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愛暉 許龔彥 廖禮榮 林鋆 朱峰
監督抽查是國家加強產品質量監管、提高品質水平、保護民眾權益、維護經濟秩序的一種有效行政手段,是國家賦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的職責。監督抽查通過簡單隨機、分層隨機、系統隨機等抽樣方式從抽查對象中隨機抽取樣本,借助專業的技術檢驗手段發現問題,進而判定抽查對象是否為合格總體。但由于抽樣檢驗存在“棄真錯誤”,即把實際合格的總體判為不合格的錯誤,造成錯判風險。綜合考慮監督成本及工作效率,國家標準規定錯判風險為百分之五。產品質量監督抽檢過程中,國家法律法規通過以復檢形式,來盡可能降低這些差錯概率。
2020年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修訂版)》第十五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對抽查檢驗的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驗結果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實施監督抽查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其上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申請復檢,由受理復檢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作出復檢結論。”(此條款與原來的《產品質量法》保持一致)
2020年1月1日實施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第18號令)第三十六條也規定:“被抽查生產者、銷售者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檢驗結論書面告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組織監督抽查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異議處理申請,并提交相關材料。”此條款與產品質量法對應法條一致,但更加明確受理主體是組織監督抽查的市管部門,明確得以書面形式提交申請。但是對異議提出的企業應該提供哪些材料,組織監督抽查的市管部門如何安排異議復檢樣品,初檢機構、復檢機構如何配合異議復檢程序等過程敘述還不是特別詳細。
本文針對異議復檢產生的原因,異議復檢各相關方的職責、流程等做了說明,以便給提出異議復檢的企業、要對異議復檢做出響應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檢驗技術機構等一些借鑒建議,規范異議復檢流程,以促進整個監督抽查的有效性、公正性和維護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公信力。
面對被抽查企業對抽查對象、抽查程序、檢驗方法、判定依據、數據處理等不同形式的質疑、異議和投訴,市場監管部門要分析異議的原因,實事求是、有的放矢地開展異議復檢工作,這是異議復檢的源頭。
2.1.1 對抽查產品存在異議
抽樣人員在監督抽樣前培訓過程中未認真學習,對抽查產品、產品對應的標準依據等解讀不到位。比如抽查沖鋒衣類產品,抽查細則規定抽查產品執行標準為GB/T 32614—2016《戶外運動服裝 沖鋒衣》的沖鋒衣產品,由于該標準不適用于年齡為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沖鋒衣。那當抽樣人員抽取了一款產品名稱為“防水服”,明示執行標準為FZ/T 81007—2012《單、夾服裝》,或者是抽查了明示執行標準為GB/T 32614—2016的嬰幼兒沖鋒衣時,被抽查企業就會提出異議。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第18號令)第十八條中規定的“待銷產品數量不符合監督抽查實施細則要求的”;產品不用于銷售或只用于出口;產品或包裝上明示試制、處理、樣品等字樣的均不得抽樣。抽樣人員在執行抽樣任務前得熟悉這些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以免成為監督抽查異議投訴點。
