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技術與我國各個生產領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隨著“金稅三期”上線運用,對于企業的稅費管理更加嚴格。同時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之間的爭議也越來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在制定合同的時候并沒有對具體的涉稅條款進行規定。采購合同還涉及到稅票抵扣環節,因此作為一家企業必須完善采購合同的涉稅條目,以此來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
關鍵詞:企業;采購合同;涉稅風險;控制研究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金稅三期”類似于電子眼,使得稅務機關能夠實時監控企業的稅務信息,能夠自動檢索出稅務有問題的企業。如今,社會更加注重構建信用體系,提升稅務管理的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除此之外,國家相關部門制定了稅收減免政策,以此來支撐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如何做好涉稅風險控制工作是極其重要的工作內容。但是企業在實際經營的過程中,難免會與一些不那么優質的企業一起合作,那么通過有效的合同條款來規避稅務風險迫在眉睫。而采購合同涉及到稅票抵扣環節,因此采購合同是稅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又進一步擴大了進項稅額抵扣范圍。因此企業在實際經營的過程中,一定要完善采購合同的涉稅條款管理,以此來降低企業涉稅風險。比如企業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企業在實際采購的過程中,供方企業可能屬于不同的納稅主體,甚至是不同的行業,而我國稅法對于不同行業、不同納稅主體有著不同的規定。比如對于一些小規模納稅人來說,有專用發票的稅率就比較低,自然稅務抵扣金額也比較低。因此企業必須加強采購合同的涉稅管理,以此來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
一、制度保障
企業在擬定采購合同的時候,法務部門會聯合采購部門起草合同,一些工作人員由于專業原因不了解具體的稅法規定,只是在采購合同中加入“如有爭議,以相關法律法規為準”,但是這一條款在真正出現爭議的時候,完全是一句廢話。除此之外,我國稅收政策一直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更新變化,一些非專業的財務稅控人員確實有可能會出現脫節現象。因此企業在起草采購合同的過程中,一定要聽取專業財務人員的意見,對于采購合同中的涉稅內容做出有效的規定,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規避企業的涉稅風險,保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企業在起草采購合同的時候,一定要邀請專業的稅控人員參與其中,進行有效的涉稅條款管理,規避由于稅收政策變化而帶來的涉稅風險。
二、加強企業供應商管理力度
國家稅務局對企業異常增值稅納稅憑證規定了進項轉出、追加已退稅款等相應的規定。因此企業一定要加強供應商管理力度,盡可能選擇企業信譽比較好能提供專票的納稅人作為供應商進行合作。通過各類征信APP查詢各類企業的征信,而且還要從各個渠道去了解供應商的信譽情況,將沒有實際經營業務、虛開發票的供應商排除在外。而且還應該構建供應商信息數據庫,將一些不合格的供應商加入“黑名單”,所有企業聯合采取抵制措施,暫停對于這類企業的采購,而且還要及時更新供應商信息數據庫。
三、在起草采購合同的時候對于涉稅條款進行全方位規定
采購合同中有許多條款都存在涉稅問題,通過簽訂雙方的信息,就能看出是否可以提供稅票抵扣以及相關抵扣率等,從而減少企業的涉稅風險。
(一)完善合同簽訂方的企業信息
在采購合同中,除了要填寫企業的基本信息,比如企業全稱、注冊地址、通訊地址、法人、郵編等,還要有企業雙方的納稅信息,比如企業納稅人身份、識別號、開戶行等,并且做好信息記錄工作,方便日后查詢。
(二)采購合同金額以及稅額條款
為了更好的規避企業涉稅風險,企業在起草采購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規定增值稅率以及發票類型。一般來說,采購合同的金額為人民幣含稅收價格,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貨物。首先是具體的發票類型,然后就是要在發票上標明具體的稅收信息。二是勞務。首先是具體的發票類型,然后就是要在發票上標明具體的稅收信息。三是服務。首先是具體的發票類型,然后就是要在發票上標明具體的稅務信息。
(三)開發票的要求和責任
首先是乙方開具發票的時候,按照采購合同的約定。開出增值稅專票。當簽約乙方是小規模納稅人的時候,也應該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其次就是乙方送達增值稅票據的時間和期限,一般來說是一個增值稅專用發票出票后的3-5個工作日送給甲方。如果甲乙雙方的距離比較遠,需要通過郵寄才能傳達增值稅專用發票,則應該以具體的簽收日期為準;如果甲乙雙方的距離比較近,可以當面送達,則以甲方專員具體的簽字日期為準。然后就是乙方開出不合格發票的形式以及后果。比如①違反國家稅法規定的發票、②假發票、③失控發票、④發票種類錯誤、⑤增值稅稅率與合同約定不符合、⑥發票信息有誤、⑦乙方送達發票的時間太遲導致錯過發票認證時間。最后是如果乙方出具了不合格的發票,所要承擔的后果。比如出現①②③⑦類發票,乙方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并按照合同規定向甲方支付違約金;出現④⑤⑥類發票,乙方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正發票數據,并出具符合合同規定的票據。在更正工作結束前,甲方有權延遲支付款項,而且乙方還要按照合同約定承擔相應的違約金。還有如果因為乙方自己變更納稅人身份,由此帶來的稅務增值率,給甲方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則由乙方全權賠償甲方的損失。
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著“金稅三期”的全面推廣以及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企業應該努力做好稅務管理工作,同時盡量規避企業涉稅風險。而在企業涉稅風險中,稅票抵扣是一個極其大的風險點。因此企業對采購合同的有效管理是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邀請專業的財務稅控人員參與到采購合同起草過程中,要加強對于供應商的管理力度,還有要在采購合同中明確規定具體的稅務信息,以此來降低企業涉稅風險。
參考文獻:
[1]曾朝蓉.淺議企業涉稅風險的合理規避與防范[J].財會學習. 2019(05):112-113.
[2]朱丹華.企業稅收籌劃中涉稅風險防范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 2020(03):336-337.
[3]王灼東.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J].中國市場. 2018(29):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