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路
摘要:無字圖畫書是圖畫書的一個特殊種類,與圖文并茂的圖畫書不同,書中沒有文字或只有極少文字,文字不具敘述性,僅靠具有邏輯的連續圖畫講述故事的圖畫書。幼兒對無字圖畫書的解讀水平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幼兒能夠理解單幅圖畫的意義,對于圖畫間的邏輯性難以把握,但幼兒能夠根據圖畫內容以及想象自我創造,這是難能可貴的。
關鍵詞:無字圖畫書;3-6歲幼兒
什么是無字圖畫書?無字圖畫書是圖畫書的一個特殊種類,與圖文并茂的圖畫書不同,書中沒有文字或只有極少文字,文字不具敘述性,僅靠具有邏輯的連續圖畫講述故事的圖畫書。比如《蛋糕哪兒去了》《雪人》這些無字圖畫書就是僅僅由圖畫組成,全篇沒有一個字,讀者只能根據這些連續圖畫來解讀故事。又例如《瘋狂星期二》《抱抱》這些書出現極少數的文字,但這些字是不具有解讀性的,閱讀者還是只能通過圖畫加以解讀。
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檢索相關書籍得知國外對無字圖畫書的研究較為深入,并且已經證明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認知能力、情感交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價值。而國內對無字圖畫書的研究還在表面停留,成人對此類書籍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更談不上對其價值的挖掘與深究。因此筆者選擇無字圖畫書作為本次研究的內容,從而提高幼兒對無字圖畫書的解讀水平,目的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提供有效性的研究策略。
早在2006年,彭懿在《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一書中就提出無字圖畫書的特點,她認為“無字書相當于早期的電影默片,整本書沒有一個字,完全靠畫面來講述故事,總結了四個敘事特點:分割成小圖,形象地講述過程細節,運用蒙太奇手法,運用連戲即讀者的想象。”2011年陶菊香在碩士論文中提出“無字圖畫書圖與字合二為一,圖與圖之間的聯系更緊密,并且圖像閱讀具有更強的主動性與取舍性,讀者可以根據畫面和自己的理解與想象,創造出屬于的故事。”還有更多的國內學者認為無字圖畫書更有利于發展學前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對其認知、經驗上也都有促進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幼兒能夠對畫面進行正確地理解,但對背景和細節的觀察還不夠;對單幅畫的理解比較好,對畫面間的關系理解就較弱了;幼兒的想象創編水平較高,閱讀理解能力與語言能力相互促進。李蘇等學者在《3-6歲兒童圖畫講述能力的發展特點》中通過對三個年齡段幼兒的圖畫書講述能力的研究,提出三個水平分別是:零散講述,簡明扼要地抓住圖畫中的主要關系進行講述,以及能夠較好地組織內容,形成故事結構。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3-4歲幼兒會看畫面,能根據畫面說出圖中有什么,發生了什么事等;能理解圖書上的文字是和畫面對應的,是用來表達畫面意義的。4-5歲兒童能根據連續畫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說出故事的情節。5-6歲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書畫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幼兒對無字圖畫書的解讀水平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幼兒能夠理解單幅圖畫的意義,對于圖畫間的邏輯性難以把握,但幼兒能夠根據圖畫內容以及想象自我創造,這是難能可貴的。
筆者將《抱抱》這本繪本投放到小班教室的書架中,很快就受到歡迎。全書只出現了三個詞語:抱抱、寶寶和媽媽,可以界定為一本無字圖畫書了,由于它極具感染力的畫面,讓孩子一看便知道故事發生了什么。正如書的封面,猩猩媽媽擁抱著小猩猩,并且人物的表情是舒心的微笑,一股愛意就從封面留溢出來。孩子們知道他們在擁抱,在猩猩媽媽的懷里,小猩猩享受著愉悅的身體接觸,感受著無可取代的親情與關愛。因為故事內容十分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同時在閱讀和翻看的過程中也滿足了幼兒被愛、被擁抱的心理需求,尤其注重幼兒內在的情感感受,對3-4歲幼兒來說,溫馨的抱抱永遠不嫌多。筆者在閱讀區進行了2周的觀察發現不論是在集體教育活動繪本閱讀《抱抱》中,還是幼兒自主游戲中,只要幼兒有機會接觸這本繪本,他們大都會去尋找擁抱的對象,喜歡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小班剛入園的孩子時常是感到“孤單”的,心情就如同繪本中的小猩猩,因為找不到媽媽而倍感傷心與失落,一路上碰見大象、河馬、長頸鹿、獅子等都與他們的寶寶們擁抱,小猩猩終于抑制不住對媽媽的想念傷心地哭了出來,而書中作者也將這一點放大了,“抱抱”這兩個字變大了很多,還變了形,意為小猩猩在用力地哭喊著,這樣的巧思將“抱抱”兩字變成了浮在眼前的生動畫面,通過文字的變化也能表現出小猩猩內心的強烈情感,以及對擁抱的無比渴望。最后猩猩媽媽終于來了,一個大大的“寶寶”占據了畫面的一半,這也是凸顯了媽媽難掩喜悅之情。接著小猩猩“媽——媽”大聲喊著奔向媽媽,孩子們也能清楚直接地感知重逢時內心的無比喜悅。
哪些因素會影響幼兒對無字圖畫書的理解呢?筆者發現幼兒的個體差異性這一因素影響較大,例如幼兒發展的不均衡性,生活經驗的不同步性以及幼兒生長環境的大不相同都會造成幼兒個體差異性對無字圖畫書的理解與聯想程度也不同。家庭對無字圖畫書的忽視,或者“拔苗助長式”的過分早讀都有可能影響幼兒。當然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教育環境,投放的無字圖畫書的質量等也會對幼兒的理解水平造成影響,在此筆者不擴展敘述,詳細說一說該如何提高幼兒對無字圖畫書的理解水平,有哪些有效的指導策略?
家庭是重要的課堂,進行親子閱讀:努力提升自身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以身作則,科學合理安排孩子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習慣的培養。
教師有組織幼兒閱讀、指導幼兒解讀、并促進幼兒發展的責任:教師在進行集體活動時,教師要通過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充分激發幼兒好奇心和積極性,《綱要》也提出: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學會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系,在活動中也可以進行適當的訓練,引導幼兒有條理地講述故事,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教師在幼兒自主閱讀時,可以做一些適當指導。對于幼兒來說,每一本圖畫書都是新穎有趣的,但幼兒初次閱讀后可能并未看懂,教師就應該及時指導,多運用啟發式指導,可以提一些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由他們自主探索,而不是直接拿過圖畫書講給幼兒聽。科學地選擇無字圖畫書,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利用一日生活,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巧設過渡環節,合理安排。
社會大眾等傳播媒介的大力支持:通過輿論力量呼吁人們閱讀無字圖畫書,將無字圖畫書的優勢展示給大眾。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數目,并給予適當指導,通過大眾閱讀來共同提高幼兒解讀無字圖畫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馬繼紅.用無字圖畫書培養低段學生多元表達能力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9(1):167.
[2] 王靜,韓映虹.無字圖畫書故事理解特點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4):90-93.
[3] 楊媛媛,鄭飛藝.互動式閱讀對4-5歲幼兒無字圖畫書敘事能力影響的研究[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0(8):37-42.
[4] 李亦程,顏蓉仙.論無字圖畫書的敘事策略[J].臺州學院學報,2014,36(5):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