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翠,湯曉琪
(吉林建筑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8)
隨著建筑工業化推進,裝配式建筑受到國家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將過去傳統的人工作業拆分到工廠,運用高效的作業模式實現建筑部品的工業化,通過現場高效、安全的組裝方式建造高質量工程[1]。然而在此過程中,涉及設計、工廠生產、物流、現場施工等環節,隨之產生成本,導致裝配式建筑成本比現澆高,其中PC構件生產階段的成本占比最高。因此有必要對PC構件生產階段成本控制進行研究,以達到降低裝配式建筑成本的目的,進而推動裝配式建筑健康發展。
對于PC構件生產階段成本控制的影響因素,許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本文選取PC構件生產階段成本為主題的11篇文獻進行分析,可得到學者提出的影響PC構件生產階段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模具費、養護費、折舊攤銷費、管理成本及稅金。其中,管理成本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控制,而稅金屬于不可競爭費用,因此在本文均不進行討論。
基于上述分析,結合相關資料及專家咨詢,對PC構件生產階段成本的影響因素進行權重比較,構建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

表1 生產階段成本影響因素的判斷矩陣
運用和法求解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max以及對應的特征向量W,具體步驟如下。

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為:


CR=CI/RI=0.013 183 429/1.24=0.010 631 798<0.1,滿足一致性,判斷可靠。
綜上,得到生產階段成本各影響因素的權重:人工費為0.240 400,材料費為0.398 529,機械費為0.137 712,模具費為0.104 187,養護費為0.060 522,折舊攤銷費為0.058 650。
根據風險因素分級標準可知,權重介于0.1~1.0的風險等級為一級,需重點防范,因此應對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及模具費進行重點管控。基于此,從降低材料費、降低模具成本、合理安排生產工期及應用BIM技術4個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材料費在PC構件生產階段成本中的占比最高,因此應對PC構件材料費進行有效控制,以降低PC構件生產階段的成本。一方面,在材料采購前要調查建材市場的供應情況,做好詢價工作,在采購材料時應該貨比三家,盡量選擇質量好且價格低廉的材料,從而對材料的購入價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在通過比對選定好材料供應商之后,應和選定的材料供應商保持長期合作關系。此外,還可以進行頭腦風暴,努力尋找價格低廉且各項性能符合生產要求的替代材料并加強對PC構件新材料的研究[2]。
1)對于設計好的模具要選擇合適的場所進行妥善保存,對模具進行定期養護,并在使用前進行模具的清潔工作,從而增加模具周轉次數,降低模具成本。
2)通過運用BIM等信息化技術提高PC構件以及模具的設計水平。一方面,優化PC構件的設計可以有效降低個性化模具的需求;另一方面,提高模具的設計水平可加強模具的通用性,提高模具使用效率,進而達到降低模具成本的目的。
3)對于單個項目來說,模具成本會隨著項目規模的減小及差異化程度的增大而提高。因此,對于差異化程度大的項目以及規模較小的項目應盡量規避[3]。
對PC構件生產現場進行有效管理,能減少生產材料等資源的浪費,并加強資源的回收和二次利用;根據每天的生產計劃合理安排勞動力,降低人工成本。PC構件生產企業應與施工單位進行充分溝通,并根據施工單位的施工計劃合理安排生產工期,盡量做到無縫銜接,即PC構件剛生產完運輸到施工現場即可直接安裝,避免提前完工造成PC構件倉儲期延長或延后完工造成施工現場進度延誤等情況的發生,從而降低人材機模以及其他成本費用的分攤額,降低PC構件生產階段的成本[4-5]。
在PC構件生產階段,PC構件質量低及產品合格率下降會導致生產成本增加。針對這一問題,可應用BIM技術以有效解決。通過BIM技術建立三維模型,實現PC構件的數字化以及自動化生產;而運用Revit軟件構建的三維信息模型,可將模型中的PC構件信息直接輸入生產設備中,從而實現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生產,進而提高生產效率以及PC構件質量,降低PC構件的生產成本。此外,通過運用BIM技術還可對PC構件生產階段的成本進行實時監控,根據成本的實時變化,自動生成實時數據并反饋到系統。由此,既節約核算成本的時間,又可實現對PC構件生產階段成本的有效控制。
針對裝配式建筑成本過高的問題,從政府角度,可通過出臺一些激勵和補貼政策降低其成本。而本文主要是從企業角度,分析影響PC構件生產階段成本的因素,并從降低材料費、降低模具成本、合理安排生產工期及應用BIM技術4個方面提出管控措施。此外,還可借鑒國外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經驗,如大批量采購原材料以降低采購成本、標準化設計及生產流程管理以降低生產成本等。隨著裝配式建筑成本問題得到改善,其在我國的推廣范圍會逐漸擴大,進而可推動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