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鵬 倫立寶
鑒于Tetra核心網級協議不開放無法與PDT進行系統級互聯,而終端級互聯存在諸多局限性,設計一種全新的Tetra與PDT互聯網關方案。首先對Tetra和PDT使用現狀和互聯需求進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傳統互聯方案及其局限性,設計了一種Tetra和PDT智能互聯網關,重點介紹了互聯網關的構成方案和工作流程,最后通過實際的組網驗證,證明了該設計的可用性和性能。
背景
Tetra專業集群通信系統具有保密性好、呼叫建立快、一呼百應等豐富的指揮調度功能,在公共安全、企事業生產調度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北京政府網、上海公安、廣州地鐵等都使用了Tetra體制。
PDT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集群標準,是一種根據中國的國情,注入了中國廠商自主創新因素的全新數字集群體制,具有覆蓋區域大、國產加密算法加解密、廠家系統互聯互通、技術簡單造價低等優勢,是我國公安、應急部門的主要無線通信體制。
對于已大規模建設并成熟使用Tetra體制的城市,未來若干年內Tetra仍是主流;但隨著PDT在全國公安行業和應急領域的規模化使用及國產化的推進,符合我國國情的PDT集群已成為公安、消防、應急行業應用的主流。因此,在同一城市 Tetra體制與PDT體制并存,以及跨省市Tetra系統與PDT集群系統協同指揮調度方面,都必須解決兩網之間互聯互通的問題。
傳統Tetra系統與PDT系統互聯方式
國內已建設的Tetra系統,以EADS和摩托羅拉兩大國外廠商為主,基于已有市場的保護,這些廠商始終不愿意開放系統級(即核心網級)互聯接口,想要在系統級進行Tetra和PDT的互聯互通,是無法實現的。目前比較常見的Tetra和PDT互聯通過終端級互聯方式實現,主要有下面的兩種方式。
電臺終端背靠背互聯
通過將兩個Tetra電臺終端和PDT電臺終端音頻線和控制線相互連接,做為無線互聯網關。Tetra電臺終端通過空口注冊到Tetra系統,PDT電臺終端通過空口注冊到PDT核心網。如圖1所示。
無線互聯網關中的每臺Tetra電臺、PDT電臺監聽一路通話組,當一端電臺接收到該通話組的組呼時,通過AT命令通知該電臺管理模塊,管理模塊再通過AT命令通知對端電臺管理模塊發起呼叫。電臺接收到的模擬音頻通過音頻線纜送至對端電臺音頻輸入接口。對端電臺在接收到發起呼叫指令后,在當前通話組上發起組呼。這種互聯方案的前提是部署場所必須同時有Tetra和PDT無線網絡信號。
調度臺背靠背互聯
通過將兩個Tetra調度臺和PDT調度臺音頻線和網口相互連接,Tetra調度臺通過IP有線連接Tetra系統,PDT調度臺通過IP連接到PDT系統。如圖2所示。
每臺Tetra調度臺、PDT調度臺監聽一路通話組,當接收到該通話組的組呼時,通過TCP鏈路通知對端調度臺發起呼叫,并將模擬音頻通過音頻線纜送至對端調度音頻輸入接口。對端調度臺在接收到發起呼叫指令后,在當前監聽通話組上發起組呼。這種互聯原理與電臺終端背靠背相似,仍然是通過終端級(調度臺也是一種終端)背靠背鏈接,只不過這種互聯方案不是要求部署場所有Tetra和PDT無線網絡信號,而是要求兩端的調度臺可通過有線連接到各自交換中心(核心網)。
以上兩種互聯方案,都是每對背靠背互聯網關只能實現一路語音呼叫,要實現多路呼叫必須通過配置多套背靠背互聯,且每套互聯網關只能固定綁定在一個通話組,不能動態轉組,很不靈活,非常容易造成通路擁堵排隊和閑置通路資源浪費。并且無法實現單呼和互發短信息功能。
在Tetra和PDT系統級協議無法互聯,而終端級互聯不能滿足較大規模靈活使用的情況下,本文基于Tetra廠商二次開發接口的連接服務TCS和語音網關TVG,及自主PDT協議,開發一種智能互聯網關,解決互聯使用問題。
Tetra系統與PDT系統智能互聯網關方案設計
通過新開發的應用軟件進行設計,應用軟件安裝于互通服務器中。
①方案的目標
實現Tetra網絡和PDT網絡中組呼、個呼通信的語音互通,并且通過此互通網關實現智能的動態分配通話組。
②系統實現要求
可對雙邊網絡中處于活動狀態的通話組進行互通;
互通后雙方語音通話清晰、無明顯失真;
系統運行穩定,語音延遲低;
業務處理功能模塊齊全,可現實語音組呼、個呼、定位等功能。
實現方案
本方案設計開發Tetra代理模塊、PDT調度模塊、資源分配管理這3個軟件模塊,其中Tetra代理模塊和PDT調度模塊通過調用Tetra系統和PDT系統的二次開發的API接口實現Tetra系統和PDT系統的語音及短數據通信的對接互通。互聯網關設計架構如圖3所示。
互聯網關通過Tetra代理模塊接入Tetra系統。Tetra代理模塊包含信令控制服務和媒體控制服務,信令控制服務負責與Tetra系統的TCS服務對接,實現呼叫信令交互;媒體控制服務負責與Tetra系統的TVG語音網關對接,實現呼叫語音交互。
