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埃·拉斯伯 [德]戈·畢爾格
在生活中,我們不喜歡跟“愛吹牛”的人交朋友,而德國童話中的這位“吹牛大王”敏希豪生男爵卻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為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帶去了無窮的歡樂。他騎過大炮、上過月球、乘坐過狼拉的雪橇……這些事情都讓你覺得不可思議吧?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好奇,走進《吹牛大王歷險記》這部作品吧!
我曾經告訴過你,為了尋找小銀斧我去過一次月球。我后來以更令人愉快的方式又去了一次,并且在那里停留了很長時間。對此我將盡我所能詳細地描述出來。
我應一位遠親的要求進行航海探險。我這位遠親有一個奇怪的想法,要找到如格列佛所描寫的巨人國里的人一樣身材魁梧的人。而我始終認為這種巨人國之類的傳說是虛構的,根本不足為信。可是他已指定我做他的繼承人,所以我必須為他效勞,于是我把這件事應承下來,駛向南海。
第18天,我們一家過了奧塔海提島,一陣颶風把我們的船吹起離開水面至少1000英里,并停在那兒,直到又一陣強風刮起,把帆的每個部位都吹得鼓鼓的,我們才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飛去。就這樣,我們在云端前進了6個星期。最后,我們發現在空中有一塊巨大的陸地,像一座閃閃發光的島嶼,又圓又亮。我們進入附近的一個港口,上了岸,很快就發現這里有人居住。我們看到下面還有一個世界,有城市,有森林、山脈、河流和海洋等,估計那就是我們離開的地球。
我們看見這個地方的居民都是彪形大漢,騎著長著三個腦袋的巨鷹。這些鷹有多大呢?這么說吧,它們每只翅膀完全張開,有我們船上最長的繩索的6倍長!月球居民喜歡騎在這些鷹身上飛來飛去,而不是像我們在地球上那樣騎馬。
我們發現這里的國王正同太陽打仗,他賜予我一個軍銜,但是被我謝絕了。在這個世界里每樣東西都異常大!一只普通的跳蚤比我們的綿羊還要大得多。他們作戰的主要武器是蘿卜,當標槍用,被它傷到就會立即死去,在不產蘿卜的季節就會用蘆筍做標槍,他們的盾是蘑菇做的。
我們在這兒發現了來自天狼星的一些人,他們是來做生意的。他們的臉像大狼狗,眼睛接近鼻尖,沒有眼皮,睡覺的時候用舌尖蓋住眼睛。他們一般有20英尺高。
至于月球人,沒有人低于36英尺。他們不自稱人類,而稱為“熟食生物”,因為他們都像我們一樣把食物放在火上做熟。但他們并不在吃飯上浪費時間。他們打開身體左邊的肚皮,把所有的食物一股腦兒地倒進胃里,然后關上,直到下個月的這一天再打開放一次食物,他們一年享用食物不超過12次。那些不講究飲食的人一定會喜歡這種方法。
在月球上,不論“熟食生物”還是其他任何生命都只有一種性別。他們全部長在各種各樣的樹上。產“熟食生物”的樹要比其他樹漂亮得多,樹干挺拔,葉子為肉色。它結的果實由堅硬的外殼包著,長度至少為2米,果實從顏色的改變就可以看出來是不是熟了。熟后把果子摘下,想放多久就放多久,到了一定時間,人們想給果子生命了,便將其扔進燒著水的大鍋里,幾個小時后,殼煮開了,人就從里面跳出來。
月球人種的葡萄形狀完全像冰雹。我確信,如果月亮上來上一陣疾風驟雨,葡萄就會從藤上落下來,于是形成了我們地球人所說的冰雹。我建議下次下冰雹的時候多收集些,好釀月亮葡萄酒。
我知道這些事聽起來很怪異,但是如果誰心存懷疑,讓他自己去一次月球就知道我是一個實事求是的探險家了。
埃·拉斯伯(1737—1794),德國學者,學識淵博,智慧過人,先后學習過礦物、地質、火山和語言學等。曾擔任圖書管理員和黑森州加塞爾古代藝術文物保管員,兼任大學教授。
戈·畢爾格(1747—1794),德國詩人,畢業于格廷根大學并留校任教。他特別喜歡民謠,創作的《萊諾勒》是德國文學中最動人的敘事民謠之一。
《吹牛大王歷險記》風靡全球百年,是18世紀德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被譽為兒童文學的瑰寶、諷刺文學的豐碑。它介于童話和幻想故事之間,是德國學者埃·拉斯伯和戈·畢爾格以18世紀德國男爵敏希豪生的經歷為原型,運用夸張和幻想的手法,編撰的一個個怪異的冒險故事。這些故事荒誕離奇、想象夸張、構思巧妙、語言風趣,讀起來令人忍俊不禁。1988年,《吹牛大王歷險記》被拍成電影搬上了銀幕,深得人們喜愛。
1.《吹牛大王歷險記》的主人公是————————。
2.月亮上的居民是從————長出來的。
3.月亮上的居民用————當作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