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晚 劉志清
讓孩子做家務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能力,是最“劃算”的能力培養方式。父母需要巧花心思,在生活中讓孩子一點點參與進來。
我們在精心照顧孩子的同時,不要忘記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這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還有諸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好處。
提升專注力
家務勞動通常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個定向的任務,這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很有幫助。而且由于孩子經常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家務勞動,因此這種專注力培養變得更加輕松和高效。
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原本雜亂的空間,通過動手整理、打掃、收納變得整齊,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考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激發;做家務時先要進行統籌,安排好先后順序,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將獲得充分的提升。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會發現各種問題,也會提出一些問題,可利用這些機會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給他示范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能啟發他多動腦筋解決問題。
培養責任感
讓孩子參與到具體的家庭事務中,能夠讓他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連接他與家人的關系,與家的關系,會使他對家庭更有責任感。
按年齡段給孩子安排好家務
按年齡段給孩子合理安排家務活兒,既不讓孩子感覺太難完成,又讓孩子充滿參與感和成就感。
3~4歲時,可以引導孩子學會丟垃圾、收拾玩具、獨立刷牙、選擇衣服、擦桌子等簡單的家務;4~7歲時,可以引導孩子學會飯前擺好碗筷、飯后收拾餐桌、幫忙清洗瓜果蔬菜等。
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很重要的任務,只有表現好的孩子才能參與”。不要心急,開始也可以稍微降低難度,在孩子能游刃有余地做簡單家務的基礎上,再給孩子增加難度,鼓勵孩子向不熟悉的事情發起挑戰。
發揮想象力,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想培養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勞動的好習慣,講道理毫無用處,沒準還會適得其反,不妨動動腦筋,來點創意。
給孩子認領“任務”的權利
再小的孩子也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事情,父母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會議中,列出家務清單,讓孩子自主選擇其中的幾樣。同時,要避免將家務是件麻煩事、辛苦事的想法植入孩子的內心,引導孩子意識到“做家務可以讓居住的環境更整潔,生活得更舒服”,多傳遞積極的家務態度,能激發孩子做家務的內在能動性。
將家務形象化、游戲化
父母可以按照孩子喜歡的動畫形象或游戲將家里的物品形象化,將家務游戲化,比如孩子亂扔垃圾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垃圾桶是專門吃垃圾的小神獸,只有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神獸才能補充能量。”孩子不會擦地,可以這樣引導孩子:“讓我們玩拖把公交車的游戲,拖把不能離開地面,地面上的‘乘客才能搭上拖把公交車……”
注意,鼓勵孩子的時候,不應該只停留在“你真棒、你真可愛”上,而是要夸贊“椅子擺放得很整齊”“垃圾分類很準確”這樣具體的方面。
克制期待和避免過度幫助
父母在陪伴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要克制自己的過度期待。“我希望孩子做到什么樣,但他沒有實現。”這樣的失望很容易讓父母對孩子發脾氣,也會挫傷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父母還要克制自己強烈的“幫”的欲望,不能看孩子一遍做不好、兩遍做不好就脫口而出“還是我來吧”“你太慢了”之類的話,要讓孩子堅持做,并且做完,讓孩子感受到他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務,并且不是在所有的時候都會有父母出現給他提供幫助。
陪伴孩子進行“總結復盤”
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并不是“做了家務”就結束整個的教育過程,而是要在事后尋找合適的契機進行復盤、總結,明確表揚孩子做事的優點,并且和孩子討論如何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幫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的自信。
重要提醒:
不要使用金錢獎勵
在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過程中,不要用金錢獎勵孩子。否則孩子無法意識到做家務是每一位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一旦金錢鼓勵撤銷或者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就會失去做家務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