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高瀚 劉劍平
摘? 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設立,是開放的新擴大、改革的新進展。VTS作為海事監管部門,要更好地為新片區建設保駕護航,需要在便利運輸、便利貿易、便利服務和高效監管方面改革創新,主動融入和服務臨港新片區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概況及VTS在新片區建設中的定位和作用,然后分析了VTS在新片區建設中的發展方向,提出相關的建議并簡述實施路徑。
關鍵詞:新片區;VTS;發展
0 引 言
2019年8月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新片區”),標志著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
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1月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的重大開放舉措之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彰顯我國堅持全方位開放鮮明態度,主動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新片區總體方案設計中,對新片區的航運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實施高度開放的國際運輸管理。提升拓展全球樞紐港功能,在沿海捎帶、國際船舶登記、國際航權開放等方面加強探索,提高對國際航線、貨物資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二是逐步放開船舶法定檢驗。在確保有效監管、風險可控前提下,對境內制造船舶在“中國洋山港”登記從事國際運輸的,視同出口,給予出口退稅。三是以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與蘆潮港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為載體,推動海運、空運、鐵路運輸信息共享,提高多式聯運的運行效率。
新片區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為VTS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歷史性課題。2019年9月10日,連續運行15年的洋山VTS中心搬遷至臨港新片區,升級為包含20個雷達站的一體化VTS系統。洋山VTS立足新片區,應加快轉型升級,在便利運輸、便利貿易、便利服務和高效監管方面改革創新。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片區發展。
1 VTS在臨港新片區建設中的定位與作用
根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的規定,由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落實自貿區改革任務,統籌管理和協調有關行政事務。管委會履行領導工商、質監、稅務、公安等部門在自貿試驗區內的行政管理工作,協調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金融等部門在自貿試驗區內的行政管理工作等職責。海事作為監管機構之一,在自貿區建設發展中是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新片區繼承自貿區的發展理念,施行“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創新監管服務模式。VTS作為通航領域監控作用范圍最廣、監控區域最全、監控手段最多樣、監控航運實時動態最準確的部門,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遠洋貨物運輸,特別是危險化學品貨物安全運輸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自貿區國際自由貿易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據統計,上海港99%的外貿貨物是由遠洋船舶運輸完成的,船舶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紐帶。航運帶動貿易、金融以及其他船運經濟業務的發展,對于整個新片區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更好地服務自貿新片區建設,優化VTS監管服務能力是必然之舉。
