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蜀蘇
摘要:在新時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國內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互動教學模式更是引起廣大師生的共同關注,以引領學生“會學”、“愛學”為教學目標,更能夠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是對“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實,還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發展需求。基于此,本文以互動教學模式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為淺析對象,同時列舉一些恰當途徑。
關鍵詞:互動教學模式;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互動教學模式具體表現為教師主導施教與學生主體認識相輔相成的一種教學過程,即“教”與“學”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有序發展的整體性活動。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調節同學生之間的關系與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生生與生本等多元化互動形式,極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互動中提升英語語言知識水平,推動他們全面發展。在此,本文結合高中英語教學實踐,簡要闡述合作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合方略,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優化英語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利用互動導入新課,吸引學生主動開口
在一節課教學中,課堂導入是一個相當關鍵的環節,將會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教學質量與成敗,也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以及他們對知識的吸收效果。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想有效運用互動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環節設計互動活動,圍繞具體教學內容巧妙提出一些問題,或者是有趣的話題,也可以是生活化話題,吸引學生積極思考與主動開口,激起他們運用英語語言交流和對話的機會,推動互動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
例如,在進行“Building the future ”教學時,本單元閱讀部分課文是對發展中國家如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的貧窮,尤其是饑餓問題的探究,主要是讓學生閱讀文章,讓學生對解決這一問題有所了解。教師可以通過summary形式,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文章中的問題,對如何幫助欠發達地區的人們有一定的認知。教師可以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一組不同國家的現狀,詢問: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way to help them solve the problem?What can you do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組織學生自由交流對發展中國家的了解和認識,目的是引出新課話題,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使其初步感受到貧困對人們的影響。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全文,討論問題:Who is the speaker in this story?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使他們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和基本結構。之后,教師給予學生充足時間自主細讀課文,使其了解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然后思考: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is paragraph?引領他們在問題導向下逐段閱讀、繼續互動,慢慢了解文章的細節。
二、明確課堂教學主題,促進學生有效互動
在高中英語教材中,往往是以單元為單位來分布,不同單元又有著不同主題,知識點多種多樣,而主題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方向,更是教學目標的基本切入點和主要依據。針對高中英語教學來說,為更好的應用互動教學模式,教師首先需要明確課堂教學的主題,以此為中心精心制定教學規劃與設計教學流程,鼓勵學生對主題大膽提出問題,或給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使其圍繞主題一起思考、分析和討論,促進他們有效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開展“People on the move”教學時,教師通過實現對教材內容的研讀與分析,知道本單元的主題是勸說朋友回國,一切教學行為均要圍繞“勸說”展開。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運用交互式白板展現勸說朋友回國的信,提問:Do you think it is good or not to come back from abroad? How do you persuade friends to return to work in China? 對于第一個問題每個學生的答案可能不同,但有一個共識——回國工作是未來發展趨勢,人們需要的是穩定的發展;第二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設想勸說的立足點。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用詞語描述回國工作的優勢,并書寫成短片的小作文,讓其他同學評判理由是否充分并做補充,且把相關詞匯、句型歸納、整理后板書出來,有助于積累更多的詞匯,然后在結合課本中的問卷調查讓他們學會審視自我,使其形成正確的處事原則與價值觀念。之后,教師要求學生速讀閱讀部分的課文,搭配問題:What’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work in China? 使其弄懂文章大意,找出生詞、難句,共同探討解決。
三、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提升互動參與程度
情境教學法作為近些年來一個十分流行的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創設或引入具有以形象為主體和情緒色彩的場景,引發學生的態度體驗,輔助他們理解教材內容,發展其心理機能。對于高中英語教學而言,教師應當善于創設教學情境,通過語言描述、實物道具、信息技術等手段的搭配運用,將英語知識放置到情境當中,喚發學生的感性認知,使其更好的融入到課本知識中,增強生本之間的互動,提升他們的互動參與程度。
此時,在實施“Protecting ourselves”教學時,教師事先通過網絡搜集一些有關艾滋病、毒品、飲酒和吸煙的事件和圖片、視頻等,整合起來制成微課。課堂上,教師先播放微課,圖文并茂的呈現新課內容,營造直觀真實的教學情境,詢問:What do you think good and bad habits can lead to respectively? Can you provide some examples? 引領學生圍繞展開互動,使其分享各自對保護自身有一定的了解,讓他們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激起學習新課的興趣。接著,教師指導學生一邊欣賞微課,一邊閱讀Reading部分的課文,詢問: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What should we do or not do to stay safe from the dangers shown in the posters? 等使其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并抓住文章內容的what,why,how,where,理清作者的行文線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和探究,并聯系生活分析、發展的解決問題。
結束語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意識到互動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價值,以教材中固有的知識內容為依托,精心設計多種多樣的互動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讀、寫、聽、說的機會,增進師生、生生間的關系,鍛煉他們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使其英語素養得以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溫瑾懷.互動式高中英語教學模式的應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0(28):94-95.
[2]姜雯.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0(36):117.
[3]何少華.互動式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啟迪與智慧(中),202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