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打擊網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部署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部分網絡交易平臺買賣假冒檢驗檢測報告等違法行為。《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提高認識,精心組織落實,嚴格督促平臺企業整改到位,全面梳理排查轄區內網絡交易平臺情況,依法依規嚴厲查處相關問題,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強化警示教育。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7月21日下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司長劉敏一行4人,考察調研陜西省遠光高科技有限公司口罩生產情況。陜西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耿普霞,相關處室領導,西安市市場監管局主要領導、相關負責人,陜西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主任胡省及企業負責人陪同調研。調研組實地走訪了該企業口罩生產基地,重點檢查了原輔材料、生產過程、出廠檢驗及儲存環節的記錄、文件和檢驗報告,并聽取了生產企業基本情況匯報和企業生產發展中的困難、意見和建議。(來源:陜西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7月13日上午,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黨委書記羅方平帶隊到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就機構改革、纖維質量監測等工作進行調研。調研期間,羅方平先后參觀了內蒙古纖監中心纖檢科技展廳、客戶接待大廳、纖維紡織品檢測實驗室、毛絨檢測實驗室和黨員活動室,觀看了《烏審旗羊毛公證檢驗紀錄片》,認真聽取了中心的工作匯報,征求了對制定纖維質量監測“十四五”規劃的意見建議,并就今后如何更好地推進纖維監測工作,服務產業發展進行了廣泛交流。(來源: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網站)

7月13日—17日,2021年全國纖維質量監測系統通訊員培訓班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來自全國50多家纖維質量監測(纖維檢驗)機構的80余名通訊員齊聚一堂,學習探討新聞宣傳技巧。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黨委書記兼副主任羅方平出席開班儀式并作動員講話。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濤致辭。羅方平在講話中強調了此次培訓班舉辦的重要意義:舉辦此次培訓班,是落實今年市場監管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舉措,是提升纖維質量監測系統新聞宣傳水平的客觀要求,是加強全系統新聞宣傳干部隊伍建設的現實需要。他要求,全系統通訊員要牢記使命,不斷推動纖維質量監測系統新聞宣傳工作再上新臺階。(來源:本刊)
7月8日,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在南充組織召開2021年全國繭絲公證檢驗工作研討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歐海林、科技和財務司二級巡視員樊艷紅、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主任閻思進出席會議并講話。全國專業纖檢機構代表50余人參加會議。歐海林充分肯定了近年來全國繭絲等非棉公證檢驗工作成效,強調纖維公證檢驗工作要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樊艷紅就非棉纖維公證檢驗經費來源、經費預算、經費使用等方面的情況作了介紹,強調各檢驗機構要嚴格執行財政部棉花等纖維公證檢驗經費管理辦法,加強對公證檢驗經費的監督管理和績效評價。閻思進總結了“十三五”時期繭絲等非棉纖維質量公證檢驗工作,部署了2021年繭絲等非棉纖維質量公證檢驗相關工作。(來源: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財政部關于下達2021年度第一批中央儲備棉輪換計劃的通知》(國糧糧〔2021〕125號)精神,輪出的儲備棉由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組織對質量和重量按100%進行公證檢驗。經研究,公證檢驗相關事宜按照原中國纖維檢驗局發布的《2015/2016年度國家儲備棉輪出公證檢驗實施辦法》(辦法中“國家儲備棉”改為“中央儲備棉”,“中國纖維檢驗局”改為“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執行。(來源: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7月16日,市場監管總局在京舉行2021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雙隨機”現場活動,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決策部署。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出席活動。此次活動共涉及82種抽樣產品,包括電子電器、日用及紡織品等8大類12970批次,均是日常消費品和重要的工業品,也是根據以往抽查結果、消費者投訴、風險評估等多種因素并經過廣泛征求意見確定的。活動現場,4位消費者代表通過“雙隨機”工作平臺,從“抽查企業庫”中,隨機選取了2021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擬抽查企業,隨機匹配了抽檢機構。(來源:市說新語)
