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媒體作為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作用以及價值,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功能,傳播正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從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如何根據突發公共事件迅速作出反應,進行有效的危機公關,這是媒體在公共事件處理中需要不斷思考、總結的。
突發公共事件類型以及危害
突發公共事件類型
突發公共事件主要是指發生在社會中,對社會大眾的生活、精神世界等產生不良影響的事件,其中尤為突出的是公共危機事件。根據事件發生的原因,一般將其分為四類:一是重大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泥石流、臺風等。這類事件往往無法避免,在事件出現后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報道,將事件的傷亡情況告知大眾。二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重大事故,比如火災、化工廠爆炸等。此時,新聞傳播工作者需要主動詳細地報道整個事件發生的原因,做到事件的公開、透明。三是社會大眾之間引發的對抗性事件。這類事件產生的根源比較深,解決的時間往往也比較長。四是食品、衛生等造成的重大社會公共危機事件。比如食物中毒、藥品造假等,這些會直接危害社會大眾的生命健康,極容易造成社會恐慌。在事件發生后,應該及時將處理結果通過新聞媒體傳遞給社會大眾,減輕由此帶來的社會恐慌。
突發公共事件產生的危害
信息化時代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事件的信息傳播者,而一旦未經證實的信息大范圍地傳播便會對整個社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引發社會性公共事件。
第一,擾亂社會正常秩序。當社會公共事件出現的時候,會侵犯一些人的利益,中斷了原本正常運行的某些社會機器,從而影響到社會的正常秩序。
第二,會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公共事件具有突發性和破壞性,會使群眾在生命安全、財產上造成較大損失,這些損失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針對這類型的事件制定相應的預警機制,提高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將損失降到最低。
第三,會造成極大的社會壓力。在出現突發的公共事件的時候,大家都特別關心生命財產安全是否遭到侵犯,形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是相應的情況沒有得到解決的時候,大家的同理心會致使事件發酵。另外,公共危機事件也會對當事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新聞傳播價值
有利于提升信息傳播的及時性
當某一事件的影響力得到擴大,形成了一定的社會效益時,就會變成公共事件。由于關注的人數較多,需要一個官方的信息出口讓大眾及時了解事件的發展態勢。在互聯網世界中,發布信息、看法沒有時間、地點上的限制,可以說社會中每個人都可能是事件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雖然相關的法律建設正在逐步推進,但是在網絡管理上仍存在滯后性。因此,媒體需要發揮自身的價值,在公共事件發生的時候,將事件的信息第一時間進行披露,加深社會大眾對事件的了解。提升信息傳播的及時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會恐慌,為事件的解決贏得更多的時間。否則,一旦社會大眾出現心理恐慌,所產生的危害是無法估計的。
有利于引導社會輿論
新聞媒體作為社會信息的主要來源,是社會大眾最為信任的信息來源,在出現危機事件的時候,能夠有效引導社會輿論,降低人們的社會恐慌。當出現社會危機事件的時候,新聞媒體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向社會大眾傳播信息,讓社會大眾對事件有著清晰的定位。另外,利用新聞媒體的專業性,通過分析和信息匯總降低公共事件在社會大眾心理的陌生感,進而降低社會焦慮。
有利于加強社會溝通
當發生社會公共事件的時候,政府和社會大眾之間需要聯系,在情感以及事件上達成統一。而實現兩者的溝通交流,新聞媒體是很重要的平臺。媒體通過自身的專業性和了解信息的廣泛性,讓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大眾在思想層面達成一定的共識,這樣才能積極有效地去解決社會公共事件。以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例,當時由于社會大眾對此類傳染疾病的認識存在缺陷,對政府采取的措施不清晰,造成了一定的社會恐慌。隨后新聞媒體發揮自身的作用,通過電視、微博、公眾號、發布會等形式,將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疫情發展情況及時傳遞給大眾,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溝通,使大眾更加清晰地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信任政府。在此事件中,新聞媒體充分發揮自身功能,盡最大程度幫助人們走出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懼,最大程度保證社會的穩定和大眾的知情權。
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新聞傳播策略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公共事件的報道中,需要充分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首先,作為新聞媒體工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原則,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對自己所報道的新聞信息負責,實現自身的職業價值。保持組織內部的團結,時刻聆聽黨和國家的教誨,承擔起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門對外溝通窗口的責任。其次,從社會大眾的心理需求出發。公共事件出現的時候,由于各種信息的不全面以及錯誤性,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社會恐慌。此時,新聞傳播工作者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幫助社會大眾挖掘事件背后的信息資源。將全部的信息披露出來的時候,社會大眾也有著足夠的能力去判斷事件。
控制好信息傳播的度
首先,新聞媒體要穩重,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性,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科學整合,向社會大眾及時、準確地傳遞信息。在此過程中,需要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對不了解、獲取信息渠道不明的信息不予采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其次,控制好信息傳播的度。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媒體人不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要對事件進行科學、全面的匯報。另外,在匯報過程中,應該根據公共事件的情況進行合理判斷,一方面要保證社會大眾的知情權,另一方面又不能過多地泄露信息,以免造成恐慌。信息傳播“度”的把握需要根據事件的具體情況進行專業的取舍,體現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素養。
完善公共事件的處理機制
在爆發公共事件的時候,首先需要注意的便是安撫社會大眾的情緒,將處理機制及時傳遞給社會大眾。因此,需要新聞媒體有一個完善的預警機制,一旦發生事件,能夠及時調動各方資源對其進行追蹤報道,公開信息。首先,新聞媒體要制定應急處理機制,加強輿論疏導,減少網絡謠言的散布。其次,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出現公共事件的時候,通過新聞發言人實現和社會大眾的交流,將該事件的觀點清晰傳達給大眾。通過記者問答等形式最大程度上實現信息的透明化。在一些危機公共事件中,任何不良信息都會引發社會公眾的焦慮。在事件發展中,新聞媒體需要掌握信息主動權,穩定民眾情緒,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在危機事件中的重要價值。最后,實現資源的共享。充分調動各方資源,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事情的真相,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最大程度上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
當公共事件發生的時候,需要一大批有正義感的新聞工作者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去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當社會存在不良信息的時候,需要新聞媒體及時將了解的信息向社會大眾傳播。時代在發展,新聞工作者也需要用更多知識武裝自己,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傳遞、信息監督等職責,為社會大眾營造良好的信息空間。新聞媒體不僅僅是信息的傳播者,同時也是事件的有效解決力量,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實現政府和社會大眾的良性互動,從而促進各項事件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為社會營造出良好的價值觀念。在未來的新聞傳播領域中,需要媒體去監督、凈化,為傳媒行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