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審計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審計機關的重要職責和任務,是審計監督推動政策落實、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作為綜合經濟監督部門的基層審計機關,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方針,統籌審計項目和審計資源,結合實際抓住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和關鍵環節,主動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增強服務意識,擺正位置,找準切入點,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助推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國計民生。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加強審計監督,是審計機關的重要職責和任務,是審計監督推動政策落實、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1.突出重點,推進審計全覆蓋。鄉村振興審計領域較廣,涉及的部門多,各基層審計機關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圍繞本地農業農村工作特點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安排部署,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強對強農惠農政策和資金的審計監督,推進審計全覆蓋。一是重點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開展審計,檢查規劃編制、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的科學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著力反映規劃目標任務不明確,政策措施不實不細,缺少科學明確的約束性指標,缺乏可操作性,各類規劃之間統籌銜接不夠,未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以及未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科學把握節奏力度、分類有序推進鄉村發展等問題。二是重點圍繞鄉村振興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審計。根據“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繁榮鄉村文化、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和投入保障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各類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持續開展跟蹤審計,著力揭示責任不落實、機制不完善、方法不恰當、弄虛作假等影響政策措施落實的問題,促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不斷完善。三是重點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投入保障情況開展審計。加強財政預算安排的審計,著力反映公共財政支出有無按要求向“三農”傾斜,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是否相適應,有無借鄉村振興之名違法違規變相舉債、盲目上項目搞建設、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甚至刮風搞運動等勞民傷財問題。四是重點圍繞鄉村振興資金安全和績效情況開展審計。持續加強對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安排的涉農專項轉移補助資金、涉農基建投資、農村基礎設施資金等各類涉農資金的審計監督,著力揭示資金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騙取套取、侵占挪用、貪污私分、揮霍浪費、優親厚友、雁過拔毛、借機牟利等問題。
2.創新機制,不斷提高審計質效。一是要創新審計思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三農”工作的每一項具體內容,都與其他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緊密相聯。在審計立項上,要跳出“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的思維定式,要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審計任務,要將鄉村振興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統籌納入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以及財政、金融、企業、民生、資源環境、經濟責任等各項審計,樹立“大農業”審計理念,實現各專項審計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做到深度協同,形成審計監督合力。二是創新審計方法。鄉村振興審計領域較廣,為確保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基層審計部門要注重統籌謀劃,強化頂層設計,充分利用現有人員,積極做好審計項目、審計組織方式“兩統籌”,實現市縣融合、上下聯動,最大限度發揮審計整體效能。要創新審計組織方式,采取“上審下”“同級審”“交叉審”相結合方式,凝聚“一盤棋”合力,構建鄉村振興審計大格局;要加強審計項目統籌,加強鄉村振興審計與政策跟蹤審計、預算執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扶貧審計等不同類型審計項目的統籌融合和相互銜接,積極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等審計項目組織方式,努力做到“一審多項”“一審多果”“一果多用”,做到凡是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關的內容,都必須開展審計監督,有效擴大鄉村振興審計覆蓋面,促進重大政策落實和資金安全使用,最大限度擴展審計覆蓋面。三是創新審計手段。各級審計機關應根據農業農村工作特點和鄉村振興審計特點,進一步探索“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系統研究”的數字化審計模式,創新大數據環境下的鄉村振興審計思路和技術方法,提高運用大數據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不斷加大計算機審計應用力度,提高涉農資金審計工作效率。
3.堅持監督與服務并舉,促進建立鄉村振興資金管理的長效機制。一是科學制定審計項目計劃。審計機關每年初制定審計計劃時,要進行認真細致地調查研究,主動與農口部門溝通情況,征求有關方面的意見,保證選定的審計項目真正貼緊領導所想、部門所需、鄉鎮所求、農民所盼,有利于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二是充分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建設性作用。實施審計過程中,堅持監督與服務并舉的原則,既堅持真實、合法性審計,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規問題,大膽揭露損害國家、集體和農民利益的現象,又堅持效益分析和效果評價,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加強管理的建議,促進各單位建立健全涉農資金內部管理控制制度,促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不斷完善,充分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建設性作用。三是建立健全涉農資金管理的預警機制。根據鄉村振興審計領域較廣,涉及的部門多特點,要從源頭上加強對各級、各部門使用的涉農資金進行全程監控,建立健全涉農資金管理的預警機制。通過前移審計關口,使事后審計監督向事前、事中審計監督轉變,從體制機制上落實解決問題的措施,從源頭防范問題發生,進而發揮更大審計價值,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率。
4.改進工作,提升鄉村振興審計能力。審計機關和全體審計人員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做到“二個維護”,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強化責任擔當,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貢獻審計力量,奉獻審計智慧。一是客觀求實,注重激勵。尊重基層和群眾在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中的首創精神,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要求,堅持事業為上、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容糾并舉,結合動機態度、客觀條件、程序方法、性質程度、后果影響以及挽回損失等情況,全面辯證地看待審計發現的問題,客觀審慎作出評價和結論,推動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二是要規范審計執法行為。要嚴格執行審計操作程序,建立適合實務要求的質量控制辦法,努力提高審計質量,通過實行嚴格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提高審計監督水平,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服務。三是要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審計能力。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激發審計干部珍惜時代、珍惜職業、珍惜團隊的自豪感。培養審計干部吃苦耐勞、敬業奉獻、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當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經濟衛士;要提高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增強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廉政意識,激發廣大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他們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偉大進程中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