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菊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對國土資源的有效測量與規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因此當前很多地區均建立了對國土資源測繪的有效工作方式,使用過程中能夠獲得精準、科學的土地資源管理信息,有效保證國土資源規劃與配置工作。當前我國測繪技術逐漸成熟與完善,有效融合了信息技術與智能技術,在實際測繪工作中運用優勢明顯,為土地資源配置創建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當前我國部分學者對新測繪技術的運用進行了研究,學者陳澤文分析了當前測繪中的主要技術,包括:GPS 系統、數字化技術和攝影測量技術、地圖數字化技術、遙感技術等,探索其在國土測繪領域中的應用方式。
在國土測繪工作中,傳統測繪運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測量中有效融合了三角測量與幾何工具,由此得出地面測量點的地形、幾何位置、地球重力場與測量工程的幾何分布情況等,在測量工作進行中同時結合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情況與社會信息,通過綜合對比與分析,得出局部地區與全局狀態下的專題地圖與多種比例尺地圖[1]。
新測繪技術在國土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城鄉建設規劃等領域中均有所運用,但是一般測繪工作是在野外進行,因此實際測繪工作易受到外在條件限制,增加實際測量難度,影響測量數值精準性,不利于工程整體測量質量的提升。同時傳統測繪技術運用中,測繪技術較為單一,在數據處理、繪圖等工作消耗大量人力資源,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量作業。隨著當前對國土測繪工作精準度與測量效率要求的提升,新測繪技術的運用優勢愈加顯著[2]。
新測繪技術運用過程中,能夠全面獲得國土資源測繪中的各項信息,克服傳統測繪技術運用中測量內容以及測量范圍的限制,是對傳統測繪工作方式的重要補充,大大降低了原有測繪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測量結果與實際數值之間的誤差。新測繪技術運用中大量運用了智能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等,能夠全方位、立體地展示測量對象,并獲得測量周邊區域的相關信息,以此保證了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測繪技術構建了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綜合運用了各項設備與網絡,在實際作業過程中,可以使用計算機輔助測繪工作,運用相關軟件進行測量作業分析,并通過各項數據收集,對各類數據進行校準,因此構建了更為智能化的數據測量與處理方式,提升了實際測繪工作的精準性,減少人為測量作業中可能出現的誤差。
土地資源開發以及各個建設項目統籌管理層面,均要求充分掌握國土資源信息,依據國土資源信息,分析當地地形情況,促進項目后續建設。為此在國土測繪工作中應當加強對新測繪技術的運用,以此突破傳統測繪技術運行中的不足,提升測繪工作的精準性,更好地服務于國土測繪工作。當前國土測繪工作中運用的新測繪技術主要為GPS測繪技術、RTK測繪技術、RS測繪技術、GIS測繪技術、攝影測量技術以及位置服務系統(LBS)等[3]。
GPS測繪技術具有顯著運用優勢,測繪精度較高,運用中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使用過程中不需要運用通視設備。將其運用于國土資源測繪作業之中,以無線信號準確定位地面標的位置,并有效劃分被測物范圍,結合使用需要,摒除外界不良因素對國土資源測繪工作的影響,能夠實現24h監測,并有效保存測繪工作中的各項數據。以湖南長沙某地測繪作業中GPS測繪技術運用為例,具體相關參數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GPS控制網靜態觀測技術要求
RTK 測繪技術運用中采用了衛星定位測量技術,針對測繪工作構建了RTK系統,能夠有效接收定位衛星發送的相關信號,并通過基站對相應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對數據內容進行分析、校正,以此得出測量區域國土資源的坐標信息。RTK 測繪技術在實際運用中,能夠得到的測量精度較高,滿足測量工作開展的需要,在實際測量作業過程中,能夠將誤差控制在厘米級別。除了國土測繪工作之外,當前很多建筑物面積的測量與計算中均運用了RTK 測繪技術。RTK測繪技術運用中具備GPS定位功能,例如,湖南長沙某地測繪作業中,利用RTK技術對測繪目標進行全方位跟蹤與定位,具有很強的精準度,進行24h不間斷跟蹤,并將跟蹤數據實時上傳至主系統之中,對其分析,湖南長沙某地測繪作業中RTK測繪技術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RTK測繪技術運用圖
RS 測繪技術運用中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電磁波進行數據處理,屬于當前一項新的測繪技術,該技術運用中構建了RS系統,并在系統內部設置了性能較佳的傳感器,運用中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與測量精度,同時測繪工作的進行不易受到地形、氣候與工作環境的不良影響。該技術具有較為廣泛的使用場景,例如,戈壁、沙漠、冰川等領域,使用RS 測繪技術能夠精準測量國土資源分布情況,搜集相關數據,并形成最終的地圖,以此保證國土資源測繪質量[4]。
例如,湖南長沙某地測繪中,運用RS 測繪技術,選擇3個D 級控制點成果資料(如圖2 所示):

