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煥
GB 20653—2006 《職業用高可視性警示服》(以下簡稱“舊標準”)自頒布實施以來,對保證職業用高可視性警示服的生產規范和使用安全起到了指導作用,然而舊標準中大多數引用標準早已更新或廢止,相應條款已經改變,而且高可視性警示服所使用的熒光面料和反光材料在材料功能上、性能品質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隨著國家加大對個人安全防護領域的監管,對高可視性警示服類產品的技術要求將會進一步提高,急需更符合科技發展的標準。同時,隨著國際標準ISO 20471:2013《高可視性警示服的測量方法和要求》的發布和執行,與之相關的國內標準也當與時俱進,因此,2020年由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組織修訂的GB 20653—2020《防護服裝 職業用高可視性警示服》(以下簡稱“新標準”)代替了舊標準。
該標準的修訂工作,以舊標準為基礎,與國家現行的相關標準規定相協調,同時借鑒歐、美等國家的相關標準,主要修改內容如下:
新標準在標準規定內容里增加了“維護標簽和使用說明”,方便消費者正確、安全地使用和維護服裝。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適用范圍將“需要提高作業人員可視性以保障個人安全的各類崗位穿著的職業用高可視性警示服”改為“在可視性較低的環境中,作業人員為提升其視覺可見性而穿著的高可視性警示服”,新標準的適用范圍更廣泛,不限于工作崗位穿著,更加符合人們對安全性能更加重視的現狀。
新標準將GB/T 8628—2001《紡織品 測定尺寸變化的試驗中織物試樣和服裝的準備、標記及測量》和GB/T 8629—2001《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均更新為現行標準GB/T 8628—2013和GB/T 8629—2017,提高了標準的先進性。
增加了GB/T 18014—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更加注重產品的安全性能。紡織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整理劑,如果水洗不徹底,就會造成織物上存在酸、堿以及甲醛等殘留物,破壞人體皮膚表面弱酸性環境,引發皮炎甚至誘發癌癥,因此測量服裝pH值和甲醛含量對保障穿著者人身安全非常必要。
增加了HG/T 2580—2008《橡膠或塑料涂覆織物拉伸強度和拉斷伸長率的測定》和HG/T 2581.1—2009《橡膠或塑料涂覆織物耐撕裂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恒速撕裂法》,對市面上新增的涂覆織物產品性能要求作了補充。
新標準增加了“逆反射”和“非熒光材料”的定義,便于大眾對服裝特殊性能的理解,明確了非熒光材料的定義,以免后續性能測試部分涉及非熒光材料部分出現操作錯誤。
新標準在最小面積測量時增加了“應選取服裝的最小設計號型,并將所有拉鏈、搭扣等扣件全部扣合到最小位置”的要求。服裝的號型不同含有可視性材料的面積差別很大,如果測量時選用服裝的最小號型并且拉鏈、搭扣等扣件全部扣合到最小位置能滿足相應的級別要求,那么其他號型也肯定能滿足要求。在計算可視性材料的使用面積時,新標準要求圖案、印字或標簽均不計入內,規定了單件服裝或者整套服裝級別評定方法,并要求服裝各個面都應設計有可視性材料,規定了服裝前部、后部配置的可視性材料面積的最小比例以及3級警示服反光帶的設計要求等。可見,新標準對服裝的級別測量和計算要求更加嚴格和精確,操作要求也更加精細化和規范化。
新標準在款式設計方面參考ISO 20471:2013《高可視性警示服的測量方法和要求》取消了縛帶工作服款式,增加了3款T恤類警示服款式和覆蓋上身軀干和腿部的警示服款式。因縛帶工作服只含有反光材料不含基底材料,不符合級別要求,對穿著者保護效果也不明顯,考慮到安全因素,新標準取消了該款式工作服。經過市場調研及參考ISO 20471:2013《高可視性警示服的測量方法和要求》的款式設計,增加了市面上常見的3款T恤類警示服款式和覆蓋上身軀干和腿部的警示服款式。
新標準在物理試驗前的顏色性能測試方面增加了測試次數的要求,保障了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數據的準確性。
