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玲 高豹華
摘? ? 要:當前科學技術持續發展,農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通過創新育種技術和栽培技術能夠推動農業改革,為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分析了當前農業育種技術和栽培技術。
關鍵詞:育種技術;栽培技術;技術創新;創新策略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5-0054-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65.1? ? ? ?文獻標志碼: B
對于農業來說,種子質量和栽培技術是最關鍵的要素,如果農作物具備高質量的種子和栽培技術,那么農作物產量和農業生產效率也會得到顯著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育種材料與育種技術不斷創新,育種經驗變得更加豐富。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必須要以當前農業科技以及具體的生產條件為基礎,促進育種技術與栽培技術的創新,加快農業創新,推動農業順利發展,為國民經濟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目前我國農作物育種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國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的國家,也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耕地資源并不充足,人均耕地資源更是少的可憐,在農作物育種技術和栽培技術的推廣上面臨著很多問題,主要在以下方面體現出來:首先,生物科技的進步加速了農作物育種之間的競爭,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推動農作物育種效率的提高,如低成本測序技術的應用能夠助力基因組學變革,讓農作物育種技術進入全新的階段;其次,農作物單產增長難度較大,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糧食需求變得越來越緊張,但糧食增產工作卻始終止步不前,所以創新農作物育種技術和栽培技術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關鍵環節;最后,環境資源約束越來越嚴重,給農業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國土資源與水資源來看,我國基礎農業設施相對薄弱,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只有提高育種有效性,提高栽培技術,才能推動農業的現代化發展[1]。
2? ?農業育種技術創新
2.1? ?雜交育種技術
隨著基因技術的不斷發展,雜交育種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對于雜交育種來說,主要通過重新整合不同農作物的基因,把作物優點最大化,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2]。雜交育種技術主要包括增殖雜交育種技術、回交育種技術、復合雜交育種技術3種。對于增殖雜交育種技術來說,具體指農作物經過一次雜交后,從子代個體中選出優良個體開展自群交配,然后在后代中選擇新品種的方法。增殖雜交技術有明確的注意事項,只有兩個雜交群體產生的后代全部具備有益性狀的時候,才能成為下一代雜交的親本。對于回交育種來說,其主要方式是用科學技術把某個農作物的好性狀轉移到另一個作物中,促進作物品種的優良化,應用回交育種繁育多代后,需要采用近交的方式完成育種任務,保證新繁育出來的品種具備穩定性的有益性狀,然后以親本的方式把性狀遺傳給子代。對于復合雜交來說,主要指3個及3個以上的品質組合雜交的方法,通過重組優良性狀的方式來培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然后進行優良品質的進一步繁殖。例如,河南某種子管理站把六倍體小黑麥、八倍體小黑麥與普通小麥雜交,分別獲得了結實率為22%和18%的后代,在雜交育種技術的幫助下,把小黑麥的優良基因插到了普通小麥之中,培育出了既抗銹且顆粒飽滿的品質,產量大大提高。
2.2? ?誘變育種技術
育種技術是提高農作物種子質量的關鍵要素,傳統化的育種方式比較復雜,對作物生長環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育種周期也比較久,想要培育出優良的種子需要大量的時間作為支持,所以育種方式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3]。而誘變育種能夠解決這一問題,誘變育種主要依靠的是基因突變,應用化學方式或者物理方式來引導農作物產生性狀異變,從而實現優良品種的選取。誘變育種的實現只需要極短的時間,應用范圍也更加具有廣泛性,常見的物理誘變因素有射線、超聲波等,化學試劑是誘發化學誘變的因素,通過化學試劑的浸漬和注射等方法來完成育種過程。無論是物理誘變還是化學誘變,其主要目的都是改變作物種子內部的DNA結構,從而改變性狀。例如,河南某個種子管理站利用激光輻射小麥種子,促進小麥種子的基因突變,讓小麥種子形成抗病性狀,得到抗銹新小麥品種。
3? ?農業栽培技術的創新
3.1? ?無土栽培技術
與傳統農業栽培技術不同,無土栽培技術實現了傳統栽培技術的全面優化。作物栽培過程中,選擇混合營養液作為基礎物料,基質栽培、水培、氣培是最主要的無土栽培技術。對于水培技術來說,主要指把作物的根莖浸泡在營養液中,促進作物根莖與營養液的深層結合,作物能夠吸收更多的養分,從而滿足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和水分。通過這種方法,能夠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養分,還可以為植物根部補充足夠的氧氣,防止病蟲害的出現。對于氣培技術來說,主要指把作物所需要的營養液進行霧化處理,把其噴施到農作物的根莖之中,以聚乙烯泡沫板作為栽培板,在栽培板中根據最佳距離打孔,方便營養液噴霧。從實際情況來看,氣培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電量,浪費大量的資金,不能應用到正?;耘嘀?。
