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計平
(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鹿臺山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200)
鹿臺山煤業有限公司位于沁水縣南西張村鄉境內。礦井井田面積為4.7 km2,開采深度標高從+940~+610 m。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為60 萬t/年,為高瓦斯礦井。井田內可采煤層為山西組的2 號煤層和15 號煤層,其中2 號煤層共劃分為兩個采區,目前一采區已經回采完畢,二采區均位于回風大巷北翼,共有8 個工作面,其中2201—2203 工作面已回采完畢,2205 工作面正在回采,2206 工作面正在準備,其他2207—2209 工作面尚未準備。從2202 工作面開始采用切頂卸壓沿空留巷技術,將2202 軌道巷保留下來作為2203 工作面的運輸巷,目前2203 工作面已回采完成,沿空留巷技術應用效果顯著。
切頂卸壓沿空留巷技術,是指沿回采工作面前方預留巷道采空區側布置爆破切頂鉆孔,對工作面頂板進行超前預裂爆破,使頂板沿預定方向產生切縫,切除巷道頂板同采空區側頂板的聯系。隨著工作面的不斷推進,采空區頂板周期性來壓,巷道采空區側頂板沿切縫垮落形成留巷巷幫,進而實現切頂卸壓沿空留巷。
工作面推進過程中,根據巷道所受采動影響程度、巷道內工程施工情況和巷道所處應力及穩定狀態,結合以往現場檢測數據,將巷道分為五個區域,即超前切頂區、超前支護區、端頭支護區、滯后臨時支護區、成巷穩定區。巷道支護主要在超前支護區、端頭支護區、滯后臨時支護區,三個區域中進行。
頂板超前預切縫破后,頂板受爆破應力波的擾動,原有支護可能會松動甚至失效,出現頂板離層、下沉等,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需要對原有支護進行檢驗加固,并進行補強支護。根據以往補強支護工程經驗,結合2205 順槽頂板巖層分布情況,設計采用錨索補強支護方案。
構造段,錨索采用3-3-3 布置,頂板補強支護錨索規格Φ21.8 mm×13 300 mm,每排布置3 根錨索,沿豎直方向布置,間排距1 000 mm×1 000 mm,靠近回采幫的錨索距回采幫800 mm,距煤柱幫4 000 mm;采用4 支樹脂藥卷錨固,上部為2 支K2335型樹脂藥卷,下部為2 支Z2360型樹脂藥卷,如圖1 所示。

圖1 構造段頂板補強支護示意圖(單位:mm)
正常段,錨索采用2-2-2 布置,頂板補強支護錨索規格Φ21.8 mm×13 300 mm,每排布置2 根錨索,沿豎直方向布置,間排距1 000 mm×1 000 mm,靠近回采幫的錨索距回采幫800 mm,距煤柱幫4 000 mm;采用4 支樹脂藥卷錨固,上部為2 支K2335型樹脂藥卷,下部為2 支Z2360型樹脂藥卷,如下頁圖2 所示。

圖2 正常段頂板補強支護示意圖(單位:mm)
工作面后方范圍內巷道受動壓影響明顯,壓力較大,容易出現頂板下沉、兩幫變形增大等情況。滯后臨時支護采用“π型梁+單體液壓支柱”組成π型梁棚的滯后臨時支護方案。滯后臨時支護頂梁選用4 mπ型梁,沿巷道方向布置,總共布置4 排,靠近采空區側的單體柱π 梁棚“一梁九柱”,單體柱間距500 mm,緊貼擋矸柱布置;其他三排單體柱π 梁棚“一梁五柱”,單體柱間距1 000 mm,如圖3 所示。


圖3 滯后臨時支護示意圖(單位:mm)
在2205 順槽每隔50 m 布置一個測站,每個測站由1 套頂板離層監測儀和4 個巷道表面位移測點組成。通過數據分析,巷道頂板下沉主要分三個區域。成巷后距工作面60 m 內,受工作面采動等影響,巷道頂板下沉速度較大,最大下沉量為20 mm/d;60~130 m 內,隨著前期壓力的釋放巷道頂板下沉量相對較小,最大下沉量為5 mm/d;130 m 之外,巷道變形趨于穩定,最大下沉量為1 mm/d。2205 順槽頂板累計最大下沉量為730 mm。同樣方法數據分析得出,巷道兩幫累計最大變形量為453 mm,巷道變形量在合理范圍內。說明本文設計完全滿足實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