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錦州市義縣在全省率先啟動農村“三變”改革。作為這次改革實踐的“排頭兵”,稍戶營子鎮通過打好“6+4”組合拳,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經驗。
“6”即六項機制。一是“三變”改革與精準扶貧掛鉤機制。優先盤活貧困戶耕地、房屋等資源,實現貧困戶脫貧、貧困村銷號與“三變”改革銜接掛鉤。二是產業帶動機制。依托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探索多種“三變”+模式。三是利益聯結機制。把村集體、農戶和各類經營主體,結成權責分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體。四是現代經營主體引育機制。積極引進、扶持龍頭企業和家庭農場等參與農村“三變”改革。五是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整合財政、金融、社會資金,以股權方式入股企業。六是分層考核機制。將“三變”改革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主責主業,量化考核。
“4”即四種“三變”+模式。一是“三變”+文化旅游。整合要素,發展農旅融合項目。二是“三變”+特色種植。樹林子、藥王廟等村依托義縣閭凌種業有限公司,發展高油酸花生種植項目,實現年產高油酸花生400萬斤,戶均增收1000元。三是“三變”+規模養殖。黃土坎子村依托當地特色小吃熏鴿的廣泛影響力,吸引資本下鄉助力產業發展。建檔立卡戶和村集體除保底分紅,根據企業盈利情況還可獲得二次分紅。四是“三變”+農產品加工。蔡家屯村與當地龍頭企業宏興米業合作,生產加工東北小米,實現集體和農民雙增收。
2020年,遼寧省農村“三變”改革現場會在義縣舉行,推廣稍戶營子鎮經驗。通過稍戶營子鎮的典型示范,義縣把農村“三變”改革的“盆景”變為“風景”,促進了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推動了全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