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徐莊煤礦 孫凡占
斜井絞車是煤礦主要運輸設備之一,擔負著礦山人員、物料、矸石甚至煤炭的運輸任務,安全級別要求高,在煤礦安全生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為了改善輔助運輸環境,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滿足智能化建設要求,故急需對斜井絞車智能化提升系統進行研究和改進。本項目首次在大屯煤電公司徐莊煤礦Ⅱ1軌道上進行安裝應用,在針對軌道特殊工況下多次進行技術研討,經過反復論證、探討,制定了設計絞車智能化提升系統改造方案,并秉承經濟、實用、安全、安裝工期短的原則,在原有ZTK型礦用提升機電控裝置基礎上進行設計、改造,實現斜井絞車自動控制等功能。該智能提升系統在徐莊煤礦Ⅱ1軌道已安裝應用,實現了減人提效、自動控制、安全可靠等功能。
徐莊煤礦主斜井絞車運輸系統存在問題如下:(1)用人多。一條斜井軌道每班正常至少安排5名職工,其中絞車房司機至少1名,下車場信號把鉤工2名,甩道口信號把鉤工2名。(2)環境差。絞車房所有設備同時運轉時,現場噪聲較大,嚴重影響了絞車司機的身心健康。(3)智能化水平不高。在生產運輸過程中,絞車司機必須時刻坐在操作臺前,手動操作,注意力高度集中,易產生疲勞開車。無法滿足智能化礦井“無人值守”要求。(4)信息化程度不高。一是設備運行狀態、故障信息、各類參數和現場監控畫面無法上傳至地面,地面無法及時掌握和讀取相關信息數據,無法滿足智能化礦井信息高度融合、互聯的要求。二是子系統多,未深度融合,存在信息“孤島”。(5)安全保障能力低。一是物料提升過程中,沒有能夠防止人員進入斜巷軌道的有效措施,易造成“行車行人”狀況,引發安全事故。二是以往操作為司機接收到信號工發來信號后手動控制提升機,存在思想不集中操作人員發出錯誤指令的問題,存在保守操作致使提升機非全速運行降低提升效率的問題,存在司機為簡化自身工作進行非正常開車造成事故的風險。三是缺少有效的視頻監控裝置,操作人員無法及時掌握各關鍵地點人員和設備狀態。
(1)突出減人提效。絞車房無需安設絞車司機,實現下車場一鍵啟動,減少操作環節,絞車實現遠程控制后車房實現無人值守;同時,具備自動和手動一鍵切換功能。
(2)突出設備運行安全。通過視頻監控、移動視頻、人機界面、防人員闖入裝置、溫度與震動檢測等裝置實時監控絞車以及車輛運行狀態。
(3)突出設備智能化。信號提升裝置具有主備兩套信號系統,采用電梯式控制方式,整個裝置具有個水平之間的直通擴音電話,具有沿線開車警示語言箱,具有車房絞車電機、減速機、滾筒的振動檢測、閘間隙檢測等功能,具有沿線道岔控制功能。自動模式下能夠根據所選水平目標地自動發出開車、停車、信號轉換、道岔控制指令,一鍵完成本次提升任務。
(4)突出設備信息化。將所有絞車運行數據、設備運行狀態和現場監控畫面上傳地面調度,進入礦井環網,便于遠程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為下一步礦井信息化整合打下基礎。
本系統由礦用本安型操作臺、礦用隔爆兼本安型可編程控制箱、礦用隔爆型顯示器、礦用防爆兼本安型以太網交換機、移動視頻監控、煤礦用提升機間隙保護裝置、煤礦用機電設備溫度振動監測系統、礦用防爆提升機電控裝置、礦用視頻監控系統、人員闖入報警等多個系統組成。各個系統各司其職又互聯互通形成一個全方位的監測和控制系統。系統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組成