2 VTS服務臨港新片區發展方向分析
2.1 強化頂層設計
以“創新服務、科技支撐、信息共享”為工作主線,以戰略思維、全局視野對新片區VTS監管模式開展頂層設計,打造與新片區發展相適應,與世界第一大港相匹配的世界一流VTS。
2.2 創新服務能力
VTS應當進一步加強自身制度創新及技術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加強與周邊VTS,以及上海、浙江的海關等部門的協同合作。將航運效能的提升從快進快出、綠色通道等通航類舉措延伸到上一港下一港銜接、船舶與船員銜接、船舶與物流銜接等各個要素;將物流效率提升從申報、審批和單證流環節延伸到航行、港口、碼頭等各個環節。達到快速通航、快速通關,提高國際貿易效率。
2.3 升級VTS監控
目前,VTS監管在實體信息獲取,助航信息自動搜集方面做到了信息化。但是在虛擬信息獲取(即虛擬AIS、RADAR跟蹤推算等)及計算信息處理(即推算航路、險情預警等)方面還在初級階段,做不到智能監控。因此也做不到以較精確的態勢自動判斷和以較有效的預警信息自動推送。應用“云、物、移、大、智”等信息化新技術及固態雷達、高清全景CCTV、無人機等新的技術手段,足以支撐VTS向智能化、高精度、可共享方向創新發展。
2.4 加強信息共享
目前,航運、物流各領域跨部門信息共享平臺雖然基本實現了信息交互,但垂直管理部門與地方平臺之間的信息共享還不夠充分。應探索建立包括VTS監控數據、通航動靜態數據在內的,包含海事、海關、海運、空運、鐵路、公路運輸等在內的綜合運輸信息共享平臺,促成改革和創新的集約效應,加強各部門綜合監管和信息交流。
3 強化監控能力
3.1 研究VTS系統聯網
隨著長三角地區越來越多VTS系統的建立,以及各VTS服務區的擴大,VTS系統的聯網變成一個趨勢。
VTS聯網可分為狹義和廣義的聯網。狹義的聯網是指單純的共享不同雷達站的視頻信號,擴大VTS監控視頻覆蓋范圍;廣義的聯網是指在網絡環境中,實現VTS綜合跟蹤信息與其他系統(如AIS、系統跟蹤、水文氣象、船舶數據庫)之間的信息資源的共享。主要表現在:共享船舶動態信息、水域監控系統中船舶、船員數據庫中的靜態基礎信息,減少船舶報告次數,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網絡、站點等基礎資源,優化設計,發揮現有監控手段和監控資源的最大效益。
3.2 部署高性能CCTV
部署高清CCTV監控系統,可以采用全景實景CCTV監控與高分辨鷹眼CCTV相結合的模式,提升對港區重點區域的船舶、物流、環境污染、應急處置等應用場景的監控能力。
一是建設覆蓋臨港、洋山港周邊水域的海上監控高速專網,為新片區VTS提供可靠、穩定、高帶寬的監控通訊鏈路。二是采用全景攝像機、高清鷹眼攝像機、夜視攝像機一體化監控系統,實現對碼頭、港區前沿水域及航道的全天候視頻感知,實現航道內船舶細節查看、船舶異常行為報警及視頻圖像識別等功能。三是融合VTS系統中的雷達數據、AIS數據及海事系統中的船舶靜態數據進行數據分析、集中顯示,實現對重點水域內船舶AR監控(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該系統也可擴展應用于港口前沿水域動態演習、環境保護及港口反恐安全等方面。
3.3 應用無人機監控
目前,海事系統推行的立體化監管體系主要是依托交管中心(VTS)、自動識別系統(AIS)和視頻監控(CCTV)等監控系統與海巡船、海事飛機的日常巡邏等相結合的模式。對日常巡航來說,現有的飛機或船舶日常運維成本高,進一步增加執法力量投資巨大。無人機的引入,將有助于解決此類問題。
一是開展無人機巡航,進行水域交通組織、現場指揮,對發現的違章行為進行VHF提醒或語音警告,對違法行為迅速處理。二是通過無人機遙感來了解轄區通航情況及礙航物情況,如搜集漁船、漁網分布,比用巡邏艇搜集,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三是進行應急處置時的現場資料收集,通過無人機可在最短時間內抵達事故現場上空,對海面情況及船舶情況視頻監控,為應急處置提供決策依據。四是在緊急情況下,作為信息中繼,在通常通訊方式超距離或中斷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無人機懸掛信息中繼終端在事故現場作為中繼,保證現場與指揮中心的信息傳輸。
4 提升通航效率
4.1 深化“四雙”服務
伴隨新片區的設立,上海南港、洋山港各個碼頭不斷進行產能升級,靠離臨港、洋山港的船舶數量與噸位大幅提升。在洋山深水港現有的“單套泊”“雙套泊”“雙擋靠泊”及“主航道雙向通航”的基礎上。洋山VTS應繼續開展并創新“四雙”服務舉措,將“四雙”服務拓展到“全船型、全港口、全窗口”。