7月13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1年第1批省級監督抽查結果,本次抽查共抽查絮用纖維制品40批次,其中生產領域10批次,流通領域30批次。抽查依據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GB 18383—2007《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等標準的要求,對絮用纖維制品產品的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唾液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漬色牢度、耐堿汗漬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衛生要求、絮用纖維原料要求、含油率等項目進行了檢驗。最終檢出5批次產品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不合格項目為甲醛含量、纖維含量、pH值。(來源: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
7月12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北京市紡織服裝(嬰幼兒、兒童服裝)、兒童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公示。據公示,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依法對該市生產、銷售的紡織服裝(嬰幼兒、兒童服裝)、兒童鞋產品開展了質量監督抽查,按照相應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細則和相關標準,發現20組紡織服裝(嬰幼兒、兒童服裝)、26組兒童鞋產品不合格。產品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如下:嬰幼兒、兒童服裝產品附件的要求、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甲醛、充絨量、纖維含量等不符合標準要求。兒童鞋產品幫帶拉出強度、外底耐磨、可拆卸小附件、鄰苯二甲酸酯、重金屬總量、甲醛等不符合標準要求。(來源: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
近期,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閔行、楊浦、浦東新區等9個區域14家企業和東方購物、i百聯、考拉海購、天貓商城、京東商城5個網絡交易平臺銷售的30批次毛巾進行了監督抽查。檢測項目涉及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色牢度、吸水性、纖維含量和標識7大類,其中,安全性指標全部合格,使用性指標中標識有3批次不合格。(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日前,吉林省威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主動向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報告了召回計劃——將自即日起,召回2020年5月5日和2020年5月8日生產的型號為175mm×95mm(10個/袋)的凈空源一次性使用日常防護型口罩,涉及數量為1000袋。本次召回范圍內的一次性使用日常防護型口罩,由于過濾效率和防護效果達不到標準要求,會導致口罩阻隔飛沫、可吸入顆粒、粉塵等侵入的防護效果降低,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來源: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網站)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通報2021年第一季度服裝等7種產品質量廣西監督抽查情況。其中,抽查25家銷售者的40批次服裝產品,不合格產品9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22.5%。本次重點對產品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甲醛、纖維成分含量、pH值、染色牢度、異味、附件抗拉強力、繩帶等項目進行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纖維成分含量、附件抗拉強力。(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在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的統一安排部署下,2021年春繭上市收購時段,四川省纖檢系統省市聯動,對全省春繭收購工作開展質量監測。這是四川省首次對春繭收購質量進行監測,其覆蓋區域廣、監測樣品數量多,均是四川省該項工作之先例。此次春季蠶繭收購質量監測范圍涵蓋宜賓、涼山、南充、綿陽、資陽、德陽、廣安、達州等8個市(州)區域,涉及22個縣88個站點184組檢測樣。收購質量監測工作結束后,四川省纖檢局形成了《2021年全省鮮繭收購監測分析報告》,從宣傳引導、監管執法、制度建設和開展技術幫扶等方面提出指導建議,針對個別問題突出的區域,組織專家開展巡回問診,發出《質量提升建議函》1份。(來源:四川省纖檢局)
7月16日,湖北省纖檢局黃石分局召集黃石市8家校服生產企業及中小學生校服供應商代表,舉辦以“學生服集團采購如何做好產品質量把控工作”為主題的培訓會。會上,黃石分局有關負責同志向參會企業代表闡述了今年校服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力度,從學生服質量狀況、學生服執行標準分析、學生服執行標準的解讀、學生服檢驗檢測中常見不合格項目、下一步希望完善的環節、對生產企業的要求等六個方面,詳細地向參會企業代表講解該如何做好學生服質量把控工作等相關內容。(來源:湖北省纖維檢驗局黃石分局)
近日,湖北省纖檢局邀請湖南省纖維檢測研究院、四川省纖檢局與湖北省纖檢局咸寧分局、黃石分局,開展了2021年麻類纖維省際實驗室間比對試驗工作。各實驗室嚴格按照比對試驗方案要求積極開展比對試驗,并按時報送了檢驗數據。省纖檢局經過對此次比對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編寫了《2021年麻類纖維省際實驗室間比對結果分析報告》。參加此次比對試驗的各實驗室測試結果的一致性較高,測試的4項主要麻類纖維指標結果相符率均達到100%。(來源:湖北省纖維檢驗局)
