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東 黎照 付春生 王金

摘? ? 要:為加快川單108在四川山區的推廣應用步伐,介紹了品種的選育過程、品種特點及配套高效栽培技術。川單108是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自選系CDML8697作母本、CDML8619作父本組配而成的雜交玉米新品種,2020年通過審定。兩年區試平均產量為9 169.5 kg/hm2,較對照增產11.3%,平均增產點率88.2%。籽粒容重753 g/L,達GB 1353—2018國頒《玉米》 一等標準(容重≥720 g/L)。多年的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川單108是一個特別適合四川山區,尤其是川南山區傳統“玉苕”套作栽培模式選用的品種。
關鍵詞:川單108;選育;高效栽培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5-0062-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B
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區)之一,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糧食主產省,對于保障全國糧食安全供給和維護地區糧食生產穩定具有重要作用[1]。四川常年玉米種植面積近140萬 hm2,產量超過760萬 t,居全國前10位,為重點打造的“川豬” “川酒”等特色產業提供了重要保障[2],其中山區玉米的種植面積占1/3左右。截至目前,四川山區玉米的生產依然存在著耐瘠薄、耐低溫寡照、耐陰濕等逆境品種少的瓶頸,從而導致玉米產量較低、品質較差,嚴重影響了玉米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快速高效選育和利用高產、優質、多抗、適應性強的玉米雜交種,以促進玉米品種的更新換代,對提高四川山區玉米生產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促進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川單108能滿足上述條件,是一個高產穩產性好的區域性差異化優勢突出的玉米新品種。
1? ?品種來源及親本選育過程
1.1? ?雜交種來源
川單108是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2014年用自選系CDML8697作母本、自選系CDML8619作父本組配育成。2015年參加公司組織的初選試驗;2016年參加公司組織的多點試驗;2017年參加四川川單科企聯合體山區組品比試驗,在山區表現優異,推薦進入2018年區試;2018年區試各項指標達到四川省續生同步標準,推薦進入2019年區試,同步生產試驗;2020年11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四川省山區春播種植。
1.2? ?母本CDML8697的選育
CDML8697是2010年用雜交種川單417(ES40/698-
3)與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選育的自交系975-12(選自成單21)雜交作基礎材料,經連續自交7代于2014年選育而成。在四川春播全生育期約122 d,幼苗第一葉葉鞘紫色,株型平展,成株總葉片數20片,株高200 cm,穗位高75 cm;雄花分枝數3~6個,與主軸夾角中,穎片基部綠色,穎殼淺紫色,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型,穗長約14 cm,穗粗4.9 cm,禿尖長2.5 cm,穗行數16~18行,穗軸白色,籽粒黃色、馬齒型。2019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新親本田間技術鑒定。
1.3? ?父本CDML8619的選育
CDML8619是2009年用正大619與DK008變異株雜交作基礎材料,經連續8代選優良株系自交于2013年選育而成。在四川春播全生育期約125 d,幼苗第一葉葉鞘紫色,株型半緊湊,穗上葉片直立,成株總葉片數21片,株高245 cm,穗位高105 cm;雄花分枝數8~12個,與主軸夾角大,主軸中等長,分枝長度長,穎片基部紫色,穎殼淺紫色,花藥紫色,花絲紫色;果穗長筒型,穗長約22 cm,穗粗4.1 cm,穗行數14行,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硬粒型。2019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新親本田間技術鑒定。
2? ?產量表現