一是積極開展交通大數據應用研究,科學分析航道及周邊水域船舶安全領域,積極與引航站、航保等港航單位溝通協調,利用“電子圍欄”“電子巡航”等VTS輔助系統保護重點船舶,特別是危險化學品貨物安全運輸。二是持續推進實施雙超大型集裝箱船舶實船套泊試驗,助力港口提升接靠超大型集裝箱船舶能力。三是積極探索18 000 TEU集裝箱及以上大型集裝箱船舶的夜間靠離泊和套泊作業試驗,著力提升碼頭泊位綜合利用率,全面提高船舶進出港效率。
4.2 提高“水水中轉”比例
隨著新片區建設的推進,臨港、洋山港貿易總量大幅度提升,水水中轉比例進一步提高。洋山VTS要繼續跟蹤特定航線江海通船舶工作進程,開展技術和政策跟蹤,研究制約內支線船舶“水水中轉”運輸發展的因素,“水水中轉”比例穩步提升。
一是進一步落實《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特定航線江海直達運輸發展的意見》,積極推進長三角地區至上海洋山港區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跟蹤特定航線江海直達船舶工作進程,建立洋山特定航線江海直達船舶及船員信息庫,跟蹤持有洋山簽注的內河船員的臨時證書換發情況。二是積極疏導和緩解因港區中小型錨地資源緊張帶來的內支線集裝箱船“擁堵”問題,提高內支線中轉效率。三是充分考慮江海直達集裝箱船舶碼頭作業時間短的特點,在疫情防控新常態的環境下,與船舶安檢、碼頭加強聯動,提高檢查效率,壓縮檢查時間。
5 開展信息共享
5.1 開展VTS數據分析及共享研究
對VTS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參考現有的VTS數據庫樣本,依據數據源和數據類型可以分為雷達、VHF、氣象水文、CCTV等模擬信號數據源,以及AIS、跟蹤處理、船舶計劃、船舶報告、船員信息等數字數據源。這些數據存儲在不同數據庫,通過科學評判,可以形成一套海事數據價值表。通過分析該價值表可以發現關鍵數據源、瓶頸數據點、核心數據鏈,為未來系統改進、數據管理、數據共享提供資源和依據。
通過科學定義海事數據的價值,劃定數據安全等級,將社會應用度高、價值高、安全等級低的數據開放社會共享,將系統內應用度高、價值高、安全等級高的數據開放內部共享。分步實現安全合理的海事數據共享模式。
5.2 推進交通、物流管理信息一體化
推動新片區交通、物流管理信息一體化模式建立,可以加快推動新片區建設,提升自貿區新片區相關機構的服務、監管和決策水平。將海事、漁政、邊檢、海運、空運、鐵路運輸等機構的交通、物流管理信息進行互聯互通,有利于整合港口資源,節省企業營業成本,縮短船舶通關手續辦結時限,提高船舶、貨物、人員的通關效率。VTS作為通航安全監管及航運實時數據的重要來源,應積極推進并提前準備,做好領域內的數據整合、標準化工作。
一是實現通航數據電子化、規范化和數據共享。做到海事系統內部信息互聯互通。二是組織梳理現有交通、物流信息標準體系,并做好相關數據信息的技術規范編制,找到各關鍵數據生產庫位置,明確數據標準,統一數據結構,為之后的統一平臺建設和各項數據挖掘、數據應用系統的開發打好基礎。三是科學管理數據,定期進行數據清理和數據安全管理。挖掘數據,整理數據,保護數據,共享數據,為新片區交通、物流管理信息一體化建設做出海事范本。
6 結 語
開展VTS服務上海自貿臨港新片區發展研究只是第一步,是“漸強鍵”,而非“休止符”。已有的創新監管、服務舉措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更多的發展理念要從紙面、臺面落到地面,努力做到“創新一項、驗證一項,推出一項、落地一項”,穩步推進有利于海事科學發展、有利于加快臨港新片區建設、有利于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各項舉措穩步實施,加快促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為探索建設世界一流自貿區,建設自由貿易港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 沈杰.上海自貿區建設背景下的海事監管模式轉型[J].中國海事,2017(07).
[2] 熊俊瀟.政務大數據應用的價值、問題與對策[J].信息化建設,2017(07).
作者簡介:
沈高瀚,本科,洋山港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E-mail)397422139@qq.com,15721260507
劉劍平,本科,洋山港海事局指揮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