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摘要:個稅作為我國主體稅種之一,在我國的稅收體系中主要起著增加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或者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所得為課稅對象征收的一種稅。而個人所得稅收入對我國財政收入的貢獻日益加大、個人所得稅在財政稅收體系的作用增強的同時,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也日益明顯。
關鍵詞:稅收公平;個人差異;殘疾人;醫療
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條件已經得到了顯著提高,今年我國已經消除絕對貧困,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旅程。但與此同時,許多問題需要得到改善并解決,特別是關于民生問題,包括住房問題、子女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等已經承認百姓心中的頭等大事,且日常的物價水平、人們的生活成本也在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不符合宏觀經濟的發展速度,貧富差距的擴大已成為經濟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個稅的重要性
一個完善的個人所得稅扣除體系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不僅能縮小收入差距,還能完善個人收入公平分配機制。個人所得稅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費用扣除制度作為個人所得稅制度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調節收入分配上發揮著強大的作用。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是在預先項目扣除的基礎上進行費用扣除,主要包括工資與薪金所得、生產與個人經營性所得進行費用扣除。同時目前我國在扣除方面并沒有清晰劃分百姓的個人生計費與成本費。工資薪金所得收入占個人所得稅總收入的比例較大,抵扣標準的設定對收入分配影響更大。對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二、 個稅扣除標準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對生計費用的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由最初的800元增加到現在的5000元,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正式將稅制由分類所得稅制變更為分類與綜合所得相結合的稅制。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項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6項專項附加扣除,這些舉措,更符合稅收的公平性原則,更好的完善了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雖然我國在2018年進行稅改之后,個人所得稅制度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某些方面依舊有待改進。首先,我國現行的分類與綜合混合征收模式仍然存在許多缺點。第二,盡管現在的扣除制度比過去有了改進,但在扣除細節上仍然不夠合理,主要體現在扣除方面。扣除沒有根據索引調整,所以金額不準確。費用扣除沒有考慮地區差異因素,是不公平的扣除標準;費用扣除完全沒有考慮家庭和個人因素。
三、費用扣除標準未充分考慮因素
1.家庭因素
現行稅法由于家庭因素考慮的不完全。個稅扣除標準不充分,還沒有達到完全的稅收公平。子女教育目前的年齡段還不夠寬,雖然在現行的子女教育扣除中不包括未滿3歲的幼兒,但實際上從出生到3歲,父母的養育費每年都在增加。成本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把子女養育費支出納入扣除范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父母的稅收負擔。
現行稅法規定納稅人為贍養一位以上老人所產生的費用有統一的扣除標準,都是每月定額扣除2000元。這一項規定忽略了家庭中老年人的年齡和需要贍養老人的人數,建議將老年人年齡劃分為60 - 70歲、70 - 80歲和80歲以上三個區間,根據不同區間設定不同的扣除標準。對于需要贍養2名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應根據老年人人數調整扣除標準。
另外,雖然現行的納稅申報制度實行的是個人申報,但納稅人家庭的收入和身體條件對其自身狀況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應增加以家庭為單位申報的制度,充分考慮納稅人家庭成員的復雜性和差異性,引入納稅人可根據情況選擇的個人、家屬共同申報制度。
2.個人差異因素