2.1.2 對抽查人員存在異議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第18號令)第十六條中規定抽樣人員不得少于兩人,且需向被抽樣銷售者、生產者出示監督抽查通知書和抽樣人員身份證明。當出現抽樣人員抽查意識薄弱、單人執行抽樣、單人簽字或替他人簽字,甚至不到場抽樣,由抽查企業自行抽取樣品的情況,當被抽查產品出現不合格的情況,企業根據抽查辦法的此條規定,對抽查過程的合規性提出異議,若舉證材料充分,且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定材料真實有效,此次抽查會被認定為無效抽樣。
2.1.3 對現場抽樣過程存在異議
當樣品抽取方法不正確、樣品分裝不均勻、易揮發產品密封工作未做好時會引起被抽查結果的異議。比如化肥類產品抽樣時,得按細則規定從每袋中抽取不少于0.1kg的化肥,每批抽取總量>2kg,將采取的樣品快速混合均勻,用分樣器或四分法縮分至≥1kg,分裝在兩個干燥清潔的包裝瓶中,密封好。如果抽樣人員為了省事,從一個袋子中直接倒取2kg多的化肥,然后直接一分為二,一份為檢驗樣一份為備用樣,以此作為抽查的樣本,會導致檢驗結果的偏差,不具有代表性。對于易揮發的產品,或涉及微生物檢驗的產品,要特別注意產品的外包裝不得被劃破,對封樣的要求更高。
2.1.4 對抽查文書存在異議
抽樣單是對抽樣信息來源、固化、傳遞的一個有效載體,抽樣單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整個監督抽查的有效性。比如某產品生產批號為2021.4.10,但是由于抽樣人員疏忽填寫成了2021.4.1,企業即可提出異議。
產品執行標準的確認,產品等級的確認等都是抽樣單的關鍵點,因為這些要素是后續檢驗判定的依據。對于合格證、外包裝等有明示執行標準、產品等級的如實抄寫;對無明示執行標準、產品等級的需現場確認,并做好攝像取證工作。舉例,抽查人造/合成革時,即使同樣是聚氨酯合成革,需根據其最終用途填寫檢驗依據QB/T 2780—2006《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QB/T 2958—2008《服裝用聚氨酯合成革》、QB/T 4047—2010《帽用聚氨酯合成革》、QB/T 4119—2010《鞋里用聚氨酯合成革》、QB/T 4120—2010《箱包手袋用聚氨酯合成革》等,即使抽樣單現場與企業確認簽名蓋章,可后面出現檢出不合格時,企業會提出異議,說當時配合人員不了解情況,實際執行標準應該為另一個標準(測試的不合格項目在該標準中指標低,會判定為合格)。這時候若前期未做好攝像取證工作,對于這類的異議抽檢機構就陷入僵局。
2.1.5 對責任主體存在異議
企業收到抽查報告時發現,本企業未生產該批次的產品,存在套牌生產;或者制造商和生產廠存在委托加工,但該批次產品不在委托加工范疇,不屬于該產品的責任主體的情況,對此產生異議。
2.2.1 對檢測條件、檢測環境存在異議
企業對產品制備的數量、預處理時間、溫濕度環境等提出質疑。比如按標準要求產品需從產品中取3個點進行測試,并逐一報出,但檢驗報告只報出一個平均值時,企業會認為產品未制備足夠數量,只測試了一個點。對于一些測試項目,對溫濕度環境要求較高,當測試值處于臨界值時,企業會提出異議復檢。
2.2.2 對檢測方法存在異議
當一個產品標準中一個項目存在多個測試方法時,企業會對檢驗方法提出異議。比如,服裝產品類的耐皂洗色牢度,根據織物纖維成分含量不同,選用不同的貼襯及皂洗溫度,當抽查的產品明示纖維成分含量有誤,或實驗室檢測纖維成分含量有誤的情況下,選錯了測試方法。再如,對于粗梳類織物和精梳類織物的起毛起球測試方法選擇也不同,檢驗機構與企業間對產品的歸類產生分歧,也會導致企業就此提出異議。
2.2.3 對判定依據存在異議
本文2.1.4中舉例說明的抽樣文書中執行標準確認的問題,是有效減少檢驗過程中判定依據存在異議的有效方法。而對于一個產品標準中還存在同樣的項目、同樣的測試方法,但根據用途、號型規格、產品特點等不同判定指標會不同。比如,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中繩帶項目對“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和“7歲及以上兒童服裝” 的技術要求就有所不同。如何對7歲兒童服裝進行界定,會導致最終結論的異議。
2.2.4 對數據修約存在異議
企業往往會對處于合格線臨界值的項目提出異議,比如,某項目的技術要求是>6,檢驗后實測值為6.3,數字修約處理后報出值為6,結果判定為不符合技術要求。
很多時候提出異議復檢的企業不會對檢驗某具體點提出針對性的異議,只是籠統地提交一個申請,說對檢驗結果有異議,這時候就需要受理異議復檢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真分析、梳理、引導,做好相關工作。
