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多山多水、地貌豐富,在漫長的農耕文明時期,縱橫交融的高山大河框定了人們的基本生存空間。“尋天造地設之巧,在人善于黠綴耳”,我國傳統城市在營建過程中結合周邊山水等自然環境,形成寄情山水的人居理想。
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傳統營城智慧被埋沒,生態遭到破壞,風景離人們越來越遠……
進入新時代,在“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指引下,如何重新認識傳統營城中的山水人文智慧,呼喚面向未來的營城思想值得每個城市設計者深刻思考。
重慶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資源。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慶果斷踩下廣陽島大開發的急剎車,下大決心還島于民,開展廣陽島生態修復工作。
目前,重慶廣陽島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已完工,在“生態”賽道上跑出新時代加速度。為探討重慶廣陽島生態修復經驗,思考生態與自然風景的深層次關系,本刊借“生態的風景 風景的生態——2021生態保護修復創新實踐論壇”這一契機,將業界專家的實踐經驗分享給讀者,以期為我國“城市雙修”建設提供更多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