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戴勝健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數據業務的需求不斷增大,伴隨著自動駕駛、移動數據流量爆炸式增長,與傳統運營4G網絡相比,5G不僅具有運輸速度快、低時延、高可靠、大容量的顯著優勢,此外在實現萬物互聯、人機深度交互的新時代,提高信息傳遞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在現有4G網絡的基礎上,對于熱點區域、高價值區域快速部署5G網絡,提升用戶感知與服務,增強數字化運營能力,是運營商的重點發展方向。
本文主要闡述是某區域5G建設初期采用NSA組網,需要解決重點區域和重點業務場景連續覆蓋,優化現有網絡是運營商的首選。新建基站與現網4G需要同廠商,根據SA成熟度逐步演進。優選F頻段站點作為錨點;需要將原網諾西F頻段全部替換為華為F頻段設備,同時新建5G網絡,在無線設備、傳輸設備、電源需求等方面演進建設進行探究。
無線主設備在演進替換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和遵守以下原則:高效替換、成簇成片推進、平滑過渡,指標不低于原網。
(1)新建BBU建議利舊原機柜,RRU電源線和光纖不利舊,采取新布放的方式。
(2)TDD-F利舊原網天線,5G AAU優先新增抱桿/平臺;其次天線收編騰退。
(3)替換次序:先保證新BBU傳輸對通,然后才進行RRU替換。
(4)4/5G分別新增傳輸端口,按照工單分配IP網段,保證華為4/5G IP至現網OMC互通,4/5G X2鏈路互通。
(5)在替換之前,做好替換地準備,如數據配置、基站預安裝等,保證在替換過程中斷站時間最短。
(6)按區域成簇插花替換,禁止鄰站同時替換。
(7)提前備份原網KPI及路測指標,替換后的網絡指標不低于原來網絡的指標。
(8)原網無D站點,AAU也必須布放雙光纖,方便后續演進。
(9)在無法新增GPS的場景下,如原網GPS蘑菇頭不支持北斗,需要更換為華為支持GPS和北斗的蘑菇頭。
1.3.1 典型場景1:替換F開通5G(原網8通道純F站點)
原網諾西設備只有單獨的8通道RRU且原網的諾西RRU連接天線可利舊,故只需要使用華為的8通道RRU替換原網諾西的8通道RRU,無需拆除天線。華為4G和5G設備可以共BBU框,所以一個框就可以同時開通4G和5G。在BBU的6槽和7槽分別插入兩框主控板,6槽是LTE主控板,7槽是5G主控板,同時在0槽插入G2D單板,該單板支持5GAAU,為保證可靠性,5G我們采用雙纖負荷分擔的方式連接AAU(圖1)。

圖1
1.3.2 典型場景2:替換F不開5G(原網8通道F且獨立BBU)
原網諾西設備只有單獨的8通道RRU且原網的諾西RRU連接天線可利舊,故只需要使用華為的8通道RRU替換原網諾西的8通道RRU,無需拆除天線。華為4G和5G設備可以共BBU框,所以一個框就可以同時開通4G和5G,但此種類型站點暫無開通5G的必要,僅需替換F頻段的諾西設備,以備后續開通5G需求,此種情況下的操作比較簡單,在6槽插入LTE主控板,4槽插入LTE基帶板,連接F頻段的5158 RRU和天線開通華為F頻段小區即可。
1.3.3 典型場景3:替換F+D開通5G(反開3DMIMO,原網F+D)
原網諾西設備有單獨的8通道RRU也有D頻段的RRU天線且原網的諾西RRU連接天線可利舊,故只需要使用華為的8通道RRU替換原網諾西的8通道RRU,無需拆除天線,原網D頻段小區也不需要新增華為RRU去開通,只需要在5G設備AAU上反開D頻段LTE小區即可。所以,此種場景下,6,7槽分別插入4G和5G的主控板。0,2槽插入5G的基帶板,其中2槽5G基帶板提供4G處理能力(5G基帶板也可以開通4G小區)。
1.3.4 典型場景4:只替換F頻段RRU(原網FD共BBU)
