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劉成文 萬石正 胡拒輝


8月22日,臨近開學,酷暑不減。岳陽縣多處農村學校建設工地上,工人們頭頂烈日、揮汗如雨,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等到同學們重返校園時,一定會大呼驚喜。”張谷英鎮中心小學內,嶄新的學生宿舍襯著藍天白云熠熠生輝,教室、寢室里的空調即將安裝完畢。想到學生今后不必在熱浪騰騰的教室內苦讀,張谷英鎮中心校校長李雨露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近年來,岳陽縣瞄準鄉村教育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把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納入民生實事工程,不斷補齊辦學條件短板。岳陽縣縣委書記肖湘暉強調:“鄉村振興,教育先行。我們要將更多的投入用到鄉村教育上,將更多的資源向鄉村學校傾斜,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在該縣縣委、縣政府以及縣教育體育局等多部門的科學謀劃和強力推進下,“美觀雅致、溫馨舒適、宜教宜居”正成為該縣鄉村學校的真實寫照。
岳陽縣地處湘北,西攬洞庭,北扼長江,自古人杰地靈,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然而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區學校急劇擴張、鄉村學校持續萎靡的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凸顯,推動鄉村教育的發展迫在眉睫。2017年,岳陽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的教育強縣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出臺了《城鄉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岳陽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四改三化”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將教育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對鄉鎮和部門的年度績效考核,督促各鄉鎮黨委政府每年至少召開兩次議教會,縣本級設立每年200萬元教育質量獎,鄉本級獎勵教育質量不少于15萬元。
“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是惠及子孫后代的民生工程。”岳陽縣教育體育局局長王敏告訴記者,僅2020年,岳陽縣就投入1.38億元用于新建、改擴建鄉村中小學校。其中,投入6300萬元完成了10所鄉村學校新建教學樓工程;投入7582萬元,完成19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及31所鄉鎮寄宿制學校提質改造。
今年,該縣把貫徹落實岳陽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基礎教育工作的意見》作為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的重要舉措,投入2550萬元,用于解決鄉村學校基礎設施不健全、教師住房不足、學生宿舍和食堂陳舊等問題。同時,投入2000萬元,為全縣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教室、學生宿舍、教師公租房安裝空調8274臺。
聊起岳陽縣鄉村學校的變化,在公田鎮中心小學擔任校長的周凌志感觸頗深。以前,公田鎮中心小學校園破舊不堪,面積狹小,學生嚴重超標,班班均是超大班額。“教室里,兩旁的過道只能容納一名學生側身通行;教室外,沒有運動場,學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回憶起當初的場景,周凌志直搖頭。
公田鎮中心小學的問題引起了岳陽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2018年,岳陽縣啟動義務教育大班額化解工作,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了專題會議,最終形成了將公田中心小學整體搬遷的解決方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僅用一年時間,一所異地新建、占地50畝、投資3000萬元、能容納2000多名學生的現代化小學誕生在新墻河畔上游。漂亮的教學樓、明亮的教室、標準化的運動場、高雅的文化長廊……公田鎮中心小學完成了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完美蛻變。
而這只是岳陽縣農村學校發展的一個縮影。家住張谷英鎮天龍村的村民趙波告訴記者,曾經村里的孩子上小學要換好幾個教學點走讀,交通安全壓力大,一旦遇上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孩子們不能正常上下學的情況時有發生。2020年起,張谷英鎮科學調整教育布局,將張谷英小學、劉家教學點、寺灣教學點合并為張谷英中心小學,并與張谷英中學的教學場地進行置換。今年秋季,孩子們都能在窗明幾凈的現代化教室里求知求真,上學路上的交通壓力減輕了,學校里有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幫助孩子成長成才,看到這一切,作為家長的他心里樂開了花。
不僅如此,岳陽縣加強了農村智慧校園建設,近年來投入3000萬,實現了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并對全縣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全員輪訓,順利通過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試點縣驗收。
一所所農村學校蛻變為最美的風景,成為鄉村的文化高地、精神高地;一根根光纖聯通著世界,溝通著未來,讓農村學校也建成了數字校園;一批批熱愛鄉村、致力于鄉村教育建設的岳陽縣教育人,正朝著“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夢想,一步步邁進。