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摘要: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有45個城市開通地鐵運營,一線城市客流量相較國外城市巨大。即便如此,絕大多數地鐵公司仍然無法實現盈利目標,需依靠大量政府經濟補貼完成運營。深圳地鐵集團2020年實現凈利潤收入111.5億元,如此亮眼數據主要來源于哪些方面?在商業拓展上,深圳地鐵集團做了哪些努力?內地其他地鐵公司如何學習呢?本文將簡要介紹深圳地鐵集團商業發展實踐和探索情況,并對內地地鐵公司運營之外的商業探索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地鐵商業;深圳地鐵;多元化經營
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有45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運營線路達244條,完成客運量175.9億人次,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5市客流量占59.1%[1]。即使有如此龐大的客流量,但談及“如何盈利”,仍是各大地鐵運營商頭疼的問題。在這一眾地鐵公司中,深圳地鐵的凈利潤數據是最亮眼的,高達111.5億元[2]。而許多地鐵公司仍然掙扎在收支平衡線上,甚至需要依靠大量政府補貼才能正常營運。
本文將簡要介紹深圳地鐵集團商業發展實踐和探索情況,并針對內地其他地鐵公司運營之外商業拓展提出相關建議。
一、深圳地鐵目前主要商業發展模塊
從圖表數據可看出,深圳地鐵集團除了日常運營收入外,主要從房地產開發、商業及物業項目管理、工程經驗輸出這三方面拓展經營范圍,尋求市場新機遇。
香港地鐵的上蓋物業模式聞名全球,而毗鄰香港的深圳積極探索學習香港模式,充分利用地鐵的便利性、可達性特點,發展上蓋物業。深鐵集團目前已開發和正在開發的地鐵上蓋物業項目共計15個,僅2020年的投資額就高達141.74億,2020年度該板塊貢獻近60%利潤額;可達性高的地鐵上蓋項目,吸引了大批客流入駐,考慮市民生活多樣化需求,深鐵集團又大力發展商業配套,盤活地鐵附屬商業資源,同時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形成一個地鐵生活的全業態閉環;深鐵集團在工程設計、咨詢領域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軌道交通工程經驗,為城際鐵路設計輸出經驗,如深大城際、龍大城際等項目等,開括了具有較高技術壁壘的盈利渠道。
二、對內地地鐵“運營+”商業模式的幾點建議
(一)把握地鐵優勢資源,建立立體化、集約化的高品質生態區
地鐵由于其交通功能,吸引大量客流,在地鐵沿線會產生特殊的商貿資源[3]。由于其可達性很高,建設在地鐵站周圍的地產項目更容易吸引住戶或商業的入駐。各城市可以學習深圳,以“定義市民新生活“為核心,在地鐵站周邊建立立體化、集約化的高品質生活區。在地鐵建設初期,將物業納入城市規劃的一環,由地鐵公司進行設計、開發、經營。但要注意,上蓋物業開發的目的并非上蓋一批物業,上蓋物業必須與城市的、區域的規劃為一體,綜合考量,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多元化盤活地鐵商業資源,最大化實現地鐵商業價值
除了上蓋物業模式,車站商務方面也是地鐵公司商業開發的重要一環。傳統的鋪面、廣告點租賃已被廣泛應用,但近兩年疫情原因導致線下零售經濟低迷,不免影響該板塊收入。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地鐵本身的商業也可往新零售業務模式轉型,結合智慧城市的市民智慧生活方式,將商業業務數碼化,為顧客帶來嶄新的體驗,如地鐵電子媒體、文創產業開發等方面。
(三)“走出去+引進來”,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
走出去是指將地鐵公司本身的資源經驗向外輸出,包括行業外,城市外,甚至國外。香港地鐵僅在2020年就在杭州、成都、深圳三個城市及澳洲、瑞典兩個國家開展軌道建設業務、并成立合資公司開展運營業務[4]。在輸出的過程中,打造企業品牌,改進企業管理,不僅提升了企業競爭力,更加開拓了盈利的新渠道。
內地城市地鐵公司可先試點周邊生態都市圈城際鐵路項目,深化軌道交通和城市發展進程的融合,積累運營管理服務經驗。同時,貫徹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國外市場拓展,抓住國家乃至世界軌道交通發展的機遇。
引進來是指地鐵公司要積極引進外部優質資源、經驗,與其他城市、其他行業的高水準企業深度合作,不斷改進運營管理、乘客服務的水平,全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城市軌道交通2020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發布[J].隧道建設(中英文),2021,41(04):691.
[2]《2020年度深圳地鐵報告》[EB/OL].
[3]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M]?2002 .
[4]《港鐵公司2020年業績報告》[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