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州獼猴桃產業走向世界 (圖/《中國消費者報》)
綿延起伏的武陵峻嶺,如詩似畫的湘西風光,在沈從文筆下“美得讓人心痛”。大山阻隔、交通閉塞、發展滯后,歷史上這里也“窮得讓人心痛”。
忽如一夜春風來,突圍“美麗的貧困”號角從前方傳來。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首倡地,勤勞勇敢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稱“湘西州”)人民擼起袖子,奮力干起來!他們用汗水澆灌青山綠水中的脫貧夢想,用腳步走完從絕對貧困到全面小康的幸福里程,以載入史冊的輝煌成就彰顯了“首倡之地的首倡之為”。
近年來,湘西州因地制宜,做強特色農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與電子商務,特色農業產業風生水起。
走進湘西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只見條條水泥路環村入戶,棟棟小洋樓錯落有致,水果園中的果農們正忙著采摘裝籃。“我們靠山吃山,種植水果,一步步發展起來了。”69歲的王安全說。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摘掉菖蒲塘村的“窮帽子”,王安全等人帶頭走出去,到外地學技術、引新品,在鳳凰縣率先發展水果產業:1982年種西瓜,1985年種蜜柚,1988年種椪柑,1995年種獼猴桃……如今,村里水果越種越多,品種越做越優,市場越來越大,百姓生活越過越好。王安全表示,目前,全村特色水果種植面積4854畝(1畝≈666.7平方米),年產值2656.4萬元,是遠近聞名的水果種植大村和優質水果引種、示范、推廣、服務基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121元增至2019年的18 609元。
產業一子落,發展全盤活。菖蒲塘村只是湘西州通過發展產業實現可持續脫貧的縮影。2013年以來,湘西發揮綠色、生態、有機、富硒等獨特優勢,培育區域當家產業,壯大區域主導產業,為精準脫貧、穩定致富提供硬核支撐。目前湘西州已形成茶葉、油茶、煙葉、柑橘、獼猴桃、蔬菜、中藥材和特色養殖8大特色農業基地。
以茶產業為例,2015年至2019年,湘西州茶葉種植面積從27.45萬畝發展到48.7萬畝,年總產量從3000余噸增加到11 600余噸,年產值從5.74億元增加到24.19億元,12.2萬貧困群眾因茶脫貧增收。常年云霧繚繞、雨水充沛的保靖縣是革命老區、深度貧困縣,該縣呂洞山高寒片區將黃金茶作為脫貧致富的主力產業,目前茶葉種植面積10萬畝,茶業綜合產值達8億元,帶動1.5萬余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未來,湘西州大力實施農業特色產業“851”工程,繼續培育壯大8大特色產業,高標準建設產業基地500萬畝,為遠期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打好基礎。
湘西州這片土地上,特色農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著,掛在枝頭的獼猴桃、椪柑,田間的茶葉、百合……正詮釋著這一切的變化。有了農業特色產業的底子,還要解放思想。基于此,湘西州上下形成了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的新思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示范園、標準園。
2010年,瀘溪縣以農業當家產業——椪柑為基礎,在武溪鎮上堡村創辦了湘西州第一個椪柑標準果園。
隨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在湘西州全面鋪開。
吉首的“花谷”休閑觀光園,鳳凰的高山蔬菜園,古丈和保靖的茶葉產業園區,永順的優質稻,龍山的百合等以特色農業為基礎的現代農業園區風生水起,基本形成了數村一品、多鄉一業、一縣一業或多業的特色優勢產業格局。
2013年10月,花垣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批準立項建設,總面積為68.5平方千米,規劃投資50億元打造“一園一帶七大基地”,集優質水果、生態養殖、無公害蔬菜、精品特種苗木、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生態示范產業園。
2015年2月16日,經科技部批準,湘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正式獲批為第六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晉升“國家隊”,成為湘西州首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
……
湘西州加速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計劃新建省級特色產業園3個、省級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1個;申報省級特色產業園6個、省級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2個。
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已成為湘西州推動特色農業發展的強力抓手。以湘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為例,該園核心區入駐企業約35家,建成規模化產業基地5.2萬畝,建成了湘西州黃牛、北歐瑪鱘魚、乳鴿等養殖基地集群;推出了神筆微苗寨、玫瑰觀賞園、紫霞水寨、金溶花海等休閑農旅基地,依托科技支撐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
如今,現代農業園區吸引了以酒鬼酒、老爹公司、鑫洋食品、德農牧業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入駐,延伸了產業鏈條,帶動周邊群眾生產致富。
武陵山深處悠然生長的農產品,正在加快速度走向山外。
在龍山縣里耶鎮比耳村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里,一筐一筐的特色水果被碼放得整整齊齊,負責人和果農一起選擇精果裝箱,然后掃碼填址出單。一箱又一箱的水果,搭乘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專車,發往全國各地。
這樣的場景,是龍山縣在湘西州商務局的支持下,推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大力打造“以農產品上行為主線,以電商扶貧為核心,以鄉村振興為目標”的龍山特色農村電商模式的生動詮釋。
“村里人人都是電商,戶戶都來發貨! ”村民們樂于通過電商渠道出貨,除了賣個好價錢,還圖個方便快捷。一批批特色農產品走出深山,撐起一個個扶貧產業,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實現了穩定脫貧。
近年來,湘西州積極推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項目,全州有7個縣納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累計獲得國家項目資金支持1.35億元,均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完成1302個鄉鎮、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吸引申通、圓通、中通、郵政等知名快遞物流企業入駐發展,州、縣、鄉、村四級電子商務流通體系基本形成。
產品有出路,脫貧有底氣。湘西州商務局主動作為,聯合相關單位加大與視頻直播平臺和知名電商平臺合作,挖掘培育本地網絡主播,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助推農特產品銷售,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先后開展了“芒果扶貧云超市”直播活動,組織參加了快手“百城縣長 攜手助農”活動,舉行了“千村千紅 湘西香伴——湘西州本土網貨直播帶貨工程”啟動儀式等,為特色農產品打開了銷路。
農村電子商務已成為湘西特色農產品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