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專家:趙建英
(麗水市青田縣第二中學)
【中考文題】

沒有什么比親自參與得來的,更讓人滿足與快樂。
你親歷過什么?你獲得了什么?讓你感到滿足與快樂的是過程還是結果?班史編委會請每位同學寫一篇文章,這些文章將輯錄在“生活踏浪”欄目中。
征稿要求:①聚焦于初中三年的生活;②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可以記敘經歷,可以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見解;③不少于500字,不得套寫、抄襲。
注意:不得出現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專家評析】
這是一個親民的作文題,貼近考生的生活,能夠勾起考生初中三年學習、生活經歷的回憶,具有較強的催情效果。同時,作文題情境來源于統編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歲月如歌——我們的初中生活》,能夠喚起考生沉睡的記憶,真正發揮“我手寫我心”的寫作功能。
這個情境作文題,由材料呈現語、啟發提示語、情境呈現語、寫作要求語四個部分組成。
材料呈現語是:“沒有什么比親自參與得來的,更讓人滿足與快樂。”這個雙重否定句的意思是:“親自參與得來的,更讓人滿足與快樂。”在這里,“親自參與”是原因、條件,“得來”是中介,“讓人滿足與快樂”是結果。其中“參與”是一個關鍵詞,可以理解為參與某事、參加某項活動等。
該材料的內涵,可圖示如下:

啟發提示語是:“你親歷過什么?你獲得了什么?讓你感到滿足與快樂的是過程還是結果?”優秀的作文要體現出親歷性,要分析滿足與快樂的原因——因何滿足,為何快樂。原因的分析要聚焦于“過程與結果”這對關系上:是因過程充實而感到滿足與快樂,是因結果圓滿而感到滿足與快樂,是因結果不圓滿但過程很充實而感到滿足與快樂,還是因過程艱難而結果很圓滿而感到滿足與快樂,抑或因過程充實結果圓滿而感到滿足與快樂?原因的分析成為決定作文高下的一個重要因素。
情境呈現語是“班史編委會請每位同學寫一篇文章,這些文章將輯錄在‘生活踏浪’欄目中”,這無形中對作文內容形成某種程度的限制,盡管這是一種相對寬松的限制。換句話說,所寫內容必須是學生的生活,既可以是現實生活,也可以是虛擬生活,既可以是物質生活,也可以是精神生活。在寫作要求語中,對寫作內容限制性最大的莫過于“聚焦于初中三年的生活”了,這就從時間上進行了限制。不管是情境呈現語還是寫作要求語,都呼應了寫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一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