個人差異通常反映在個人的年齡、性別和身體健康的三個方面。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中的扣除額仍然不能有效準確的反映個人差異。例如,在嚴重疾病的醫保報銷制度中,“嚴重疾病”的范圍很廣,也不明確。雖然也可以扣除納稅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大病醫療費用,但納稅人父母的大病醫療費用需要支付,即納稅人父母支付的醫療費用不計入扣除額。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越有可能感染疾病和疼痛,需要支付的醫療費用與年齡的增長呈正相關。如果父母的醫療費用不包括在醫療費用的扣除中,承擔著高額的醫療費用的納稅人就不能有效地減輕他們的稅收負擔。可以看出,扣除醫療費用的政策不能考慮納稅人的個人差異,在減輕所有疾病患者的醫療負擔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國外個稅扣除標準借鑒
在美國,個人所得稅的基本扣除額被稱為個人免稅額,其概念類似于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扣除額,適用于所有納稅人。然而,與美國不同的是,美國的個人福利扣除額與申報方式和個人收入密切相關。經事先調整,個人收入超過一定數額(以下簡稱總收入)的,個人福利,即收入越高,個人福利越低,個人在完全取消前不得領取可抵扣福利。特別是,雖然不同報告模式的取消起點不同,但每種報告模式的取消起點應與取消優先級級別一致。比如美國在2016年,起始點的聯合聲明撤銷婚姻、戶主申報,單獨申報和分離家庭的撤銷起點分別是311300美元,285350美元,259400美元以及155650美元,為理事會的最后一步是距離美元。這意味著如果你的個人總收入低于門檻,你可以申請全額個人扣除額4050美元。如果你的個人總收入減去每一種申報方式的限額,如果你的收入超過122 500英鎊,你將獲得個人扣除額。完全取消。如果你的收入低于122500美元,每增加2500美元就會減少2%。
五、提出建議
1.實行費用扣除標準個人差異化機制
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比以往更加完善,但醫療保險的免賠額仍然只占醫療總支出的一小部分,個人因醫療保險的扣除而不得不承擔較大的醫療費用。在扣除個人所得稅方面,需要體現公平原則,并且保障低收入人群,對于患有特殊疾病或者重大疾病的納稅人需要體現醫療費用扣除標準制度的作用,對于大病和特殊疾病的范圍應該擴大扣除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例如口腔疾病的治療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我們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將疾病的醫療扣除標準分為不同的層次。此外,增加特別費用扣除額,這種特別費用扣除額主要針對某些特殊群體,特別是殘疾人。應制定特別扣除額的標準,殘疾人如果由于找工作和工作方面的困難和殘疾而沒有工作,應能夠申請特別扣除額,減少殘疾人及其家庭的稅收負擔。
2.調整家庭費用扣除標準
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納稅人對一位及其以上的被贍養人的相關支出,按每月2000元的固定數額扣除。扣除額是根據孩子是否是獨生子女的具體情況而定,同時需要與納稅人的子女進行商議做出最后的具體安排。在這個階段,我們國家的人口正在嚴重老齡化。許多納稅人有不止一個需要贍養的老人,如果一個老人的贍養費和一個或多個老人的贍養費的扣除額是一樣的,那么2000元的扣除額是不合適的。當我國扣除這一費用時,可以參照西方國家采用的家庭系數法,根據納稅人家庭成員的數量,特別是那些需要幫助和支持的家庭成員的數量,確定這一系數,然后將其乘以數量。此外,殘疾家庭的系數可以適當增加,以確定對老年人的援助的扣除額。
我們應該擴大醫療費用扣除的范圍。現行的政策規定,大病醫療費用最高扣除限額8萬元。此外,未成年子女可以扣除父母或父母的大病醫療費用,納稅人可以扣除自己或配偶的大病醫療費用,大病醫療扣除有所改善,但仍不包括父母,而且由于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老年人相對于青年人更容易生病。目前兒童不能因嚴重疾病扣除醫療費用,因此他們仍然必須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因此,有必要將醫療費用扣除的范圍擴大到個人、配偶、60歲以上的父母和未成年子女。
六、總結
主要從家庭方面和個人因素方面引申建議。家庭方面主要是考慮到納稅人可能會面臨贍養多位老人的情況,不僅建議將老人的年齡化為3個不同的區間,同時可以參照家庭系數法調整扣除標準。同時在醫療費用扣除范圍建議擴大到成年子女、配偶、60歲以上老人即納稅人父母。
從個人因素方面,建議實行費用扣除標準個人差異化機制。建議擴大大病和特殊疾病的范圍標準,保障低收入并患有重大疾病人群,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將疾病的醫療扣除標準分為不同的層次。特別是對于殘疾人士,應制定特別的扣除標準,減少殘疾人士及其家庭的稅收負擔。
參考文獻:
[1]申昊宇. 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費用扣除標準研究[D].集美大學,2017.
[2]王璐迪. 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9.
[3]吳羽佳. 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9.
[4]孫小雪. 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