互聯網關通過PDT調度模塊,接入PDT核心網(也稱交換中心),實現呼叫信令、呼叫語音交互。
信令控制服務中的TCS代理模塊與PDT調度模塊一一對應,實現互聯網關功能,為實現多路并發,只需要在Tetra側申請多個TCS授權許可和TVG語音通道數,在PDT側配置多個PDT調度服務,在一套硬件上,通過增加許可和軟件開發的方式實現,不需要多套網關,如需要實現兩網五路并發語音呼叫,配置5個TCS用戶許可授權即可。
智能轉組服務模塊是整個智能互聯網關的控制中心,負責處理互聯請求信息、協調語音轉發工作,根據各通道占用情況智能轉組,保證通道利率和多路并發得以實現。
媒體控制軟件
媒體控制軟件安裝部署在信令及媒體控制服務器上,通過IP的方式與TVG語音網關對接,在PDT調度模塊與TVG語音網關間進行語音轉發,實現PDT調度模塊與Tetra系統間語音交互功能。
媒體控制軟件負責在不同端口(時隙)上接收TVG媒體流,并根據TCS代理模塊的控制信令,確定是否轉發、轉發到PDT調度模塊的哪個端口。
TCS代理模塊
TCS代理模塊是將TCS代理軟件安裝部署在信令及媒體控制服務器上,該軟件通過TCS API注冊到Tetra系統,負責在PDT調度模塊與TCS服務器間進行信令轉發,同時,能夠向媒體控制服務器發送信令,控制媒體路由。
PDT調度模塊
PDT調度模塊通過PDT調度接口注冊到PDT核心網,負責與PDT核心網的信令、媒體流交互,實現對PDT系統發起、接收組呼功能。PDT調度模塊通過TCS代理軟件及媒體控制軟件,實現Tetra系統發起、接收組呼功能。
PDT調度模塊負責互聯互通組對應關系維護:在Tetra通話組、PDT通話組之間建立對應關系并進行維護。
另外,PDT調度模塊與智能轉組模塊通信,當從Tetra系統或PDT系統接收到呼叫時,通知智能轉組模塊,并根據其指令,對呼叫進行轉發。
智能轉組服務模塊
智能轉組服務模塊負責協調和接通各對網關工作,當接收到呼叫時,判斷當前空閑網關,智能分配通話組,并向其發送呼叫轉發指令。
功能與工作流程
Tetra終端呼叫PDT調度臺流程,如圖4所示。
①Tetra終端發起組呼;
②TCS代理軟件接收到呼叫,通知PDT調度模塊;
③PDT調度模塊通知智能轉組模塊接收到呼叫;
④智能轉組模塊查找空閑網關通道,并通知其開始轉發呼叫;
⑤PDT調度模塊接收到轉發信令,通知TCS代理軟件為呼叫分配時隙,以便接收Tetra媒體流;
⑥PDT調度模塊根據Tetra通話組信息,找到對應的互通組,在PDT系統下發起組呼;
⑦PDT核心網將呼叫發送至PDT調度臺。
PDT調度臺呼叫Tetra終端。
①PDT調度臺發起組呼;
②PDT核心網將呼叫發送至互聯網關PDT調度模塊;
③PDT調度模塊通知智能轉組模塊接收到呼叫;
④智能轉組模塊查找空閑網關,并通知其開始轉發呼叫;
⑤PDT調度模塊接收到轉發信令,通知TCS代理軟件為呼叫分配時隙,以便向Tetra發送媒體流;
⑥PDT調度模塊根據PDT通話組信息,找到對應的互通組,在Tetra系統下發起組呼。
方案驗證
以某市公安800 MByte Tetra系統和應急管理370 MByte PDT系統互聯應用為例,基于本文設計的互聯方案進行了驗證。方案驗證的組網架構如圖6所示。
互聯網關中的信令及媒體服務器,使用獨立的網口連接到Tetea核心交換機(DXT)上,實現Tetra調度臺的通信及管理功能。信令及媒體服務器、PDT調度模塊、智能轉組模塊通過以太網交換機組網,并通過傳輸連接到應急管理部370 MByte核心網。Tetra手持終端和PDT手持終端分別注冊到各自系統基站下,通過終端發起呼叫,測試互聯網關的可行性和性能。
5個以Tetra用戶許可為例,經過測試驗證,無論是Tetra終端還是PDT終端發起呼叫,都能實現最大5路語音并發呼叫功能,對端接收到語音呼叫延時小于500 ms,話音清晰無明顯失真。給5個通話組分別分配5個通道,當原分配給某一通話組的互聯通道被占有的情況下,系統可以自動選擇空閑通道去轉發呼叫,實現了智能轉組的功能。對比終端背靠背方案,在容納通話組數量、通話轉發接通效率、語音延遲、功能等方面,都大大優于終端背靠背方案。
基于目前Tetra和PDT技術體制在一些城市的政務、公安、應急等領域共存的狀況,需要有跨網絡、跨平臺的互聯互通方案,打破不同通信網絡、制式和頻段之間的障礙,消除“信息孤島”。而傳統的Tetra和PDT互聯方式存在部署位置要求高、互聯通話組數受限、資源利用率太低、語音延遲較高等問題,不適合在一個城市里大規模使用,更多的是用于具體場景需求的小范圍部署。本文基于Tetra和PDT語音、信令的特點,及國外Tetra廠商所提供的有限二次開發接口,設計一種Tetra和PDT智能互聯網關,使得在目前國外Tetra廠商在我國不開放系統級互聯協議的情況下,最大可能地滿足兩網大規模互聯組網,實現多路語音和數據通信、智能動態轉組、延時較小的通信效果。為國家公安、應急等部門統一通信、聯動指揮提供有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