川單108于2017年參加四川川單科企聯合體統一組織的山區組品比試驗,7個試點平均產量為9 497.85 kg/hm2,較對照增產5.23%。2018年參加四川川單科企聯合體山區組區域試驗,9個試點平均產量為8 827.5 kg/hm2,較對照增產11.2%。2019年參加四川川單科企聯合體山區組區域試驗,8個點平均產量為9 510.0 kg/hm2,較對照增產11.4%。2019年同步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 289.5 kg/hm2,較對照增產6.6%。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學和植物學特性
四川山區春播平均生育期為138.3 d,全生育期需≥10 ℃活動積溫2 800 ℃左右,屬偏晚熟品種。幼苗第一葉葉鞘紫色、尖端形狀圓;株型半緊湊,株高306.1 cm,穗位高130.5 cm;雄穗主軸與分枝夾角大;花藥淺紫色,花絲紫色,莖稈“之”字形程度無;果穗錐到筒型,穗長20.4 cm,穗行數17.3行,行粒數40.1粒;籽粒偏馬齒型、中等黃色,百粒重31.4 g;穗軸白色。
3.2? ?品質
經國家糧食局成都糧油食品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籽粒容重753 g/L,粗蛋白9.8%,粗脂肪5.0%,粗淀粉75.4%,賴氨酸0.29%。籽粒容重達GB
1353—2018國頒《玉米》一等標準(容重≥720 g/L)。
3.3? ?抗逆性
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018—2019年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莖腐病、穗腐病、灰斑病,高感絲黑穗病。
川單108穗上節間稀疏,田間通透性好,莖稈韌性強、氣生根發達,2018—2019年兩年區試平均倒伏率為1.63%,無倒折,屬于抗倒性強的品種。
3.4? ?豐產性和穩產性
兩年川單108在區試各點的產量結果情況詳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川單108兩年區試平均產量為9 168.8 kg/hm2,較對照增產11.3%。兩年區試共17個試點,15個試點增產,平均增產點率88.2%。
按照溫振民的高穩系數法(HSC)計算川單108和對照荃玉9號的產量高穩系數,結果為:川單108在2018年和2019年的高穩系數分別為79.48%和89.05%,平均為84.27%,比對照荃玉9號的高穩系數分別高3.83%和9.62%,平均高出6.73%,表明川單108是一個豐產性和穩產性均好,在四川山區有極高推廣應用價值的品種。
4? ?配套高效栽培技術
4.1? ?川單108凈作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4.1.1? ?適期播種
川單108適宜在四川山區春播種植。一般在3月20日前后10 cm地溫穩定通過8 ℃即可覆膜直播,播種時田間持水量控制在60%~70%最為適宜。
4.1.2? ?控制密度
川單108的凈作密度控制在4.5萬~4.8萬株/hm2為宜。
4.1.3? ?科學施肥
足施底肥,底肥可選用玉米專用復合肥按450 kg/hm2施肥;輕施苗肥,定苗后(玉米5~6葉期)根據苗勢施尿素100~150 kg/hm2;重施攻苞肥,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前10 d左右)用尿素300 kg/hm2和三元素復合肥300 kg/hm2,均勻混合后施用,施肥后及時覆土和中耕。
4.2? ?川單108“玉/苕”套作高效栽培技術要點
4.2.1? ?玉米種植方式
玉米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行距150 cm,窄行行距50 cm,密度4.5萬株/hm2。其他田間管理同凈作大田管理即可。
4.2.2? ?紅薯種植方式
在玉米寬行間壘土堆種植,土堆直徑50 cm,相鄰土堆中心間距60 cm,紅薯種植密度4.5萬~5萬株/hm2。紅薯一般采用種薯繁苗移栽,將繁殖的壯苗剪下,用40%多菌靈500倍液將苗基部浸泡15 min后移栽。
田間管理:一般在5月中旬即可開始栽插,栽插前將復合肥600 kg/hm2、磷肥75 kg/hm2混合均勻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同時要做好排水工作,確保田間干燥。
5? ?應用前景
川單108產量高、品質好、抗倒性強、植株持綠期長,穗上節間稀疏,在灌漿后期穗下部葉片自然下垂,田間通透性好。
以該品種為依托,大力推廣“玉/苕”套作種植模式,同時引導種植戶將川單108做全株青貯或黃貯,為養殖業提供優質飼用玉米原料。此法不僅能有效增加當地種植戶的收入,還可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十分重要的市場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 1 ] 趙穎文,呂火明.四川省糧食生產比較優勢測評及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9(5):64-73.
[ 2 ] 廖桂堂,崔闊澍,喬善寶,等.四川省玉米生產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四川農業科技,2021(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