圖2 靜態GPS控制網圖
GIS 測繪技術運用中有效融合了計算機技術與地理科學知識,對兩者構建了系統的組合管理方式,當前該技術應用領域較為廣泛,包括國防建設、水利工程、城市規劃等,運用過程中的優勢較為明顯,該技術運用具有比GPS測繪技術更為全面的功能,在對大量測繪信息收集與分析層面運用優勢明顯,能夠促進項目工程決策。
攝影測量技術運用過程中,針對國土資源收集了大量相關數據,并對數據建立系統分析方式,通過相關軟件的運用,在大量信息中提取到所需要的國土資源測繪信息。
當前運用最為常見的方式為數字化攝像與技巧性攝像,要求選擇能夠符合測繪工作實際要求的相關設備,使得最終得到的測繪圖像能夠符合測繪作業的要求。并將攝影設備與計算機設備的實際使用情況相結合,將得到的測繪數據上傳至計算機網絡系統之中,以此提升測繪工作效率,減少傳統測繪工作中大量的工作量。即使在較為惡劣的天氣變化情況下,測繪人員依然能夠利用攝像設備完成相應作業,從而實現最終的國土資源勘探與信息搜集工作。
位置信息是測繪工作進行中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定位技術等多項技術,對數據構建了信息化處理方式。
通過互聯網建立了移動設備,通過智能手機等方式,為信息提供了智能處理化方式。運用過程中具有較廣的信號覆蓋范圍,手機定位精準度較高,移動設備操作較為便捷,在國土資源測繪等多個領域中均得到廣泛運用。
國土測繪主要是針對我國國土情況及分布情況進行測量,按照操作要求標識出相應的地圖,以此對我國國土資源策劃提供一定參考與依據。國土測繪工作對我國經濟建設與發展起著重要的基本數據指導作用。新測繪技術是相對于傳統測繪技術而言,運用中的技術含量較高,各項設備運用優勢明顯,運用過程中可靠性與準確性較高。新測繪技術的運用涉及多個層面,例如,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在國土測繪工作中運用優勢明顯,在多個領域中均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調查工作是國土資源規劃的重要前提與基礎,為此可以運用GPS等測繪新技術促進國土資源大量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以此對被測空間進行歸類,以此提升國土測量工作的精準性與全面性。可以采用RS 測繪技術對國土測量工作進行“多點”調查,實現對測量工作中相關模塊的有效整合,確保各項分支工作之間的有效配合,加強各項國土資源數量的有效收集與共享。
在國土資源測繪中,可以運用RS測繪技術收集被測對象的空間信息,制作出高清圖像,并結合相關數據最終設計出一套完善的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方案,當前湖南長沙某地不動產首級控制測量作業開展中有效利用了各項新的測量技術,建立測量各個方向點坐標,收集坐標數值、誤差數值以及高程數值(如表2所示):

表2 湖南長沙某地不動產首級控制測量成果表
農村地區土地使用情況構成了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項目之一,為了實現對農村土地資源與農村人口的有效配置,要求加強農村土地資源管理。為此采用測繪新技術勘測農村宅基地,建立現代化的系統的勘測方式,使用GPS測繪技術統一測量農村宅基地的實際分布情況,根據測量結果繪制出相應的空間分布圖,并聯合運用RS測試技術,以此獲得農村宅基地的相關地理信息,據此制作國土資源圖,建立對農村宅基地的動態化管理方式[5]。湖南長沙某地土地測量作業進行中有效利用了GPS測繪技術與RS測試技術,以此測量土地使用情況,進行大量數值觀測,對數值進行分析制作圖形(如圖3所示):

圖3 湖南長沙某地宗地圖
對農田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是國土資源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傳統運行管理過程中主要采用巡檢的方式進行管理,此種管理模式所能夠達到的運行效果較為有限,巡檢周期較長,巡檢速度較慢,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與不足,對農田資源的保護效果有限。測繪新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局限,綜合使用了手持設備、GPS系統,運用中能夠縮短農田資源的巡檢周期,優化巡檢工作。將無人機技術運用于對農田資源的觀測之中,具有顯著運用優勢,能夠準確測量目標區域農田面積、農田種植種類以及作物生長情況,以此對農田資源保護提供技術支持,提升巡檢工作效率,對農田資源計算出精準的測量方案。以此提升農田資源巡檢效率,對農田建立系統的管理方式,有效維護農田水利資源。
隨著當前新測繪技術的不斷進步,對國土測繪工作的作用愈加顯著,在國土測繪工程中的應用領域也逐漸拓展,顯示出更加廣泛的應用空間,在智能城市建設背景之下,當前新測繪技術在多項領域中均有所運用。當前企業測繪工程技術不斷更新,工程測繪精準度逐漸提升,為了探索新測繪技術在國土資源測量領域中的應用價值,要求加強新測繪技術的應用研究,進一步探索其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方式,充分發揮其運用優勢。
在我國國土資源戰略分布管理中,國土測繪工程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有利于優化國土資源管理,為此我國很多地區均加大了對國土資源管理的研究,對此開發運用了新的測繪技術,有效彌補了傳統測繪技術運用的局限性,能夠更加立體、客觀、全面地展現國土資源分布情況,提升測繪工作的有效性與精準性,以此促進對國土資源的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