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林心如、鄧超、唐嫣等多位知名藝人相關企業均被注銷,藝人工作室的注銷數量明顯增加。截至9月12日,以工商登記為準,2021年以來已有超700家藝人經紀企業注銷。
從地域分布來看,浙江省是當之無愧的“藝人經紀第一省”,數量占全國總量的28%;從行業分類上看,超過六成的藝人經紀相關企業分布在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內,也有部分企業從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明星為什么要成立工作室,有時還不止一家?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明星工作室財務人員告訴記者,藝人注冊的個人工作室屬于個人獨資企業,根據相關法規,工作室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而核定征收稅率相對較低。此外,一些收入較高的藝人還會成立多個工作室,每家工作室的人員不多,而由同一人成立的多家工作室可以分別納稅,不合并繳納,這樣又再次節省了稅款。
由于明星的報酬相對較高,意味著相關部分有一半要用來繳稅,但若是設立工作室就不一樣了:如果通過工作室付報酬,不僅稅率有所降低,也不會以演員個人收入進行計算,而是變成相應的經營所得,再加上此前不少地區為了吸引企業入駐,會對相關工作室提供優惠政策,降低稅率或是以獎勵形式將部分納稅返還,使得繳納的稅額更低。
那么,注銷工作室是否會成為藝人逃避法律責任的捷徑?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對記者表示,以偷漏稅為例,從單位犯罪角度而言,只要單位確實構成逃稅罪,無論單位仍存續還是已注銷,都會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