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夏冬琴
中醫認為,食物同藥物一樣有溫、熱、寒、涼四氣之分,介于四者之間既不溫不熱,又不寒不涼,則歸屬于“平”性。吃哪些水果是需要參考自身體質情況,錯吃水果也會讓人不舒服,比如會引發腹瀉、咽痛、低血糖等癥狀。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果呢?
實熱體質的人代謝旺盛,容易發熱,口渴舌燥,經常臉色紅赤,喜歡吃冷飲,易煩躁,常便秘。這類人群在夏秋季可適當多吃一些寒涼的水果,比如西瓜、梨、香蕉、獼猴桃等。
西瓜:性寒涼,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對暑熱煩渴、熱證津傷、小便短赤及中暑等癥均有輔助治療作用。現代研究表明,西瓜營養豐富,瓜瓤除含有大量水分,還含有豐富的瓜氨酸、丙氨酸、谷氦酸、精氨酸、果糖、蔗糖、葡萄糖、維生素C等。
梨:性涼,有生津止渴、潤燥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煩渴、熱咳、便秘等病癥。需提醒的是,“多食梨,易動脾”,意思是吃梨太多,很容易損傷脾胃,讓人食欲大減,所以,脾胃虛弱、大便稀薄、腹部常有不適者,或老弱患者、孕產婦及體質較弱的小孩,最好少吃梨。
香蕉:性甘寒,味微澀,具有清熱止渴、清胃涼血、潤腸通便、降壓利尿的功效。對于口渴、便秘等陰虛腸燥、血熱氣滯者是十分健康的食物。但香蕉不適宜脾胃虛寒、陽氣不足的人食用,否則會引發虛火更旺。
獼猴桃:具有解熱、止渴等功效,其含豐富的糖分、維生素C等營養素,尤其維生素C的含量遠高于梨和蘋果。
虛寒體質的人常四肢冰冷,面色較常人白,很少口渴,怕冷。這類人群可以選擇多食溫熱性水果,如荔枝、龍眼、櫻桃、榴蓮、杏等。
荔枝:味甘酸,性溫,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瀉等功效。現代醫學認為,荔枝含維生素A、B1、C,還含有果膠、游離氨基酸、蛋白質及鐵、磷、鈣等多種元素,有補腎、改善肝功能、加速毒素排除、促進細胞生成、使皮膚細嫩等作用。但荔枝不宜多吃,多食易生痘瘡、上火,且起口瘡、失眠夢多、大便干燥、煩躁口渴、兩顴潮紅者不宜食用。此外,荔枝含糖量較高,故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
桃子:性溫、味甘酸,有補氣潤肺、生津潤腸的作用,故氣血虧虛、咳喘、口干渴者適合食用。但桃子多食易生熱,凡是內熱偏盛、易生瘡癤的人不宜多吃。
屬于平性的水果包括葡萄、菠蘿、蘋果、橙等,不同體質的人都可以吃。
蘋果:性平,味甘酸,具有補心養氣、生津止渴、健脾胃的作用。蘋果營養十分豐富,含有的鞣酸、有機酸有收斂作用,果膠、纖維有吸收細菌、毒素作用,因此能止瀉;含有的纖維能促使排泄,有機酸有刺激腸道的作用,可以通大便;含有的鉀元素能與體內過剩的鈉元素結合,對防治高血壓有幫助。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脾、肺、腎三經,有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葡萄中含有抗氧化、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物質,葡萄皮中也含有花色素、類黃酮、植物多酚等高效抗癌物。但葡萄性偏涼,脾虛寒者一次不宜吃太多。
菠蘿:菠蘿為熱帶水果,性平、味甘,入肺、大腸經,有補益脾胃、生津和胃的功效,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夏日人體易發生困倦、食欲不佳、食積等,可適時吃點菠蘿,有保健祛病之宜。
李子:李子性平、味甘酸,入肝腎經,具生津利水和清肝滌熱的功效。但李子果酸含量高,吃多了易損傷脾胃,引起腹脹等現象,尤其兒童不宜多吃。
1.虛寒體質者進食水果要適量。氣虛一般是指中氣不足,這些人一般臉色比較蒼白、體格瘦小、吃不下飯;而脾虛是指消化系統比較差,腸蠕動慢。這類人群過多食用寒涼水果會引發腹痛腹瀉等癥狀,增加脾胃負擔,久病脾虛者更易累及于脾。如果非要食用,可在飯后1小時適當少吃一點,切不可過量。
2.部分霉變腐爛的水果不能吃。只要水果發生霉變腐爛,各種微生物特別是各種真菌都會在腐爛水果中不斷繁殖,并產生大量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又不斷從腐爛部分通過水果汁液向未腐爛部分滲透、擴散,導致未腐爛部分同樣含有微生物的代謝物。人吃了爛水果中的真菌毒素,可能發生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抽風、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水果腐爛后其所含的硝酸鹽還會變成有毒的亞硝酸鹽。
3.水果進食時間有講究。很多人都習慣飯后馬上吃水果,其實飯后馬上吃水果會影響消化功能,增加胃腸以及胰腺的負擔,出現腹脹、便秘等癥狀,建議最好在飯后1小時再吃水果。此外,中醫講“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睡前也不宜進食水果,以免引起胃腸脹氣不適,影響睡眠。
4.糖尿病患者有選擇吃。得了糖尿病并不意味著一點水果都不可以吃,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穩定,可以適當進食水果,推薦食用西紅柿、黃瓜、桃子、李子、杏等含糖量低的瓜果,不宜食用哈密瓜、蘋果、荔枝、梨、芒果等水果。
飲食均衡不僅要注意“質”,也要在乎“量”,任何一種水果吃太多,無論再好的體質,都會受到影響。最后,建議大家在挑選瓜果類產品時最好是選擇新鮮的當季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