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徽省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餓了么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判決。法院認定,餓了么強迫商戶“二選一”,遭拒后餓了么登錄商戶賬號強制關閉其店鋪,判定餓了么賠償美團經濟損失80000元。
針對餓了么該行為,天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行政處罰認定書指出,餓了么要求商家只能選擇餓了么一個外賣平臺進行網絡銷售,已經在餓了么上線的商家不能同時選擇其他平臺。
據天長市拾誠餐飲店負責人稱,在上線美團后,餓了么業務員找過來威脅下線,如果不從美團下線,就要縮小配送范圍,最終該商家在餓了么的配送范圍被多次縮小,配送費也從最初的每單4元提高到每單9元。
商家認為,“餓了么有個霸王條款,如果上了餓了么,必須關閉美團上的店鋪,如果兩個平臺一起上,餓了么的扣點會漲到23%,并且不能享受新店的優惠。我們關掉美團店鋪,只上餓了么,扣點會降到18%,也會享受他們的優惠?!?/p>
早在今年4月7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也曾對餓了么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判決。 4月7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溫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溫州餓了么”)強迫商戶“二選一”,遭拒后關閉其店鋪,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令其賠償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美團外賣)經濟損失80000元。
溫州市中院認為,溫州餓了么員工要求涉案商戶關閉其在美團外賣平臺上的網絡店鋪,強迫其與餓了么平臺簽訂獨家合作協議,遭拒后登錄商戶賬號關閉其在餓了么平臺上的店鋪,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觀惡意明顯,損害了商戶的商業利益,使消費者的選擇權嚴重受限,嚴重妨礙、破壞美團外賣等其他外賣平臺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服務的正常運行。
法院判決,溫州餓了么的上述行為,屬于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事實上,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已成為政府部門一項重要的常態化工作,今年以來相應的監管及執法成果也日趨顯著。
目前,餓了么和美團同為互聯網外賣業巨頭,雙方之間關于不正當競爭的互訴由來已久,并也多次因此被罰。不過,國內對于“二選一”現象涉嫌反壟斷的監管也在逐漸收緊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