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投保當日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以保險合同“次日零時生效”為由拒絕理賠,是否成立?近日,由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法院審理的類案有了結果。
2019年4月22日晚,韓先生駕駛的電動車與胡先生駕駛的機動車在路口相撞,造成韓先生受傷及兩車受損。
不幸中有萬幸,胡先生剛好在事發當日通過電子投保的方式,為車輛投保了車損險和100萬元不計免賠的商業第三者責任險。然而,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賠付了12萬元以后,便以“事故未發生在保險期間內”,合同約定“次日零時生效”為由,拒絕在商業險范圍內繼續賠償。
韓先生索賠無果,于是向法院起訴。
法院認為,本案中,胡先生通過電子投保的方式向保險公司投保商業第三者責任險,支付了保費,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并生成了電子保單,保險合同成立生效。“次日零時生效”條款有違公平原則及誠實信用原則,如機械地根據該條款認定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將會損害合同訂立過程中較為弱勢的投保人的合法權益。
最終,法院根據事故責任以及韓先生駕駛的系非機動車,認定胡先生承擔60%的賠償責任,并由保險公司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在商業第三者責任險的范圍內替胡先生賠償韓先生各項損失27萬余元。
法官提醒,保險合同中,類似免責條款、格式條款(指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并不鮮見。對此,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如若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這些條款,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而另一方在簽訂合同時,則應當格外注意上述條款,以免出現爭議。
(《瀟湘晨報》2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