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軍
(山西潞安郭莊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長治 046100)
某礦5107 工作面地質構造簡單,煤層中沒有斷層,順槽有較深的埋藏,巷道圍巖的應力較大,巖石普氏系數不高,巖石強度較低,順槽巖層包括灰色頁巖、暗灰色粉砂巖、暗灰色細沙巖三種巖層。
在開采過程中,煤層受上覆采空區和煤柱的影響,加上臨近工作面開采動壓的影響,使5107 工作面出現劇烈的礦壓顯現現象,隨著掘進深度的增加,巷道底板出現底鼓,圍巖出現變形,嚴重影響工作面的安全開采[1]。在掘進前期,對5107 順槽進行錨桿支護,采用鋼筋樹脂錨桿,錨桿直徑為18 mm,長度為1 800 mm,錨桿間排距為700 mm×700 mm。
根據5107 順槽的實際情況,建立工作面的數值模型,模型長30 m,寬10 m,高20 m,對模型上方的約束采用垂直應力,對其他部分的約束采用固定位移[2],提出幾種模擬方案,如表1 所示。

表1 巷道支護模擬方案
在模擬方案中,除了方案1 沒有對幫部進行支護,其他方案都進行了幫部支護,對比方案1 和方案2,對巷道兩幫的移近量進行對比,發現在對幫護進行支護后,兩幫的移近量從472.42 mm 減少到227.84 mm,減小約50%,錨桿支護效果較好,巷道圍巖的穩定性有所提高,因此,在高應力巷道中,對幫部進行錨桿支護。
模擬方案中方案2、方案3、方案4 采用排距不同的錨桿支護方式,為了找到合適的錨桿排距,對比不同錨桿間排距支護方案下頂底板的移近量,發現錨桿間排距從900 mm 增加到1 100 mm,巷道頂底板的移近量從345.03 mm 增加到543.25 mm,增加了約59%,而巷道的水平移近量變化相對較小。
模擬方案中方案2、方案5、方案6、方案7、方案8 采用不同直徑和長度的錨桿進行支護,為了確保開采的安全性,選擇合適的錨桿直徑和長度,對比不同直徑和長度的錨桿支護下巷道的垂直移近量,綜合考慮經濟成本和不同參數的影響[3],確定高應力下巷道頂板的錨桿參數為Φ22 mm×2 200 mm。
根據模擬方案以及實際情況,確定采用錨桿+鋼筋梯的支護方案,在頂板布置左旋螺紋鋼錨桿,錨桿直徑為22 mm,長度為2 200 mm,間距為900 mm,排距為900 mm,每排4 根錨桿;上幫布置圓鋼錨桿,錨桿直徑為18 mm,長度為1 800 mm,間距為900 mm,排距為900 mm,每排3 根錨桿;下幫布置玻璃鋼錨桿,錨桿直徑為17 mm,長度為1800 mm,間距為900 mm,排距為900 mm,每排3 根錨桿,同時掛網鋪設鋼筋梯,巷道斷面及支護如下頁圖1 所示。

圖1 巷道支護示意圖(單位:mm)
在安裝時,將錨桿的預緊力扭矩分別設為300 N·m 和600 N·m,對應的預緊力分別為50 kN 和75 kN[4],設置監測點,分析不同預緊力下巷道表面的位移量和速度、巷道頂板離層以及錨桿受力情況,得到不同預緊力下巷道表面位移量和速度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預緊力下巷道表面位移量和速度對比
從表2 中可以看出,隨著預緊力的增大,巷道兩幫和頂板的位移量明顯減少,移動速度有所降低。
對巷道頂板離層進行監測時,采用離層指示儀,得到結果如表3 所示。
從表3 中可以看出,隨著預緊力的增大,巷道頂板的離層量明顯降低。

表3 不同預緊力下巷道頂板離層對比
對不同預緊力下,錨桿的受力情況進行監測,得到結果如表4 所示。
從表4 中可以看出,隨著預緊力的增大,錨桿預緊力的初始值與最終值的差值在不斷縮小,甚至在個別監測點出現初始值等于最終值,可見,隨著預緊力的增大,錨桿的支護性能得以提升,確保了礦井的安全開采。

表4 不同預緊力下錨桿受力對比
1)針對煤礦工作面巷道支護效果差,采用數值模擬分析方法,以5107 工作面為研究對象,建立數值模擬模型,分析不同錨桿間排距、錨桿直徑和長度的支護效果,確定巷道錨桿支護的最優參數,頂板錨桿支護的錨桿直徑為22 mm,錨桿長度為2 200 mm。
2)分析不同預緊力下巷道表面的位移量和速度、巷道頂板離層以及錨桿受力情況,結果表明:隨著預緊力的增大,錨桿的支護性能得以提升,確保了礦井的安全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