(1)在絞車房和各甩道安裝礦用隔爆兼本安型可編程控制器和操作臺。操作臺之間具備語言通訊功能,實現各甩道之間直接相互通話;具備防護罩以及鑰匙閉鎖功能(防止他人誤發信號操作);能夠顯示絞車運行數據(電流、制動油壓、震動、溫度等)。借鑒電梯運行模式設置偏口選擇(在各偏口車場操作臺設置偏口選擇,選擇偏口后各車場預警,絞車自動運行,根據設置程序直接到達指定車場);顯示各岔位(道岔人工控制,但必須檢測位置)、擋車器狀態(常閉式擋車器、D型擋車器和道岔活動軌安裝常開、常閉到位傳感器);安裝急停和清除按鈕;安裝停車信號(減速停車)、慢提、慢松信號;顯示滑頭運行位置。
(2)提升系統開車信號具備閉鎖功能,只有滑頭所在車場操作臺發出提升信號,其他車場只能發送聯系信號。絞車停在斜巷中間(故障原因),由就近偏口發提升信號,再次提升。車房安裝千兆以太網交換機,實現絞車運行參數和視頻畫面上傳功能。地面配置硬盤錄像機及顯示器,對井下絞車視頻可進行存儲顯示。
(3)在車房和各甩道安裝高清網絡攝像儀,在下口車場安裝24in液晶顯示器和硬盤錄像機、防爆控制鍵盤等,實時監控車房和各車場現場畫面和絞車各種數據,并可實時查看視頻回放。
(4)在各甩道安裝防人員闖入監視裝置,人員闖入后立即發出語音報警。
(5)在絞車鉤頭車前端安裝移動攝像儀,軌道沿線及邊坡點安裝無線數據采集分站,采集鉤頭車運行實時視頻信號(如軌道工況、巷道情況),通過無線傳輸到絞車司機處顯示器,使操車司機能夠清晰看到鉤頭車前后的實時圖像,全面掌控絞車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運行隱患,作出正確的操車反應,從而提高系統運行安全。
(1)甩道口接車處信號把鉤工到位就緒準備工作完畢后,按壓操作臺上相應提升信號點數按鈕以及水平選擇按鈕,信號發出后等待絞車開車。
(2)下口操作臺接到信號后,操作臺顯示相應水平和信號點數,操作人員按壓確認按鈕,絞車按程序設定開車。
(3)當車輛到達指定甩道口過道岔后,絞車按程序自動停車,絞車停止后,甩道信號把鉤工扳動道岔后,按壓信號點,下口點擊確認按鈕后,絞車自動下放,到達程序設定位置后自動停車。
(1)減人提效。設備改造后,只需在Ⅱ1軌道下口設置1名司機,智能提升監測控制系統在全自動模式下,只需要在出發地發出信號,即可實現礦車從當前地點運行到目的地,可減少車房司機和信號工,每班節省崗位工人3名,按三班四運轉計算可節省12名,年節省人工成本72萬元。
(2)降低職工勞動強度。實現一鍵啟動,將原來的10個操作環節減少到4個,減少了司機和信號把鉤工操作步驟和操作時間(掛車→選擇目的地→發信號自動運行到位后自動停止→摘車)。中間道岔的直到、彎道轉換,出車場慢信號、直到快信號轉換全部自動運行,減少了信號工的操作步驟。
(3)提高工作效率。整合現有軟、硬件資源,提高提升效率。通過結合現有軟硬件資源,增加部分硬件控制設備,完善原有控制程序,實現了絞車的全自動開車。在各甩道車場自動加減速和停車,實現提升速度精確控制,降低了運輸提升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絞車的提升能力,提高了提升效率。
(4)提高安全性能。完善絞車系統安全保護功能,將人員防闖入、各地點視頻監控、移動視頻等多種監測功能融合到一起,增強斜巷運輸安全保障能力。
(5)提高信息化水平。實現在地面對所有設備運行參數、故障信息和視頻監控的遠程發布,提高運輸系統信息化水平,滿足智能化礦井建設要求。
總結:隨著該系統在Ⅱ1軌道的成功安裝與應用,通過對提升絞車進行創新改造,自動化斜井絞車的成功運行,標志著煤礦絞車運行模式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創了斜井提升機房“無人值守”應用的先例,為今后國內智能提升控制積累了技術資料和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