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股迎來狂歡。
日前,據央視財經報道,2021年中藥材價格呈現普漲的態勢,馬錢子、柏子仁、大風子、紫蘇子、郁金等品種的年度漲幅超過100%。
此背景下,各路資金涌入中藥股,哪些公司會真正受益?
“今年常備的200多種中藥材(價格)都上浮較大,有超過100%的漲幅。”一位中藥材商戶對媒體如是說。
以澤瀉為例,2020年9月澤瀉價格為每斤14.5元,到了2021年9月價格為每斤39元,上漲幅度高達168.97%——其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脂血癥。
為何中藥材價格如此瘋狂?
一方面,供不應求。
疫情之下,中西醫結合大顯身手,據公開數據顯示,在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0.6%。
毫不夸張地說,中藥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
譬如,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是清火類中藥的必備藥材,需求量大增從而推動價格走高。
北京市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董新蕊公開表示:“本輪中藥材價格上漲主要是供需不平衡造成的,一方面中藥在抗疫中的良好表現使人們對中藥更加重視,中藥材的需求量在持續增加;另一方面,這幾年來異常天氣的增多又對中藥材產量穩定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而天氣對價格的影響,也可以從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得到印證。
據華潤三九披露,2021年上半年,因受天氣等因素影響,部分藥材價格出現一定幅度上漲,其中連翹受產區倒春寒影響,減產明顯,價格波動較大。
另外一方面,對中藥材的標準更嚴格。
隨著《中國藥典》(2020年版)正式實施,對中藥材里面殘留的重金屬、農藥的檢測標準更為嚴格,產業鏈也更為注重中藥材的品質,從而淘汰了一部分不合格的原材料。
對此,安徽省亳州中藥材協會會長張鳳鳴公開表示:“以中藥材連翹為例,新版藥典增加了揮發油檢項,揮發油不夠的連翹,市場價格在60~70元之間,而完全符合新藥典的無柄連翹,現在已經賣到80~90元,價格不僅迅速拉開了距離,并且揮發油達到藥典標準的規格仍呈上升趨勢。”
如此一來,產業鏈下游企業的壓力陡增。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藥行業(同花順行業)69家上市公司中,近九成公司總營業成本上漲,超四成公司總營業成本上漲20%。
為此,下游企業紛紛通過集中議價、集中采購、大規模儲備等方式,謀求減少中藥材的價格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布局了中藥材種植的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中藥材種植類企業超過20萬家,種植面積突破300萬公頃,其中河南、湖北等省份種植面積超過10萬公頃。2015—2019年,全國中藥材市場成交額增長超過751億元。2019年中藥材市場成交額突破1650億元,預計2021年中藥材市場成交額將逼近2000億元大關。
譬如,振東制藥旗下擁有中藥材種植基地達82萬畝,主要種植品種涉及苦參、連翹、黨參、黃芪、柴胡、紅花等中藥材。
更為關鍵的是,振東制藥牽頭制定了連翹、苦參、黨參、黃芪、遠志、柴胡、山楂、酸棗仁、款冬花、白土苓十個中藥材品種的國家標準,且“高品質恒山黃芪潞黨參、北柴胡生態種植示范研究”已被列入國家科技部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課題。
此外,振東制藥位列全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第56位,拳頭產品朗迪鈣市場占有率為16.90%,排名第一;潛力品種達霏欣市場占有率26.35%,排名第二。
據中康CHM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振東制藥的達霏欣市場份額為45.23%,同比增長190%,領跑米諾地爾品類市場。

2021年上半年,振東制藥實現營業收入26.47億元,同比增長34.03%;凈利潤為2.21億元,同比增長87.44%。
除此之外,廣譽遠、精華制藥等也有中藥材種植基地,其中廣譽遠在資本市場的人氣頗高,備受游資的寵愛。
廣譽遠擁有龜齡集、定坤丹等兩個國家秘密級處方和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藥制作工藝,底蘊深厚。
此外,廣譽遠旗下有吉林撫順的人參基地、東北的鹿茸基地、河北和江蘇的麻雀養殖基地、河南的地黃基地、山西的參基地、浙江建德的西紅花種植基地、寧夏青海的枸杞基地、內蒙的肉蓯蓉基地、廣西的穿山甲養殖基地。
更為重要的是,控股股東回歸山西國資委,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大的想象空間。
畢竟,之前的業績不好看。
據廣譽遠披露的財報顯示,2021年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3.75億元,同比下降13.22%;凈利潤為虧損4808.39萬元;公司綜合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8.38%;銷售費用率同比增加16.01%。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人氣高企的廣譽遠,或是缺乏機構關照的振東制藥、精華制藥等,短期都經歷了股價暴漲,積累了或多或少的獲利盤,謹防獲利盤涌出的風險。此外,中藥材上漲能否持續,也關系到未來的行情能持續多久,這中間也存在變數。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跟本報無關。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作參考,實際盈虧自負。
@小丑是我:董師傅,馬明哲14年首次增持中國平安,是不是預示著中國平安要見底了?有點想抄底,可有點怕,萬一后面又爆雷了怎么辦?
@董師傅:這是兩碼事。中國平安高管出現了集體增持,董事長馬明哲第一次買入4萬股中國平安,耗資207萬元,為2007年上市后首次增持,之后又買了4萬股。此外還有平安集團總經理及聯席CEO謝永林、聯席CEO陳心穎、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蔡方方,職工代表監事孫建一、董事長特別助理張小璐、集團稽核監察部總經理胡劍鋒等高管也買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國平安股價接近腰斬,投資價值初現,不過何處是底仍無法判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平安的雷還沒有完全排除,至少華夏幸福的損失還沒有完全計提。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平安的股價短時間內大概率仍以震蕩為主。

@三生心:董師傅,新聞說A股有4000多億元的成交量是量化交易形成的,什么是量化交易?是不是簡單地把價格設置好就自動交易?
@董師傅:市場有一種聲音,認為量化交易是當前市場頻頻出現巨量成交的關鍵因素之一,這個聲音的認同者較多,至于真相是否如此尚不得而知。多說一句,量化交易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自動交易,這個是有天壤之別的,具體來看量化交易是根據事先設計好的交易策略進行高頻交易、AI交易,相當于把交易員的經驗程序化了。需要注意的是,量化交易的策略是建立在歷史數據、以往經驗之上的,對未來的突發事件是沒有預測能力的。通俗易懂地說,量化交易不是萬能的,在震蕩行情中表現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