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秋韻

“大船尾接小船頭,北調南腔語不休。照水夜來燈萬點,滿江紅作亂星浮。”清朝黃體元的《邕江雜詠》以文字再現了古時邕城商賈往來的繁榮景象。
到了現代,人們則更喜歡用數據記錄它的發展新貌:目前,南寧市已進入中國經濟50強城市行列,提前一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揭牌一年多來,累計新增企業7388家;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南寧核心區集聚功能逐步顯現,中銀香港東南亞業務營運中心、太平東盟保險服務中心等多個重點平臺紛紛落地……
而今征程已至新起點,在這片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熱土上,建設發展的光影之間,人們所期待的一個個“南寧故事”正在這里上演。
“南寧故事”記載建設成果
關于南寧建設發展的故事新篇可以從2016年說起,這一年南寧市主動對接、成功“牽手”北京中關村,揭牌運營了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此后,南寧不遺余力推動基地拓展內涵和外延,南寧·中關村由最初的“一基地”發展成為如今的“一基地、一園區、一中心、一飛地”,目前基地內已入駐創新主體459家,年均營收超110億元。
而這座中關村的發展歷程便是南寧書寫新時代產業轉型升級故事中的縮影。
據悉,截至2021年初,南寧打造了國家級創新平臺32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占廣西41.1%,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三大重點產業產值占全市比重達38.8%。一批“企業先鋒”也紛紛加入到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隊伍中,以恒大、合眾、天際等整車帶動零部件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快形成,以瑞聲科技為龍頭的智能終端產業鏈初具成效,南南鋁高端鋁合金材料也成功應用到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輕量化等領域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可以說,南寧市運用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方法,成功實現了從最初“一根火柴一塊肥皂”到現在“南寧地鐵南寧造、南寧汽車南寧造、南寧產品上航天”的產業騰飛。
在實現產業發展的同時,如何守住自身的生態優勢,也是南寧必須回答的問題。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南寧書就新時代綠色發展、生態宜居的新故事。
邕江是流經南寧主城區的珠江水系上游河段,也是南寧的母親河。2019年以來,為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南寧深入實施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打造了148公里沿岸公園綠帶,讓“百里秀美新邕江”得以全面展現。此外,黑臭水體的治理成效也可圈可點,南寧以“全流域治理”理念綜合治理那考河,輻射放大那考河生態綜合整治效應,使其重點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同時,“南寧藍”依舊保持常態,2020年邕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5%,綜合指數穩居中國省會城市前列;為打造“一方凈土”,南寧也不曾放慢腳步——率先建立了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聯合監管工作機制,實施“城市雙修”、石漠化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植被的“綠”保護土壤的“凈”。
若遠道而來者踏入此時的邕城,看得見的是山水之美、高樓聳立,看不見的是邕城人的海納百川、從善如流。一座首府城市如此宜居,乃人間理想;眾多投資與產業青睞這片土地,是實至名歸。
開放的故事正在“熱播”
打牢了自身發展基礎,一個個新時代高水平、全方位開放的南寧故事也正在“熱播”中。從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到2020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上作重要致辭,在中國面向東盟開放的各個重要歷史節點,都留下了南寧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足跡。
一方面,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核心區加快發展,截至2021年6月28日,中國—東盟金融城累計入駐金融機構(企業)222家,一批重大金融開放平臺相繼落地,一個極具“國際范”的現代金融集聚區已輪廓初現;廣西自貿試驗區南寧片區金融創新指數在同批19個片區中排名第2,2021年片區內新設立企業達1.13萬家,占廣西三個片區同期增量的72%。
另一方面,聯通東盟的交通樞紐建設再提速,南寧著力打造的吳圩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是廣西第一個集民航、城際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計劃于2022年12月與南寧至崇左高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南寧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公司總經理廉向東表示,項目建成后,將為南寧,乃至整個廣西打造面向東盟交通樞紐提供重要支撐。
面向東盟開放合作 南寧如何搶抓新發展機遇
隨著中國—東盟關系不斷深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簽署,南寧在中國構建對外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展望未來,南寧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步伐如何走得更穩?廣西南寧五象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南寧市發展改革委主任丁偉就從交通樞紐、產業建設、經濟體制等方面回答了這一發展之問。
丁偉表示,南寧將繼續打好“東盟牌”,服務推動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升級發展,服務區域從“10+1”向RCEP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拓展,大力發展以面向東盟為市場導向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提升“南寧渠道”在開放合作中的作用。
交通樞紐方面,積極強化西部陸海新通道牽引,打造連接中國與東盟時間最短、服務最好、效益最優的國際貿易大通道。一方面加快形成“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大格局,另一方面重點培育平陸運河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
產業建設方面,積極參與東盟國家、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區域的產業分工,構建以“大灣區—南寧—東盟”和“歐盟—川渝—南寧—東盟”為主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打造雙循環產業鏈重要鉚接點。
經濟體制方面,打造國際、國內一流營商環境,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投融資、貿易、仲裁等營商規則體系,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深入推進外資管理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
當前的南寧,正朝著目標不斷邁出堅實步伐,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座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大都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樞紐城市、北部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核心城市將會出落在你我的眼前:屆時,這里的天將更藍、水將更清、城市將更繁華,人民的生活也將更富足。
·聯系編輯:296985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