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海,張 丞,劉萬龍
(1.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〇五地質大隊,貴州貴陽550018;2.貴州一零五地礦工程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18)
大麥地金礦位于貴州省盤州市東部,行政區劃隸屬盤州市竹海鎮管轄。研究區內金礦勘查與研究工作主要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截止2006年,研究區內金礦找礦主要以尋找賦存于中二疊統茅口組灰巖凹凼第四系中的氧化金礦為目的,對發現產于中二疊統茅口組灰巖與上二疊統峨眉山玄武巖組間的不整合界面之間的礦化信息未能重視。2007年,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〇五地質大隊根據水銀洞金礦建立的以構造蝕變體為核心的成礦模式及根據黔西南地區金礦找礦建立的區域成礦模式,認為貴州西南部峨眉山玄武巖分布區具有與黔西南地區卡林型金礦相似的原生金礦的找礦潛力并開展相關勘查與研究工作,通過大量深部鉆探工程驗證,發現了賦存于構造蝕變體和峨眉山玄武巖組中的原生金礦,探獲金資源量達中型礦床規模,實現了峨眉山玄武巖地區原生金礦的找礦突破。筆者對前期勘查與研究工作進行歸納、總結,探討貴州盤州大麥地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以期對深入研究貴州西南部峨眉山玄武巖分布區金礦成因機制及找礦預測有所幫助。
研究區位于我國第二十一個重點成礦區—南盤江—右江成礦區北部、滇黔桂“金三角”北西部的晴隆—羅平金礦帶中部,大麥地金礦床與干溝、舊寨、砂廠、砂鍋廠、紅巖洞、煉山坡、隴英大地、架底等礦床一同構成北東向蓮花山金成礦區(見圖1)。研究區內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找礦前景較好。
研究區內出露地層由老至新有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第四系,零星出露侏羅系和白堊系,主要以臺地碳酸鹽巖沉積為主。研究區內以晚二疊世峨眉山玄武巖廣布為特征。
區內巖漿巖主要為峨眉山玄武巖及同期侵入輝綠巖偏堿性超基性巖。
地層出露主要有:二疊系中統茅口組,二疊系上統峨眉山玄武巖組、龍潭組。
茅口組:為灰色厚層生物碎屑灰巖、細晶灰巖、白云質條帶及團塊灰巖。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厚度大于100m。
峨眉山玄武巖組:為紫紅、灰綠色沉凝灰巖、礫狀凝灰質玄武巖,礫石呈球狀、橢球狀,礫徑在1~20cm間,凝灰質碎屑膠結。厚7.24~70.0m。
龍潭組:為一套含煤碎屑巖建造,屬濱岸沼澤—潮坪相沉積環境。下部為灰褐、灰黃色薄層粉砂質粘土巖。殘存厚度90.0m。
蓮花山背斜為研究區內主干構造,呈NEE-SWW向展布,東起普安蓮花山,西至盤縣樂民與盤西SN向構造帶相交,長約45km,寬10~20km。

大麥地金礦床按空間關系從下至上分為2層,編號分別為Ⅰ、Ⅱ(見圖2)。

Ⅰ礦層為主礦層,賦存于峨眉山玄武巖組與茅口組二者接觸帶構造蝕變體內,可分為6個礦體,編號為Ⅰ-1、Ⅰ-2、Ⅰ-3、Ⅰ-4、Ⅰ-5、Ⅰ-6。其中Ⅰ-5、Ⅰ-6為最大的兩個礦體,其資源量占總資源量的81.59%。Ⅱ礦層為次要礦層,礦體以似層狀、透鏡狀賦存于峨眉山玄武巖組第一段中上部,主要分布在小尖山礦段,大麥地礦段僅零星分布,礦體連續性較差,礦體規模較小,走向和傾向上延伸一般小于200m。可分為5個小礦體,編號為Ⅱ-1、Ⅱ-2、Ⅱ-3、Ⅱ-4、Ⅱ-5(特征見表1)。

表1 大麥地金礦體特征
礦石自然類型有凝灰巖型和凝灰質玄武巖型。根據礦石的品位分為工業礦石和低品位礦石兩類。礦石結構主要見碎裂結構、半自形—他形結構;礦石構造主要有浸染狀、條帶狀構造。金屬礦物有:黃鐵礦、毒砂、褐鐵礦、黃銅礦等。非金屬礦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等(見表2)。

表2 礦物成分表
成礦背景:滇黔桂“金三角”范圍內之黔西南二疊系—三疊系淺海碳酸鹽巖臺地相區之峨眉山玄武巖分布區。
地球化學元素組合:Au、As、Sb、Hg。
控礦構造:蓮花山背斜及其次級褶皺、構造蝕變體。
賦礦地層:二疊系上統峨眉山玄武巖組。
礦床類型:卡林型。
容礦巖石:角礫巖、凝灰巖、凝灰質玄武巖、火山角礫巖。
熱液蝕變:硅化、黃鐵礦化、毒砂化、雄黃化、輝銻礦化等。
熱液運移通道:中二疊統茅口組與上二疊統峨眉山玄武巖組之間。
礦床就位場所:構造蝕變體、峨眉山玄武巖組中的層間破碎帶。
工程揭露位置:揭露構造蝕變體進入茅口組終孔。找礦靶區:蓮花山背斜核部及其次級揉褶帶。
根據貴州西南部峨眉山玄武巖分布區及黔西南地區典型金礦床地質特征、成礦作用特征等進行找礦預測分析,其預測要素分析見表3。

表3 預測要素表
(1)大麥地金礦床位于南盤江—右江成礦區北部、滇黔桂“金三角”北西部的晴隆—羅平金礦帶中部,為北東向蓮花山金成礦區內重要礦床,通過大量深部鉆探工程驗證,探獲金資源量達中型礦床規模,實現了貴州西南部峨眉山玄武巖分布區原生金礦的找礦突破。
(2)大麥地金礦床位于蓮花山背斜南東翼,金礦體主要賦存于構造蝕變體(SBT)中,其次賦存于峨眉山玄武巖組第一段中上部;容礦巖石主要為角礫巖、凝灰巖、凝灰質玄武巖、火山角礫巖。
(3)研究區內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找礦前景較好。在蓮花山背斜核部及其次級揉褶帶仍有較好的找礦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