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專家:趙倩
(溫州外國語學校)
【中考文題】

根據要求寫作。
成長道路上總會遇到許多問題,有的是個人的困難和煩惱,有的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難題。有些我們已經找到解決之法,有些我們仍在努力探尋中……
這段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參考圖示,自擬題目,自選文體,進行寫作。

【寫作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寫、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寫作助手】
你可以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表達感悟;也可以用書信的方式向某人尋求幫助……
你可以寫一篇演講稿,向同學發表你的觀點和看法;也可以進行文學創作,表達你的認識和思考……
【專家評析】
試題聚焦“問題”與“解決”,貼近生活,直面現實。由“問題”到“解決”,呈現思維方向,具有內在邏輯。有“問題”需“解決”,潛移默化地引導考生在現實困境和成長困惑中要勇敢突圍、不斷成長。因此,該試題基于現實,關注生存本質,具有人文關懷。
試題用導語喚起考生的思考。“問題”包含個人的困頓、時代的難題。“解決”可以是成功的方法總結、探索的過程呈現,也可以是強烈的解決意識。簡短的兩句導語引導考生思考“問題”“解決”的內涵與外延,前后句又形成內在關聯,隱含由“問題”到“解決”的思維過程。
文題還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支架。參考圖示提示了思維過程。上半部分從問題存在、問題的關注點、對問題的態度、解決問題的意識四個方面形成縱向的思維過程。下半部分提供了多角度思考方向:對問題的分析、態度,解決的方法、途徑、意義等。參考圖示的出現,使得抽象的寫作思維可視化、過程化,為一部分考生真實有效地提供了寫作支架。而試題的寫作助手,提供了不同語境中文體寫作的要求:記敘類要表達感悟、書信體可尋求幫助、演講稿的觀點明確、文學創作需表達認識。多類型文體要求共同指明:寫作需注重交際語境,真實表達。
綜上所述,該試題體現了命題者對當下青少年生存處境的關注、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同時,立體化的寫作支架,還原了真實的寫作過程,協助考生完成寫作意義的自主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