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穩定生豬貸款政策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快推廣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和生豬活體抵押貸款。對符合授信條件但暫時經營困難的生豬養殖場(戶)和屠宰加工企業,不得隨意限貸、抽貸、斷貸。
1.2 完善生豬政策性保險 深入推進生豬養殖保險,穩定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保額,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并擴大生豬收入保險,開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建設試點。
1.3 持續優化環境管理服務 加強對畜禽養殖禁養區的動態監測,各地不得超越法律法規規定隨意擴大禁養區范圍,不得以行政手段對養殖場(戶)實施強行清退,切實保障養殖場(戶)合法權益。
2.1 保持能繁母豬合理存欄水平“十四五”期間,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4 300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少于4 000 萬頭,后續根據豬肉消費和母豬繁殖率等變化動態調整。
2.2 穩定規模豬場存量 將年出欄500 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納入全國生豬養殖場系統備案,對年出欄1萬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掛牌建立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
2.3 建立生豬產能分級調控責任制 嚴格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繼續執行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支持地方發展生豬生產。
2.4 強化政策調控保障 當本?。ㄗ灾螀^、直轄市)能繁母豬存欄量月度同比減少10%或生豬養殖連續嚴重虧損3 個月以上時,各地可按規定統籌相關資金對規模養殖場(戶)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補貼。人民銀行要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擴大對符合條件的生豬養殖場(戶)信貸投放,地方可按規定統籌資金給予貼息補助。
3.1 強化全產業鏈監測預警 建立生豬產業綜合信息平臺,定期發布全產業鏈重要信息數據,及時回應產業熱點和突發性問題,合理引導市場預期。
3.2 抓好生豬疫病防控 落實動物防疫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行業部門監管和生產經營者主體等三方責任。強化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分類推進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重點豬病防控,做好仔豬腹瀉等常見病防控。
3.3 加強豬肉儲備調節 實施《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保有一定數量的政府豬肉常規儲備,保持必要調節能力。根據國內生豬產能和市場需求情況,科學引導進口節奏。
4.1 協同推進規模養殖場和中小養殖場(戶)發展 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生豬養殖場(戶)購置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裝備給予積極支持。支持龍頭企業與中小養殖場(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增產增收。
4.2 建設現代生豬種業 全面開展豬遺傳資源普查,加強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建設。實施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加快品種改良進程。
4.3 優化生豬屠宰加工布局 繼續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創建,鼓勵和支持主產區生豬屠宰加工企業改造屠宰加工、冷鏈儲藏和運輸設施,推動主銷區城市屠宰加工企業改造提升低溫加工處理中心、冷鏈集配中心、冷鮮肉配送點,促進產銷銜接。
4.4 加快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以還田利用為重點,支持整縣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行養殖糞污養分平衡管理制度。鼓勵在規模種植基地周邊建設與消納能力相配套的養殖場(戶),促進種養良性循環。加快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動養殖糞污就近就地利用,促進綠色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