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靜, 趙真真, 劉守勝, 徐艷艷, 辛永寧
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市立醫院 a.感染性疾病科, b.臨床研究中心, 山東 青島 2660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高達25%以上[1-2],其與一些肝外系統疾病存在關聯[3]。例如,NAFLD被發現與高血壓有著雙向相關關系[4]。2015年,Aneni等[5]研究表明,在沒有其他代謝危險因素的情況下,早期高血壓患者中NAFLD的發病率高于正常人群。高血壓為一種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相關的心血管疾病[6-7],也是冠心病、房顫等其他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8-9]。
血清肝酶,包括ALT、AST、GGT和ALP,被認為是臨床工作中評估肝損傷的重要標志物[10-12]。在過去的幾年,發現一些血清肝酶不僅可以用于評估肝損傷,并且可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預測因素,例如,GGT是多個地區人群中高血壓的獨立預測因子[13-15]。盡管既往的研究顯示某些地區高血壓與某種血清肝酶之間存在相關性,但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且山東沿海地區漢族NAFLD人群血壓與4種血清肝酶之間尚無相關性研究,本研究對此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為臨床NAFLD患者高血壓的影響因素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診或接受體格檢查,長期居住于山東沿海地區的NAFLD患者。受試者的年齡范圍為18~75周歲。診斷標準:高血壓嚴格按照《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16]中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入組人群均為原發性高血壓人群。NAFLD嚴格按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17]中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入組人群為超聲符合脂肪肝表現,且無飲酒史及其他明確肝損傷因素的人群。根據是否合并高血壓分為高血壓組和非高血壓組。
1.2 臨床數據的獲取 收集受試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身高和體質量,并計算BMI。測量受試者晨起時血壓,用以計算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MAP =舒張壓+1/3(收縮壓-舒張壓),正常值為70~105 mm Hg。所有受試者在夜間禁食12 h,于第2天早晨統一采集靜脈血樣以檢測FBG、ALT、AST、GGT和ALP水平。本院血清肝酶的正常值分別為ALT:7~45 U/L,AST:13~40 U/L,GGT:7~45 U/L,ALP:50~135 U/L。
1.3 倫理學審查 本研究經由青島市市立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 2017稿審字第20號(快),納入患者均簽署了書面同意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2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2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2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應用Pearson相關分析4種肝酶與MAP之間的相關性,應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血清肝酶對高血壓的影響程度。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所納入受試者包括187例男性和82例女性,中位年齡47歲,其中高血壓組包括78例男性和27例女性,中位年齡48歲;非高血壓組包括109例男性和55例女性,中位年齡46歲。高血壓組的BMI[26.42(24.54~28.91)kg/m2vs 25.76(23.87~27.03)kg/m2,Z=-2.742,P=0.006]、MAP[106.67(103.33~111.17)mm Hg vs 93.33(86.00~97.33)mm Hg,Z=-12.407,P<0.001]和GGT[34.31(24.21~50.30) U/L vs26.42(18.67~38.57)U/L,Z=-3.563,P<0.001]均顯著高于非高血壓組。
在總受試者和非高血壓組中,男性的BMI、MAP、ALT、AST、GGT均明顯高于女性(P值均<0.05),在高血壓組中,男性的GGT水平顯著高于女性(P<0.05)(表1)。

表1 不同性別NAFLD患者的臨床特征
2.2 高血壓和非高血壓NAFLD患者血清肝酶的分布 NAFLD伴高血壓和非高血壓組間的GGT分布差異顯著,高血壓組超出正常范圍的GGT人數比例高于非高血壓組(P<0.05)(表2)。

表2 伴高血壓NAFLD與非高血壓NAFLD患者血清肝酶情況比較
2.3 血清肝酶與MAP等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將血清肝酶ALT、AST、GGT、ALP分別與MAP、年齡、BMI、FBG進行相關性分析,其中GGT水平與MAP呈正相關(P=0.016),進一步分析發現MAP處于正常范圍(70~105 mm Hg)時,與GGT的正相關趨勢有統計學意義(r=0.178,P=0.011),而超出正常范圍內的MAP與GGT無相關性(P=0.415)。此外,ALT和ALP與年齡之間存在相關關系,ALT、AST和GGT與BMI之間存在相關關系,ALP與FBG之間存在相關關系(P值均<0.05)(表3)。

表3 血清肝酶與MAP及部分高血壓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2.4 血清肝酶與高血壓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在未校正任何因素時,4種肝酶水平對NAFLD患者是否患高血壓均無影響(P值均>0.05)。校正了年齡與性別后,結果顯示NAFLD人群中僅AST水平與高血壓存在正關聯 (OR=1.011, 95%CI: 1.000~1.022,P=0.04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校正BMI和FBG,結果顯示NAFLD人群中AST水平仍與高血壓存在正關聯(OR=1.011, 95%CI: 1.000~1.022,P=0.044 )。
既往研究顯示,多地區的高血壓或高血壓前期患者均存在血清肝酶水平升高現象,甚至部分血清肝酶可以作為高血壓的獨立預測因子。在大規模人群研究中發現,血清GGT水平與糖尿病和高血壓存在相關性,且與飲酒無關[14,18]。Zhu等[19]發現GGT與我國成年女性高血壓前期相關。Hong等[20]研究提示,ALT是我國老年人群高血壓的潛在預測指標。Rahman等[21]研究結果顯示ALT和GGT水平與高血壓均呈正相關。
NAFLD與高血壓互為危險因素,且高血壓患者中NAFLD的患病率高于非高血壓患者[4-5]。NAFLD起源于簡單的肝臟脂肪沉積,當血清肝酶升高后提示有可能發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2],氧化應激參與該過程[23-24]。而高血壓的相關血管損傷亦與氧化應激有關[25]。因此在NAFLD患者中,血清肝酶的升高可能對高血壓具有預示作用。
本研究分析了山東沿海地區漢族NAFLD人群的血清肝酶與MAP水平的相關性,發現GGT水平與正常范圍內的MAP呈正相關(r=0.178,P=0.011);當MAP超出正常范圍,則無明顯相關性(P=0.415)。應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4種肝酶與高血壓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NAFLD人群中AST水平與高血壓存在正關聯(OR=1.011,P<0.05),這表明在山東沿海地區漢族NAFLD人群中,AST水平升高可以作為高血壓的預測因子。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有關血清肝酶與高血壓之間相關機制還需要探討;其次,需繼續擴大樣本量并擴大地域范圍進一步研究;最后,一些影響疾病的因素比如吸煙、運動未進行統計及校正。未來將針對上述問題予以進一步探究。
利益沖突聲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倫理委員會成員、受試者監護人以及與公開研究成果有關的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劉怡靜、辛永寧、趙真真負責課題設計,資料分析,撰寫論文;趙真真、劉守勝、徐艷艷參與收集數據,修改論文;辛永寧、趙真真負責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