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琳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播音主持語言的規范性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該情況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使得新聞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與優化,將不同方式的傳媒手段進行融合,能夠弱化傳統報道特征。在交流過程中,隨著大眾媒體的到來,廣播主持人迎來了更充分且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從語言角度來看,網絡語言的普及對原有的語言體系帶來極大的沖擊,原有廣播語言規范受到更加嚴厲的挑戰,這就需要廣播主持人在面對發展的環境下,確定自身主持語言是否具備規范性,主動改變原有的方式,同時形成全新的語言風格。
融媒體時代所具備的特征
融媒體時代是傳媒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期,不同媒體相互交流與融合,成為該時代最主要的標志。融媒體時代就是融合不同傳媒形式,這也是傳媒行業內部發展的變革階段。在當前大眾傳媒領域當中,傳統傳媒手段與全新的媒體開始相互交流與碰撞,交流密集化的出現使得不同傳媒手段之間的區別被不斷地縮減,同時也開始出現同質化競爭的新局面,各行業開始應用全新的元素。融媒體時代中的融合,也體現在將工具進行融合,在傳統媒體過程中,傳播載體最大的區別是不同媒體形式。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開始成為群眾獲取信息最關鍵的途徑,各種傳媒開始攻克網絡板塊,由此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傳播媒介開始對于互聯網板塊進行統一,同時也更能有效地凸顯媒體融合的必要性。從語言角度來看,融媒體作為對傳統報道語言進行規范的一個重要過程,網絡的極度繁榮也必將帶動語言更加規范。傳統語言與新的語言規則相互碰撞,勢必造成觀眾的審美偏好發生一定的轉變,使得原有的單一形式隨之發生改變,讓更多的網絡詞匯逐步出現。正是由于語言表達多樣化的出現,使得融媒體語境當中新聞報道元素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新聞報道不再追究嚴謹性,更是強調需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這也是融合理念。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規范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在傳統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播音主持人自身語言的規范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臺本的復刻以及更好地展示自身的播報風格。融媒體時代,整個行業面臨著挑戰與轉型,內部優質人才力量的出現要求播音主持人自身語言更加具備規范性,隨著多元化發展空間的出現,語言嚴謹性不僅指的是單一評判語言規范性的依據,更是要求語言具備形象性、生動性。播音主持人需要及時對自身播報風格進行調整。與此同時,隨著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很多播音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出現嘩眾取寵的情況。在節目當中,通過口語化方式去表達俚語、堆積網絡新詞匯等,希望能夠展現親民特點,但是這就會導致主持語言的規范程度受到一定的影響,最終也會影響到受眾的體驗。
播音主持語言內容面臨挑戰
融媒體時代是不同傳媒形式互相交流與學習的關鍵時期,同時作為傳媒人員,也需要從中吸收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使自身的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在這一過程中,播音主持人所播報的內容也能夠體現其不斷學習和吸收的情況。一是在進入新時期之后,作為播音主持人,需要快速地適應語言環境,并且了解融媒體時期背景下各種語言想要表達的含義。新詞匯的出現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須主動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與時代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二是融媒體環境發生極大的變化,導致播音主持人的工作風格和工作環境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主持人不僅需要體現自身的專業性,同時也需要將更多的聯合表達內容加入其中。播音主持人需要在播報過程中根據現場的反應、節目的推進等多種情況,對自身的播報內容與風格進行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能夠充分地認識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語言表達的重要性。
判斷方式發生改變
網絡語言的出現會給原有的語言規范性帶來極大的打擊。播音主持專業人員應當具備較高的語言素養。在播音時需要從時代發展特征出發,合理地去使用各種網絡語言,不斷提高播音主持的時態特征與其中的趣味性。與此同時,也需要確保其所使用的語言具備規范性,保證在播音主持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具有協調性和流暢性。正是因為風格不同、形式不同,所以語言在融合過程中,也對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挑戰。播音主持人受到自身反應能力、專業水平等多項因素的影響,會對其后續工作開展是否具備流暢性帶來極大的影響。
口語問題
目前許多主持人和播音員都會濫用不良用語。在工作過程中他們常會使用一些與日常語言習慣不符的短語。句子與基本邏輯相反,沒有明確的語義,整個句子結構不合理,并且主語、賓語、中心詞、修飾句無法正確組合或使用。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各種功能詞使用不正確,同義詞之間的區別也無法正確理解。在同義詞的應用中經常會出現錯誤,并且某些主持人還會使用方言詞匯,這使聽眾更加難以理解。融媒體的發展對播音主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顛覆了主持語言的形式和內容。口語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交流,通俗易懂的語言更易于觀眾接受,但這對播音主持的專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準確表達意思和清晰發音為基礎的口語適度使用測試了播音主持的心理和專業素養以及其他能力。但是,口語缺乏語言上的嚴格性,容易誤導觀眾。
個性化問題
普通話傳統測試的重點是驗證語音和單詞,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播音主持靈活使用語言,并且播音主持也將受到社會總體狀況的影響,從而對自己的要求松懈。在融媒體環境中,大量的非標準語言被用來與互聯網用戶進行溝通,因此會降低節目的質量。在傳統的方式中,播音主持主要基于節目的特征,并且根據節目的變化來調整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在融媒體環境中,播音主持的角色放寬了。播音主持人采用自己獨特的形式和主持方式來表達語言,不斷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同時傳遞信息,使觀眾能夠記住節目并增強節目,大大提高了收視率。因此,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有必要學習傳統播音主持的標準語言,以便觀眾能夠快速接收信息。
多元化問題
就當前的發展趨勢而言,多樣性已成為主要趨勢,融媒體環境中的播音主持也是如此。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發展使流媒體主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傳輸信息,例如實時流媒體、短視頻和音頻。多樣化的內容和形式使新時代的播音主持充分意識到語言藝術多樣化的重要性,在保證語言規范可以提高程序表達的可復制性并吸引更多受眾的前提下納入各種元素,在融媒體環境中扮演與這些節目相伴的角色。
普及化問題
互聯網上信息的爆炸性傳播已使語言和其他元素在整個網站上流行起來,但是這些流行趨勢將很快被新的趨勢所取代。人們不再對信息的傳輸感到滿意,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思想迅速變化。因此,為滿足觀眾的需求,主持人將更加注重語言的趣味性和獨特性,并使用大量的流行詞來滿足受眾的需求,營造出表演的氛圍。在融媒體環境中,節目制作將偏向研究熱點,以建立節目重點并提高收視率。
融媒體作為時代發展與進步的主要標志,新媒體形式的不斷出現給原有傳媒環境帶來極大的沖擊。與此同時,也為播音主持群體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作為播音主持人,通過學習傳統語言規范和網絡語言規范,能夠保證自身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獨有的語言表達風格。只有與融媒體發展趨勢相互交融,不斷提高自身所具備的專業能力,同時承擔起應當盡到的責任,才能保證其在行業轉型時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