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一笑
瑪格麗特·米切爾是美國著名的女作家。22歲那年,她應聘去《亞特蘭大日報》當了一名記者。不過干了沒幾年,她便因腿部負傷,不得不辭去報社的工作。回家后,瑪格麗特打算創作一部關于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
由于之前積累了一定的創作素材,所以瑪格麗特寫起來非常得心應手。不過,當時的她卻沒有急于將小說寫完,而是每天規定只寫一千字便停筆。待到晚上,她再將那一千字的稿子仔仔細細地修改一遍。
丈夫約翰·馬施看到瑪格麗特的創作方法后很是不解,他疑惑地問妻子:“為何你每天只寫那一點點的文字?以你的水平,完全可以寫得更多。”瑪格麗特聽后,微笑地對丈夫說道:“說實話,我每天確實可以寫出兩三千字甚至更多,不過這樣一來,我可能為了趕時間,而忽略了小說的質量。雖然現在寫得慢了一點,但我會在質量上嚴格要求自己。再說,我也不想和時間賽跑,我只關心小說出版后,是否會受到讀者們的歡迎。”聽了妻子的一番解釋后,約翰連連表示贊同。最終,經過長達近10年的時間,瑪格麗特才最終將這篇小說創作完畢。
到了1936年,麥克米倫公司出版瑪格麗特的這部小說——《隨風而去》(中文譯名為《飄》)。小說一經面世,便受到眾多讀者的熱捧,銷售量長時間穩居第一,還獲得了普利策獎和美國出版商協會獎。
記者在采訪瑪格麗特時,詢問她的寫作秘籍。瑪格麗特認真地回答:“不急于和時間賽跑,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同時寫好每一個文字,這便是我的成功‘秘籍。”不和時間賽跑,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