原網諾西設備有F頻段,也有D頻段,它兩是共BBU的,且原網的諾西RRU連接天線可利舊,故只需要使用華為的8通道RRU替換原網諾西的8通道RRU,利舊原F頻點天線。由于該類型基站不需要開通5G,同時NSA組網下,作為錨點的是F頻段小區,所以諾西的D頻段RRU和天線可以不用替換,僅僅替換諾西設備的F頻段RRU即可滿足后續5G的規劃和開通需求。綜上,針對此種場景,新增一個華為BBU,1塊4G主控板,1塊4G基帶板,3個5158RRU就可滿足替換要求。
1.3.5 典型場景5:5152-fad替換原網2通道RRU
原網諾西設備的F頻段RRU是2通道的,和其對應的天線也是2通道的,考慮到天線利舊,只需要使用華為的2通道RRU替換原網諾西的2通道RRU,無需拆除天線。此種場景下,新增一個華為的BBU,6槽插入4G主控板,4槽插入一塊E12 4G基帶板,使用3個5152 RRU替換原有諾西設備的F頻段RRU,同時如果有需要,5152還可以同時開通D頻段以及A頻段LTE小區(視需求開通,可能需要根據需求增加4G基帶板以提供足夠基帶處理能力)。
當前運營商主要以PTN承載4G基站業務,PTN核心及匯聚層采用100GE組網,接入層以10GE為主組網。PTN網絡現狀:核心層帶站能力接近飽和;匯聚層整體帶寬利用率不高,并能滿足后期4G 3DMIMO提速需求;核心層、接入層槽位使用率較高,富裕量較少,可滿足未來4G穩步發展的需要。
綜合目前的PTN平面傳輸承載能力,可以滿足后續4G基站的建設及提速需求并保持網絡架構長期穩定。但對于5G站的接入,整體能力不足,不能長遠支撐5G業務規模承載。引入PTN的增強版本SPN(切片分組網),是符合5G傳送網建設需求的。
SPN傳輸網具體實施如下方案:
核心網:采用調度+落地兩層架構,以Mesh結構組網;采用200GE/400GE速率組網(線路優選200GE、背板支持1T能力);局間互聯通過OTN承載,收斂光纖,解決傳輸距離,通過主備路由分離,提升網絡安全性。
匯聚層:采用200G組網,環網結構為主,個別熱點區域具備條件的可考慮口字型組網等方案;每對骨干匯聚點下掛4-6個匯聚環,下掛基站總數最大不超過2000個,單個匯聚環由4-6個普通匯聚點組成,帶站規模不超過330。
接入層:采用50G/100G為主速率組網;前傳綜合采用裸光纖、波分、單纖雙向模塊承載。
與傳統4G網絡相比,5G基站設備功耗大幅上升,將近是4G的3倍。因此在5G網絡建設過程中,需要做好動力配套擴容工作。主要考慮外電容量、整流器容量和端子、蓄電池后備時長、RRU電源線徑等。提前做好電源整改方案是,為后續提升建設效率及網絡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具體實施的方案如下:
集中機房、匯聚機房外市電容量、蓄電池、空調配置按設備平均功耗進行配置,原則上外市電容量不低于30KW;整流器、空開模塊按設備額定功耗進行配置;集中機房無線設備滿足2h備電、匯聚機房傳輸設備滿足4h備電。
新增5G基站、新增SPN設備共用現有機房整流器、蓄電池,不單獨配置整流器與蓄電池;接入新增設備后,機房建議保持5KW外市電余量。
經過以上的建設方案演進建設后,以南門網格為例,5G總體測試情況良好,體現在占得上--5G的網絡測試覆蓋率達到95.14%;駐留穩--G時長駐留比99.98%;體驗優--N平均下載速率為705M,測試指標方面都優于集團指標,用戶體驗下載速度快。
實施后南門網格區域4G小區整體無線接通率99.89%,無線切換成功率99.31%,無線掉線率0.09%,比實施前下降了0.06%;上行/下行PRB利用率分別是7.95%和9.92%,空口流量日均8493GB,VOLTE日均話務4142elr,增幅比例大概在40%,總體指標較實施前穩中有升,流量小幅上升。
實施后對南門網格進行對比測試,4G綜合覆蓋達到98.42%,較實施前提升1.12%,平均下載速率36.29Mbps,比實施前提升了45%,平均上傳速率8.93Mbps,較實施前提速明顯。
隨著5G網絡的建設的深入,如何快速的演進4/5G網絡建設,是運營商需要研究的。而在現有機房的配套電源、傳輸、天線等改造,原有的4G網絡設備的演進建設等等,這些是具體實施需要重點考慮的。做好4/5G網絡演進建設的準備工作,才能在后期5G網絡大規模部署的時候,提升網絡建設的效率和網絡的穩定性,為預期建設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