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英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醫學、機械材料、計算機、電子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超聲醫學診斷儀器的性能不斷提高、功能不斷完善、用途不斷擴展,特別是超聲造影的出現,更被視繼實時灰階超聲(B超)、彩色多普勒超聲之后超聲醫學的第三次革命。
超聲造影檢查是通過外周靜脈注入超聲造影劑后再進行超聲探查,觀察組織器官內的增強表現,相比于彩超,可以更準確地對病灶進行定性診斷,提高檢出率,其與增強CT/MRI的診斷能力接近,屬于增強影像學檢查的一種。
超聲造影的成像原理是:超聲波遇見散射體(小于入射聲波的界面)會發生散射,其散射的強弱與散射體的大小、形狀及與周邊組織的聲阻抗差別相關。血液內盡管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有形物質,但其聲阻抗差很小,散射很微弱,所以在普通超聲儀上無法顯示。如果人為地在血液中加入聲阻抗與血液截然不同的介質(微氣泡),則血液內的散射會增強,出現云霧狀的回聲。利用這一原理,靜脈注入超聲造影劑(含微氣泡的溶液),造影劑隨血流灌注進入器官、組織,就能使其顯影或顯影增強,從而定量評估器官、組織劑病灶局部的血流灌注,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依據。
目前臨床應用的超聲造影劑是微氣泡,粒徑約2~5微米,經外周靜脈注入后,能自由通過肺循環,再到體循環,到達靶器官或組織,但不能穿過血管內皮進入組織間隙,最終通過肺的呼吸排出去,整個過程只需要15分鐘,對臟器組織無損傷,無創,無輻射,CT和MRI增強顯像檢查禁忌癥之肝腎功能損傷者也適用。因此,在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現主要運用于——
1.腹腔實質性臟器、腹膜后、淺表小器管(甲狀腺、乳腺等)、婦科等部位腫塊的定性診斷。臨床實踐證實,圍產期超聲造影對胎兒無不良影響。
2 .外傷性疾病,如肝、脾、腎等實質臟器破裂的早期診斷。
3.血管狹窄、閉塞、畸形的明確診斷,血管栓子的良惡性定性診斷,判別斑塊的穩定性。
4.較大腫瘤靶向引導穿刺活檢;腫瘤介入治療前后的評估。
5.能清楚識別心腔界面,有助于心功能準確評估;可以觀察冠脈慢血流和評估冠脈儲備功能;評價心肌存活性及心臟結構的完整性。
6.消化道空腔臟器,如食管、胃、十二指腸、結腸等疾患的診斷。
7.對肝內外膽道走向,管徑異常或狹窄、閉塞情況,膽道腫瘤,膽結石均可清楚顯示。
8.探查輸卵管的通暢性。
9.評價腎臟的血流灌注情況,包括評價其構架血管,鑒別局灶性的損傷或血流缺失區域,診斷血栓或瘤栓等;用于改善腎動脈狹窄時主腎動脈的顯示;應用于部分腎臟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10.探查瘺道,診斷肛瘺。
超聲造影相對安全,但也有禁忌證:已知對六氟化硫或造影劑其他成分過敏的患者;近期急性冠脈綜合征或臨床不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過去7天內,安靜狀態下出現典型心絞痛;過去7天內,心臟癥狀出現明顯惡化;剛行冠脈介入手術或其他提示臨床不穩定的因素;急性心衰,心功能衰竭III/IV級及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重度肺動脈高壓患者、未控制的系統高血壓患者和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都不適合做超聲造影檢查。
此外,超聲造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維超聲是超聲造影的基礎,所以,影響二維超聲的因素也同樣會影響超聲造影圖像,二維超聲無法探查的部位超聲造影同樣無法探查;超聲造影檢查范圍較小,無法同時檢查多個不同部位的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