當前無土栽培技術應用過程中,基質栽培技術應用范圍較廣,基質栽培具體指把植物的根和莖放到基質中,通過引流方式和規范灌溉等方式補充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元素?;|栽培技術只需要消耗較低的成本,在農業生產階段實現了廣泛應用,具備良好的成效。無土栽培技術應用過程中,營養液得到了循環使用,植物吸收營養液中的離子后,營養液中的元素比例和pH值會發生很大變化,一段時間后,技術人員需要及時調整營養液中的pH值,采用電極測定,自行控制不同元素的添加量,由于營養液中的各種成分比較好控制,必須隨時監控。
3.2? ?溫室培養技術
溫室培養技術也是重要的作物栽培技術,常見于園藝作物生長過程中,溫室栽培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會用到數量很多的保溫保暖設備,然后再對各項技術進行整合,保證作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夠一直處在合適的溫度環境中,能夠加速作物發育過程,讓作物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花結果。例如,在西紅柿種植過程中可以采用溫室栽培技術,眾所周知,西紅柿喜溫喜光,常規栽培方式下西紅柿獲得的熱量和光照有限,生長緩慢,而在溫室培養技術下,西紅柿獲得了足夠的溫度條件和光照條件,在土壤環境穩定的前提下根部實現了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溫室栽培技術的有效應用,西紅柿在栽培過程中獲得了足夠的光照,西紅柿增長方式也實現了生殖增長到傳統營養生長的轉變,西紅柿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花和生長,種植產量也會得到顯著提升;與無土栽培不同,溫室栽培突出了土壤的價值,也是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最常見的栽培方式。在溫室栽培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充分干預作物生長環境,及時調整溫度和濕度、補充足量的光照、最大限度加速農作物的生長速度,最終實現作物增產的目標。
3.3? ?反季節栽培技術
反季節栽培技術指在秋季后以及春季前種植蔬菜等農作物,作物種植過程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針對性的抗寒策略,爭取農作物盡早上市的目標。反季節栽培技術的高效應用能夠維持各種農作物,尤其是蔬菜品類的常年供應。冬季蔬菜反季節栽培中,由于種植地區氣候較寒冷,要綜合分析種植地區土壤、水源以及應用技術等影響要素,最大化提高種植效果。同時,在作物種植階段,需要為種植區補充足量的二氧化碳,還可以利用營養缽完成育苗處理,其中黑色營養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黑色營養缽能夠吸收較多的熱量,夜晚溫度低時能夠很好地保護作物根部。值得注意的是,當外部環境氣溫低于-10 ℃時,需要把營養缽的溫度控制在6~10 ℃之間,保持幼苗的緩慢生長,不至于受到低溫的侵害。同時,種植人員更要注重營養土的搭配,最大限度提高土壤的吸熱性,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推動根部的穩定發育,強化植株的吸收能力,提高植物的抗凍能力。與夏天相比,冬天陽光紫外線含量偏低,需要利用激光來殺菌,加速植株養分累積。
4? ?促進農業育種與提高產量的主要策略
創新農業育種與栽培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作物產量,通過種子培育方法來選擇優良品質,所以需要分析農業育種和提高產量的主要策略。①注重技術更新。技術創新是農業發展的原動力,無論是育種技術還是栽培技術都需要技術創新,所以需要推動作物基因改造,更新肥料類型,優化作物種植方法,改善種植環境。②建立科學的育種體系。農作物實現高產的重要前提就是育種工作,所以需要利用各種技術來改良種子特性,提高作物抗病害的能力,同時還要重視種植環境的更新,例如可以根據光合作用的變化來改變西瓜的外形,從而獲得新品種西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防范生物鏈危機,防止新品種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③積極轉變觀念,注重成果轉化。推廣農作物育種和栽培技術時,要從經驗出發,轉變思想,注重實踐,運用新方法來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5? ?結束語
要加強農業育種技術和栽培技術的創新,從根本上提高農作物種植產量,滿足社會發展與人口增長對農業的需求。通過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方法培育新種子,應用科學的栽培技術提高農作物種植收益,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為我國經濟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 1 ] 張健.淺析農業育種與栽培技術的創新[J].遼寧青年,2020(1):6.
[ 2 ] 吐爾遜艾力·哈那畢亞.淺析農業育種與栽培技術的創新[J].新農民,2020(30):22.
[ 3 ] 李東生.淺析農業育種與栽培技術的創新[J].農民致富之友,20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