隨著2020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第18號令)的實施,我們需要立足新的監管體制,建立分工明確的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制度。明確各層級、各部門分工,完善和優化后處理工作流程和細節要求,從制度管理和信息對接上抓好后處理工作的推進和落實。
當企業對監督抽查存在異議時,有的企業會向檢驗機構提出異議,檢驗機構只是負責檢驗,它沒有行政職能,沒有受理權限;有的企業會向屬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異議,屬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執行后處理工作,但對于異議處理應是誰發布的任務,誰負責異議處理,這還涉及到后續結論是否更改,涉及結果公告問題,所以企業應該在規定時間內向組織監督抽查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出。
為了提高異議復檢申請的通過率,企業需認真書寫“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異議復檢書”,申請書中描述清楚異議產品(產品名稱、產品批次、貨款號、規格型號等),異議對應的報告編號或抽樣單編號,存在的異議點盡可能地詳細、有理有據(比如被抽查的產品在近期有檢驗合格報告,檢驗報告中涵蓋此次抽查的不合格項目,并附上報告)。為說明企業提出異議是在規定時間內,符合程序的,需附上收到不合格報告的簽收單或快遞單復印件。辦理異議復檢的人員還需要帶上蓋有企業公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辦理人員的介紹信或委托書(蓋章件)及有效身份證件復印件。
組織抽查的市場監管部門根據不合格報告等相關材料,結合異議復檢申請理由,通過調取抽樣或檢驗相關環節記錄做出是否接受異議復檢申請的決定。
若不接受異議復檢申請,組織抽查的市場監管部門做出不予受理說明。 若接受異議復檢申請,需給企業下發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異議復檢通知書;給初檢機構下發通知,讓其做好復檢樣品交接工作(當組織抽查的市管部門所屬省轄區內僅有初檢機構具備相應資質的,安排初檢機構執行復檢任務);給復檢機構下發通知,讓其做好樣品確認及復檢工作。
當復檢樣品為備用樣品,且備樣封存于初檢機構或者復檢樣品為原檢驗樣留樣時,初檢機構和復檢機構需做好樣品移交工作,初檢機構填寫《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復檢樣品移交和確認書》,并加蓋公章。將初檢抽樣單及報告一并復印寄送給復檢機構。
當復檢樣品為備用樣品,且備用樣品存放于受檢企業時,需聯系異議復檢申請企業,提供復檢備用樣品,抽樣機構需配合復檢機構對封存企業的備用樣做好樣品確認工作,以確保備用樣品未被調包、破壞等。若企業已將備用樣品拆封、破壞、銷售,則無法開展異議復檢后續工作,異議復檢終止。
復檢機構聯系復檢申請企業,做好復檢手續辦理以及復檢樣品確認工作,若企業無法到場確認,委托復檢機構進行復檢樣品確認工作的,需做好委托辦理工作,申請企業對后續產生的責任后果全權負責。
復檢機構根據原報告中異議相關項目,按原抽查細則要求,開展復檢工作。
復檢機構將復檢報告寄送給組織異議復檢的市場監管部門,向企業發送復檢報告和復檢結果通知書,告知復檢結論。組織復檢的市場監管部門根據復檢結果對外公告,開展后處理工作。

圖1 異議復檢流程圖
監督抽查異議復檢程序是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重要環節,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承擔抽檢的機構必須思想上高度重視、程序上合法公開、行動上正確處理。抽樣機構抽樣前做好抽查培訓工作,抽樣中依法依規開展抽樣,認真正確填寫抽樣單。檢驗機構按照抽查細則規定的標準、方法對抽查樣品開展檢驗工作,做到科學、公正、準確。力求從抽檢的源頭警惕防范異議復檢的發生。監督抽查各相關方都要認真落實好《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部案發暫行辦法》中異議處理的法律法規,維護好抽查方和被抽查方合法權益,以保障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