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寶強

摘? 要?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宜興紫砂壺自北宋發展至今,已經與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它深深地扎根于傳統文化,在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將傳統與現代融合一體,給人以獨特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文化價值。紫砂壺“祥云追月”以祥云的主題表達出傳統吉祥文化的深刻內涵,以巧妙的造型表現出優雅自在、吉祥美好的意境,耐人尋味。
關鍵詞? 紫砂壺;祥云追月;造型裝飾;藝術情趣
著名作家林語堂說:“中國人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手捧一把茶壺就是快樂的”,足見茶壺對中國人而言不僅是簡單的生活器皿,更寄托著一種情思、一種情懷。中國人愛好喝茶,常飲茶不僅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也讓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喝茶的同時感受著茶香氤氳,在寧靜淡然的氛圍中修身養性,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寧和,讓人身心都放松下來。而茶壺作為泡茶的器皿,作為茶的載體與人們朝夕相伴,除了實用以外,最好也有觀賞價值。紫砂壺作為茶具的一種,有“茶具之王”的美稱,它以獨特的材質、優越的發茶性而聞名,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多種文化藝術形式,集金石書畫于一體,給人以把玩、收藏的價值,為人們飲茶增添了幾分樂趣,也無形中帶來文化的深意,讓飲茶成為一種獨具文化特色的活動。
1? 紫砂壺“祥云追月”的造型設計
紫砂壺造型千變萬化,縱觀紫砂造型藝術的發展,從最初簡單質樸的光素器到生動形象的花器,各種裝飾藝術為之增姿添彩。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優質的泥料,離不開優秀的造型,好的造型讓人百看不厭,讓人遐思迭起。縱觀紫砂壺的造型發展,如今它大致可分為光器、花器、筋紋器,而無論哪種器型都離不開線條藝術,可以說線條是紫砂壺的造型基礎。紫砂壺“祥云追月”(見圖1)是典型的圓器,圓器以曲線為主,不同的曲線也能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或圓潤、或柔和、或嫵媚、或大方。此壺整體飽滿大度,流暢的線條勾勒出飽滿的輪廓,充滿著線條的張力,給人以圓融之感,同時線條的弧度舒緩而柔和,給人以良好的視覺感受,壺底為平足,為圓器增添了幾分端莊平穩,中和了笨重的壺身,飽滿卻挺拔,壺身由飽滿而過渡收斂至肩頸,使得肩頸處顯得纖挺有力,如同美人之肩,平添了幾分娟秀;一彎流從壺身蓄勢而出,柔和的弧度使其出水順暢,壺流與壺身暗接,銜接一體,不露痕跡;圈把與之相輔相成,自然婉轉于一側,把上小飛翹起,自然靈動,提攜了整壺的靈氣,優雅輕揚;壺蓋為截蓋形式,與壺口嚴絲合縫、通轉流暢,蓋面呈流暢的弧度自然拱起圓弧,與壺體相融合,十分可愛。此外,作品采用捏塑的造型技巧將壺鈕設計成月亮的形狀,只見一枚月牙懸掛于壺蓋上方,周邊繚繞著美麗的彩云,云朵繾綣而溫柔,給人以吉祥的美好意境,云朵線條延伸舒展至壺把上,自然成一體,設計新穎獨到。作品選用優質原礦清水泥,泥質細膩而暗含顆粒感,透氣性佳,表面泛著柔和的光澤,給人以溫潤如玉的感覺,古樸典雅之感油然而生。縱觀整壺,作品以獨到的造型和裝飾相結合,表現出“祥云追月”的主題,端莊古雅又自然生動,將彩云的繾綣優雅融合其中,呈現出一派自在祥和之境,實在巧妙。
2? 紫砂壺“祥云追月”的藝術情趣
春意盎然盡翠微,青山不老勢崔巍。彩云追月多炫麗,繁星耀閃齊爭輝。淡泊明志莫相違,爭名趨利不可追。有張有馳詩做伴,余生豈可負春暉。藝術是共通的,紫砂壺“祥云追月”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歷史上知名的古典樂曲“彩云追月”,曲名“彩云追月”的寓意是仙人駕五彩祥云奔向月宮。美麗的云朵在中國人心中有著豐富的寓意,中國古典文學著作當中常有仙人駕彩云的描述,彩云出現是吉祥的征兆,意味著有好事發生,曲名當中的“彩云”意指仙人駕彩云,這首曲子是描寫人們心目中的月宮仙境,《彩云追月》早見于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其風格輕快獨特,彰顯了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格。此曲烘托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松寫意,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表達了輕松愜意、放松舒適的情感。紫砂壺以“祥云追月”為主題,將中國傳統吉祥文化涵蓋其中,體現了紫砂藝人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融合,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中國人對美好幸福、愜意舒適生活永恒不變的追求。
3? 結? 語
壺通大道,去向何方?紫砂的傳統有時就像一尊讓人頂禮膜拜的佛,太多的弟子一生一世只能匍匐在佛的腳下,佛云亦云。在紫砂壺的世界里,那些先賢留下的老壺就像一座座不可逾越的豐碑。作為一名現代紫砂手藝人,如何超越前輩的高度?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保持平衡?如何創造出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這都是值得我們追尋與探索的。我想,繼承傳統并非是止步不前,傳統其實更是一種先賢留下的精神,一股綿綿浩氣。一個現代紫砂人應該融古納新、八面來風,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創造熱情,把握時代的節奏和脈搏,將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審美元素和思想注入其中,如此方能讓紫砂壺綿延于世。
參 考 文 獻
[1]范榮仙.論紫砂壺“生生不息”的審美價值[J].江蘇陶瓷,2020(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