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董鵬磊

燈一盞盞次第亮起,孩子們認真地寫著作業,廚房里飄來飯菜的香味,這些平常的日子又恢復了平常。可就在前幾日,河南特大暴雨幾乎揪著所有人的心。從沒有人想過,傳說中的“水漫金山”竟然真的有一天會在我的家鄉上演。僅僅在鄭州,1小時降雨量就達到200多毫米,如同上百個西湖一起倒灌。
與鄭州一河相隔的原陽,7月20日13時左右,大雨傾盆。我從二樓低頭向外看時,南北街道早已匯成“江河”,看不清路面,更估摸不了水深。
我心想,壞了!老家的房屋要進水了,趕緊聯系上大妹,把公婆接到她家。隨后,又開始擔心電力線路能不能扛得住?索性,自己先趕往單位再說。
騎著電動車沖進大雨滂沱的街頭,我看不見一個行人,只有汽車從我身邊駛過。越是向前騎行,積水越深,車子越被雨水沖刷得來回晃動,僅僅十多分鐘的路程,今天卻走得艱難。
18時,強降雨天氣已持續了5個多小時,全縣變成一片澤國,多條10千伏線路先后跳閘斷電,今夜注定有一場鏖戰。
“不行,車子不能再往前走了,水太深分不清哪是河道哪是路面,萬一開到溝里就危險了!”國網原陽縣供電公司福寧集供電所營配班班長王星啟經過分析判定后指揮道,“大家帶上工器具,我們沿公路蹚水過去,到前面高崗上抄近路。”10千伏福杏線故障點地勢低洼,要趕到現場,沿途必須經過狹窄的劉庵村村道。此時,路面完全淹沒在渾濁的水下。19時,大家全然不顧腳下河水冰涼、頭頂大雨滂沱,摸索著向故障點繼續前行。
22時,福杏線恢復供電。隨后,我們一直在搶修保電的路上。
21日7時,趁著雨水小歇之際,電力員工又緊急對124個機井通電配電房逐一排查隱患。為盡早恢復居民用電,遇到剛沒過膝蓋的“河”,大家就蹚水過去;水深的地方,就利用自制的木板“渡河”;配電房淹水嚴重的,大家果斷先斷開跌落保險,恢復主線路供電。
12時,機井通電配電房全部排查完。我們返回所里,倚墻而坐,睡意、疲倦、饑餓一起涌來,感覺我的小腿肚兒開始抽筋兒,難受得站不起來。
就在這時,我手機響了。“嫂子,可算聯系上你了。咱爸媽已接到俺家,別操心啦!雨下那么大,爸媽擔心你,非要我打通電話,他們才安心……”一時間,我一頓自責,公婆身體一向不好,我這做子女的,沒有照顧好老人,連一通報平安的電話也因忙忘了打,惹得他們擔心。
更讓我揪心的是,21日20時,繼鄭州特大暴雨后,新鄉市、衛輝市多地洪澇災情嚴重。隔著屏幕感受到救援隊、志愿者們全力以赴日夜抗洪的豪情,我怎能“坐”得住?23日當天,我和單位同事自發組織物資,準備第二天一大早趕到衛輝去。
在去衛輝的路上,我看見一輛接一輛打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標語運送物資的車。
微光匯聚,有難我們一起扛。災情面前,我們集結各方力量,用人心筑成一道堅固的護城河,守護河南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