經廣泛收集市場上各類高可視性警示服面料進行色牢度試驗驗證和比對試驗,在色牢度方面,新標準將耐汗漬色牢度最低級別由沾色3級改為4級,基底材料耐水洗色牢度最低級別由沾色3級改為4級,降低了級別要求,使市面上大部分產品滿足其要求;因非熒光材料并不是影響服裝各項性能的主要材料,其耐水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變色性能并不影響服裝整體的可視性及穿著性能,因此,新標準取消了耐水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變色要求及耐次氯酸鹽漂白色牢度要求,沾色最低級別由4~5級改為4級,提高了級別要求;為了滿足市面上日益增加的高可視性服裝面料種類,新標準增加了對梭織物尺寸變化方面要求。
基底材料的物理性能參考ISO 20471:2013《高可視性警示服的測量方法和要求》的要求進行調整。機織材料、涂層和復合面料斷裂強力由400N降低為100N,針織材料脹破強度由800kPa降低為100kPa (測試面積50cm2)和200kPa (測試面積7.3cm2),涂層和復合面料的斷撕破強力由25N降低為20N,透濕性由6000g/(m2·24h)降低為5000g/(m2·24h),因職業用高可視性警示服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服裝鮮艷的顏色以及反光性能起到警示作用,從而保護穿著者的安全,服裝的物理性能要求滿足日常穿著需要即可,通過日常大量送檢樣品試驗積累發現,很多服裝特殊性能方面能夠滿足舊標準要求,但是物理性能方面很難滿足,尤其涂層和復合面料透濕性方面很難達到舊標準要求,因此新標準參照ISO 20471:2013《高可視性警示服的測量方法和要求》的相關要求,對基底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標進行了調整。
在反光材料級別方面,舊標準對單一性能反光材料分為3個級別。通常,更高級別的反光材料具有更好的可視性,能提高穿著者的安全。新標準在現場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制造業的合理水平,并參考ISO 20471:2013《高可視性警示服的測量方法和要求》,只保留了2級反光材料的性能要求,取消了反光材料的級別劃分,因3級反光性能要求較低,國內大部分生產企業的產品都能達到并超過2級反光材料的要求。
在溫度變化方面,新標準將“尺寸為180mm×30mm的試樣”改為“兩條100mm長的反光帶”,經過溫度處理后“將反光帶拼接成100mm×100mm的試樣”,新標準對試樣的寬度不再作要求,因市面上大部分反光帶的寬度為50mm,規定試樣寬度為30mm對試驗操作沒有任何意義,反倒增加了制樣難度,新標準規定了試驗的面積,彌補了舊標準因沒有指定測試面積,帶來測試參數不一致而導致的數據差異的缺陷。
水洗和干洗方面,試樣固定方式新標準增加了工業洗滌取樣和定位方法(附錄D),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的洗滌方法,滿足了高可視性警示服廣泛應用的現狀及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清洗方法方面,舊標準中單一性能反光材料試樣根據GB/T 8629—2001中方法2A(對應GB/T 8629—2017規定的6N程序)規定的程序進行水洗測試,組合性能材料試樣應根據GB/T 8629—2001中方法5A(對應GB/T 8629—2017規定的4N程序)規定的程序進行水洗測試,新標準所有反光材料均采用GB/T 8629—2017規定的6N程序進行水洗測試,6N程序相對4N程序洗滌溫度要求更高,洗滌條件更嚴格,因此新標準在水洗處理方面簡化了洗滌方法要求,方便試驗操作,但是洗滌處理要求更加嚴格,對反光材料要求也更高。
在保養標簽方面,新標準參考ISO 20471:2013《高可視性警示服的測量方法和要求》,象形圖增加了從肩縫到胸前的反光帶,符合新標準的款式設計要求;因新標準對反光帶不再分級,象形圖右側去掉了反光材料的級別(Y的位置),只保留了表示高可視性警示服裝級別的數字(X的位置),如圖1所示。

圖1 象形圖
高可視性警示服的3個級別應該對應不同的風險環境。舊標準中沒有具體的參考與指導,因此,新標準采用ISO 20471:2013《高可視性警示服的測量方法和要求》,增加對使用環境風險等級評估的影響因素,使穿著者明確自己的工作環境,選擇更加適合的警示服級別,保護個人安全,這和國際上其他國家標準ANSI/ISEA 107—2010《高可視性安全服裝和頭飾》一致。
綜上所述,新標準對級別、設計要求、各項性能指標以及標志、保養標簽和使用說明等方面在舊標準基礎上作了調整,并且增加了服裝的安全性指標要求和環境風險等級及可視性服裝設計指導,新標準在核心技術上與國外發達國家同類標準接軌,能夠滿足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標準修訂不僅方便了檢測工作的進行,而且有利于生產實踐和市場需要。了解新舊標準的差異對于相關的設計、生產和質量檢驗人員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