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一是,美股的幾大指數的形態出現了明顯的背馳信號。每一波上漲的斜率都在收窄,這是很明顯的背馳信號。說明市場做多的動量在萎縮。如果美國下跌,A股能否抗跌呢?這個一方面取決于A股資金的投資理念;另一方面也取決于日益增長的外資對A股及其對市場情緒變化的影響。
二是,自2018年10月開啟的牛市已經走了近3年。截止2021年9月15日,國證A指已經完成兩中樞上漲,并于近日出現創新高的背馳信號(見圖一)。上個月筆者反復提示了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見頂風險。當前各大指數見頂的反饋環進一步強化,明后兩年市場指數調整的概率較大。
三是,截止9月16日,滬深兩市連續42日上萬億的成交額并不是一種偶然,這或是市場處于階段性高潮的必然現象;與去年疫情最嚴重的3月極度萎縮的成交量相比,高低立現的對比反映了市場情緒的極端變化。市場在高潮的位置成交量總是很大,而在低谷期往往交易量稀少。
四是,兩融余額的不斷創新高,并接近2015年股災前的水平,也體現了市場過于樂觀的一面。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9月8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合計19027.66億元,重上1.9萬億元關口。兩融余額規模上一次處于1.9萬億元上方,還是在2015年7月3日。

數據來源:Wind
五是,在周期股高潮迭起之下似乎隱藏著某些隱憂,而核心資產和電芯等熱點板塊亦逐步退潮。從2018年10月市場見底以來,那些股價經歷了大幅上漲的抱團股和賽道股籌碼逐漸松動,瘋狂上漲的股價和業績平平之間的背離越來越大。同時,周期股短期的漲幅也較大,煤炭行業短期的表現已經出乎市場多數人的意料。在政策強有力的干預之下,煤炭期貨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風險在提升,繼續做多周期股存在階段性的回撤風險。
六是,面臨中秋國慶,資金一般都存在短期套現的需求,所以,不如提前趁市場情緒高潮之際,兌現部分獲利籌碼。
七是,從8月份的經濟數據來看,工業增加值、社會零售品總額、貨幣供應量及固定資產投資等增速的回落,表明經濟下行拐點已經出現,繼續做多周期股將面臨一定的業績增速放緩的風險。盡管大宗商品價格仍有上漲動力,但短期漲幅過大的商品價格對下游企業構成的較大成本壓力,也給了經濟管理當局較大的調控可能。
從技道分析多維度的分析框架出發,筆者覺得現在時點適當降低倉位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為了應對市場未知的不確定性和高估值泡沫破裂帶來的灰犀牛風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與市場過于樂觀的情緒做一個對沖。逆人性的操作往往勝率較高,這一次可能也不例外。
當然,市場若出現系統的下跌,往往也會給資金充裕的投資者提供不錯的撿便宜貨的機會,比如2020年3月份疫情最高潮的時候,市場恐慌心的情緒帶來的“最佳擊球區”。未來市場如若按照預期下跌。也會出現不錯的抄底機會。比如房地產(見圖二)、旅游及餐飲酒店等傳統消費股當中的投資機會。旱則資舟,水則資車。這種逆勢投資的機會往往看上去風險很大,但考慮到社會消費習慣的長期性,某些產業并不會立馬消亡。我們需要做的其實是透過市場情緒的表面,找到價值投資的本質規律。
以房地產股為例,在筆者看來,A股地產股的估值并不貴,有些甚至是相當的便宜。相比高高在上的房價而言,地產股的絕對和相對估值都已經充分反映市場對房地產普遍悲觀的預期。如果從第一層次思維出發,市場普遍擔憂房價下跌對地產公司資產和業績的負面影響較大,那么,現在我們需要用第二層次思維來看,地產股的股價是否已經充分反映了第一層次思維的影響呢?至少筆者覺得一些龍頭型公司的估值和股價已經充分的反映了市場的悲觀情緒。
因此,站在逆向投資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地產股并非沒有投資價值,尤其是商業地產更可能受益于未來線下消費的增長。隨著未來疫情的結束及經濟生活的正常化,消費市場的復蘇將會刺激商業地產和旅游行業的發展。這種逆勢投資的機會不常有,類似于2003年SARS期間,如果大膽買入房產和商鋪,也許10年之后也會賺得盆滿缽滿。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