽戰心驚。
真相:肺吸蟲,顧名思義是一種喜好在人體肺部寄生的吸蟲,一旦感染,就容易引發咳嗽、胸悶等癥狀。近年來,確實有因食用小龍蝦后感染肺吸蟲病的報道,但這只是偶然事件。一是因為小龍蝦并非肺吸蟲的典型宿主;二是如果將小龍蝦在高溫下蒸煮10分鐘,肺吸蟲等寄生蟲就可以完全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