河北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于7月2日舉辦了全省公證檢驗試點企業檢驗技術交流活動,中心副主任陸世棟參加并主持會議,全省8家公證檢驗試點企業都積極派人參加活動。此次活動對2015—2020年河北省山羊絨產品質量變化現狀進行了研討,對山羊絨檢驗技術發展前沿暨毛絨標準樣品研究現狀進行了介紹,并針對山羊絨手排長度進行了現場演示、交流,此次活動還組建了公證檢驗技術交流群,以便更好地服務企業及開展公證檢驗工作。(來源:河北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7月21日至23日,福建省纖維檢驗中心主任潘行星帶領技術人員一行受邀對泉州晉江、石獅鞋服行業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指導。在質量技術幫扶現場會上,潘行星詳細介紹中心檢測流程、技術幫扶企業等情況,幫扶指導組一行與來自石獅、晉江的15家鞋服企業就鞋服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等問題進行深入座談,對企業提出的問題一一答疑解惑。(來源:福建省纖檢中心)

近日,廣州纖檢院承擔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項目《國內外棉花等纖維收購加工企業質量監管模式研究》順利通過驗收。據悉,該項目受市場監管總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司委托,于2020年7月立項。該項目的完成,為棉花等纖維收購加工企業質量監管模式的改進與完善打下良好基礎,為從收購加工環節入手提升我國棉花等纖維質量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監管理論研究支撐。(來源:廣州纖檢院)
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決定在標準樣品領域開展試點工作,并發布關于征集第一批國家標準樣品試點項目的通知。通知顯示,該試點工作主要圍繞及時發現國家標準樣品研復制需求,構建與國家標準體系協調配套的國家標準樣品體系;加強國家標準樣品宣傳推廣;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等任務。項目執行時間原則為2年,即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面向國家標準樣品研復制機構和應用機構,具有相應工作基礎和資質條件的相關機構符合相關條件的均可申報。(來源:國家標準委)
近日,全國纖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13)申請調整技術委員會委員的申請已經獲批。技術委員會將增補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張保國為委員兼秘書長,增補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張金誠為委員兼副秘書長,增補阿拉爾纖維檢驗所院志霞為委員,解聘雷雷技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職務,解聘倪靜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職務。(來源: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7月14日—15日,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王丹濤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維質量監測中心領導陪同下一行7人專程來博州,對國家棉花標準樣品研制工作進行為期兩天的實地調研。王丹濤一行實地查看了棉花標準樣品試驗田,聽取了博州、山東德州兩家標準樣品研究戰略合作伙伴對標準樣品研制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并在博爾塔拉檢驗檢測研究基地現場指導博州、德州纖檢所和博樂市民鑫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國家棉花標準樣品研制三方協作協議》,就新疆區域內開展棉花標準研制工作結成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國家棉花標準樣品研制成功后,將建立起科學權威的棉花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對促進新疆棉花質量提升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來源:博州纖檢所)
日前,國家標準委發布2021年推薦性國家標準的修訂計劃。其中涉及的紡織領域標準有GB/T 22800—2009《旅游飯店用紡織品》、GB/T 2910.9—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第9部分:醋酯纖維與某些其他纖維的混合物(苯甲醇法)》、GB/T 35443—2017《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海藻纖維與某些其他纖維的混合物》、GB/T 21196.2—2007《紡織品 馬丁代爾法織物耐磨性的測定 第2部分:試樣破損的測定》、GB/T 8878—2014《針織內衣》、GB/T 22849—2014《針織T恤衫》等16項。這些標準的修訂周期均為18個月。(來源:國家標準委)
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了《鑄造機械安全要求》等22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其中《棉花 細絨棉》國家強制性標準被列入修訂計劃,包含GB 1103.1—2012和GB 1103.2—2012,此次修訂項目周期為24個月,起草單位包括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和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中國棉花協會等8家單位。(來源:國家標準委)

近日,由全國棉花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07)歸口并組織起草的《棉花加工智能控制系統技術要求》《籽棉雜質含量快速測定近紅外光譜法》《棉花包裝材料加工企業質量評價方法》《棉花包裝材料加工技術要求》《銑齒機》5項行業標準發布,并將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實施。(來源:中國棉花協會棉花工業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